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把“健忘”看作是年老的正常现象,但我们今天要告诉你一个足以让你惊醒的真相:痴呆症(Dementia)正在成为全球老年人致残和依赖的首要原因之一,而你原本有高达45%的机会可以避开它。
“妈,我刚才说的药您吃了没有?”
“哎呀,我刚才是不是跟你说了吃了?怎么又问一遍,我这记性是越来越不中用了。”
你是不是也经常听到身边的长辈,或者发现自己开始有这样的“小糊涂”?
很多人把“健忘”看作是年老的正常现象,但我们今天要告诉你一个足以让你惊醒的真相:痴呆症(Dementia)正在成为全球老年人致残和依赖的首要原因之一,而你原本有高达45%的机会可以避开它。
这并非危言耸听。
一项在欧洲针对50岁以上人群、长达12年的权威追踪研究(爱尔兰老龄化纵向研究,TILDA)发现:
在研究开始时,高达70.6%的50岁以上成年人,已经携带着4个或更多可改变的痴呆症风险因素!即使到了研究后期(最近一次数据采集),仍有54.2%的人处于“四重风险”以上的危险区。更残酷的数字是:在那些经历严重认知能力下降的人群中,有**77%**的人在研究之初就拥有4个或更多的风险因素。简单来说,在我们的父辈、祖辈中,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以上,正走在一条充满认知衰退风险的道路上。这个惊人的数字,正在敲响我们全民“大脑健康”的警钟。
好消息是,现代医学已经证实,痴呆症并非完全不可避免。2024年,全球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痴呆症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更新报告,明确指出了14个可干预、可改变的痴呆风险因素。
研究人员估计,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解决这14个风险因素,全球的痴呆症病例将有望减少高达45%!
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能延长生命,更能拥有一个高质量、有尊严的晚年。
这14个“大脑的敌人”分别是:
生理健康因素(7项)生活方式因素(7项)1. 高血压 (Hypertension)8. 缺乏体育活动 (Physical inactivity)2. 高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 (High LDL cholesterol)9. 过度饮酒 (Excessive alcohol consumption)3. 肥胖 (Obesity)10. 吸烟 (Smoking)4. 糖尿病 (Diabetes)11. 社交孤立 (Social isolation)5. 听力损失 (Hearing loss)12. 抑郁症 (Depression)6. 视力丧失 (Visual loss)13. 较低的教育程度 (Lower educational attainment)7. 创伤性脑损伤 (Traumatic brain injury)*14. 空气污染 (Air pollution)*注:本次爱尔兰研究由于数据限制,未评估“创伤性脑损伤”因素,但它仍是《柳叶刀》列出的重要风险因素。
在上述14个因素中,哪些因素在我们的中老年群体中最常见、最容易被忽视呢?
根据这项长达12年的追踪研究,以下几个因素的流行程度尤其令人担忧:
它是最普遍的心血管风险因素之一。流行率: 虽然具体数字在研究期间有所波动,但始终处于高位。干预缺口: 研究发现,即使是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也**只有53.2%**的人能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低于140/90 mmHg)。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人虽然在吃药,但血压仍在悄悄伤害着他们的大脑!许多人认为听力下降只是交流不便,却不知它是大脑衰老的重要信号。流行率飙升: 在12年间,自评听力损失的比例从18.3%急剧上升至43.0%。这意味着,将近一半的老年人存在听力问题。干预缺口: 在那些自述听力受损的人中,**只有14.5%**的人能“一直”使用助听器。听力不好减少了大脑接收外部信息和刺激的机会,长期下来,对认知功能的损害是巨大的。肥胖不仅影响体态,更是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病的源头。流行率: 在研究中,肥胖的流行率一度高达77.8%,即使在后期,仍有**63.3%**的参与者符合肥胖的定义(根据BMI、腰围或腰臀比)。腹部脂肪过多,会引发慢性炎症,影响大脑健康。4. 最容易被忽视的危险:缺乏体育活动(Physical inactivity)运动是公认的“抗衰老神药”,但却是最容易被放弃的一项。流行率: 长期缺乏体育活动的人群比例高达32.2%。“饭后百步走”不是一句空话,保持规律的、哪怕是低强度的运动,对维持大脑血流和神经元活力至关重要。【李大爷的“四重困境”】
