摘要:Self-Portrait 可不是小牌子,是刘亦菲、詹妮弗·洛佩兹都在穿的牌子,品牌方花钱,要的是“体面”和“专业”,是想让观众掏钱。
11月1日,英国轻奢品牌 Self-Portrait,请来了朱珠,也请来了当下正火的“恋综女神”翁青雅。
本想“强强联合”,结果演成了一出年度“直播灾难”。
这位“清冷脱俗”的翁女神,在直播间里彻底“现出原形”:忘记关门、提问忘词、逻辑中断……
旁边的朱珠,使出了“浑身解数”疯狂救场,脸上的表情都快挂不住了。
这场事故与其说是“翻车”,不如说是一面镜子,它照出的,是“恋综人设”这个泡沫,到底有多脆。
Self-Portrait 可不是小牌子,是刘亦菲、詹妮弗·洛佩兹都在穿的牌子,品牌方花钱,要的是“体面”和“专业”,是想让观众掏钱。
翁青雅却连最基本的主持流程都走不下来,网友戏称:“空气凝固到朱珠用脚趾抠出了三室一厅。”这已经不是“紧张”两个字能解释的了,这就是赤裸裸的“能力不配位”。
翁青雅的“清冷”人设,在《心动7》里,是“高级感”。但在需要高强度输出、快速反应的直播间,这种慢半拍和疏离感,就等于“业务拉胯”。
朱珠能救场是因为她的“职业”,而翁青雅“翻车”,是因为“人设”不是她的“职业”,只是她的“包装”。
翁青雅火起来靠的是“恋综”这台“人设制造机”,近几年的恋爱综艺,早就不是为了“找对象”了,它就是“素人出圈”的最快流水线。
翁青雅拿到的“剧本”是顶配,海外名校毕业,还是豪门出身,本身又清冷知性,这种人设在节目里太讨巧了。
她不需要刻意讨好谁,只需要“做自己”,粉丝就会自动给她贴上“真实”、“不世俗”的标签。
但这里有个“陷阱”,节目里的“人设”,是靠剪辑、滤镜和BGM“喂”给观众的,它是一个被精心塑造的“情绪商品”。
翁青雅的粉丝,她们迷恋的,根本不是翁青雅本人,而是那个“被投射了理想自我”的幻象。
其实粉丝不是第一次“幻灭”了。节目里翁青雅和彭高牵手,粉丝嗑生嗑死。结果呢?节目外公开恋情,短短九天,光速分手。
彭高那句英文声明“Will lose my dignity. Will someone care?”(我会失去尊严吗?会有人在意我吗?)里的“委屈”,早就把“体面”撕碎了。
按理说粉丝该“脱粉”了但并没有,一个叫李婧的老观众说,她当时觉得“被骗了”,但几天后又开始自我安慰:“她只是太真实,不会演戏罢了。”
这不是原谅,这是自我催眠,粉丝已经投入了真情实感,如果承认偶像是“假”的,就等于承认自己瞎了眼,她们宁愿继续受骗,也要维护这个“共同体”。
这条链的逻辑是平台造梦,嘉宾在节目里卖人设,迷上的粉丝掏钱,最后由品牌收割。
11月1日之前,这个循环玩得很好,翁青雅靠着“人设”,拿下了时尚资源和品牌合作,成了“流量贵族”,但直播事故一出,链条断了。
翁青雅赚到了短期的“快钱”,但失去了最宝贵的“长线信誉”,以后还有哪个“高端”品牌敢用一个“业务能力为零”的主持人?
还是那些“真情实感”的粉丝,她们的情感被当成“燃料”,她们的“共鸣”被当成“商品”。到头来她们的“女神”在镜头前“原形毕露”,她们的情感,一文不值。
而且看翁青雅的翻车,和一些流量明星很相似,有一些明星会靠着一些人设火起来,结果流量起来之后,却演戏拉胯,唱歌不行,让大家失望又失望,最后被流量反噬。
不过也有明星不断学习,深化自己,让自己接住这波流量,走上一条上升路。
说到底,翁青雅的“翻车”,不是她一个人的错。
这是整个“流量生态”的必然结果,当资本、平台、嘉宾都默认“人设大于专业”、“流量大于能力”时,“翻车”只是时间问题。
恋综能让你“被看见”,但专业能力才能让你“被信任”。
直播间的门没关好,是疏忽;但“专业”的门没进去,才是致命伤。
来源:小张的科普任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