我们认识一位李大爷(假设人物,基于研究数据特点整合),他退休后本想享清福,却被多重风险缠身。
李大爷今年65岁。
55岁时: 他刚退休,每天最大的活动就是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户外活动极少(风险因素:缺乏体育活动)。体重在几年内悄悄增加,很快就迈入了肥胖的行列(风险因素:肥胖)。
60岁时: 他开始总是抱怨电视声音太小,让老伴张阿姨总要帮他调大音量(风险因素:听力损失)。在体检时,医生告诉他患上了高血压,开始服药(风险因素:高血压)。
李大爷觉得,这些都是“人老了的毛病,吃药控制住就行,也没什么大不了”。
然而,他只知道自己吃药了,却从未复查确认血压是否真的达标(血压控制不佳),助听器也觉得麻烦,戴过两次就收起来了(听力干预不足)。
10年后,当他再次接受认知评估时,他的认知衰退程度已经被医生评定为**“严重下降”**。家人这才意识到,他并非只是简单的“老糊涂”,而是认知症的早期阶段。
思考与警醒: 像李大爷这样拥有4个以上风险因素的人,正是研究中发现的认知功能严重下降的高风险人群(77%)。 他忽视的每一个“小毛病”,都在叠加伤害着他大脑的健康。如果他在55岁时,能:
开始规律运动(消除“缺乏体育活动”)。控制体重,逆转肥胖(消除“肥胖”)。听力下降时,积极佩戴助听器(干预“听力损失”)。吃药后,定期监测和调整药量,确保血压达标(有效控制“高血压”)。那么,他或许就能避开这32,480例原本可能发生的严重认知衰退案例之一,让晚年生活焕发光彩。
这项研究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大脑健康,是管出来的,不是等来的。
既然我们找到了“14个敌人”,那么就要针对性地制定“作战计划”。
如果你或你的长辈年龄在50岁以上,请立刻关注以下几个指标和行动: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别只停留在“吃了药”这个阶段。请和医生确认,你的血压(最好低于130/80 mmHg,或遵医嘱)、血脂(尤其是LDL胆固醇,指标需严格控制)和血糖是否真正达标。研究显示,目前有太多人的慢病控制是失败的。听力/视力: 听力下降绝不是小事,它直接导致大脑接收刺激减少,加速衰退。一旦发现听力下降,请立即就医并规律佩戴助听器。同样,白内障、青光眼等视力问题也要积极治疗,确保大脑能从感官获得充足的信息输入。告别沙发,拒绝久坐: 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太极拳)。对于老年人来说,“低强度体力活动”也被证实对大脑有益。打破社交孤立: 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与老友聚会、学习新技能(如摄影、书法)。社交活动是保持大脑活力的“最佳认知训练”。研究中发现,“社交孤立”的比例在12年间有所上升,这是社会必须警惕的趋势。持续学习,刺激神经: 保持好奇心,学习新知识,即使是“较低教育程度”的老人,也可以通过阅读、拼图、记忆游戏来弥补,这是对抗认知衰退的终生武器。关注情绪,走出抑郁: 抑郁是公认的痴呆症风险因素。如果你或家人长期情绪低落,对事物失去兴趣,请务必寻求心理或精神科的专业帮助。这项长达12年的研究最终估计,仅在爱尔兰,就有超过3.2万例的严重认知衰退是可以避免的。将这个数字投射到全球,潜力将是惊人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大脑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不要让高血压、肥胖、耳背这些“小麻烦”堆积成未来吞噬你晚年幸福的“大困境”。从今天起,对照这14条风险因素,立即开始管理,就是你为自己、为家人送上的最珍贵礼物。
让我们的晚年,不仅仅是活得久,更是活得“明白”,活得精彩!
参考资料:McGarvey C, Kenny RA, Kennelly S, Sexton D, Briggs R. How prevalent are modifiable dementia risk factors in Ireland? A 12-year observational study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BMJ Open. 2025 Nov 11;15(11):e106032. doi: 10.1136/bmjopen-2025-106032. PMID: 41218939.
来源:康讯士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