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数字不是电影海报,是2024年内阁府白皮书悄悄更新的备注。它把人群画像写得明明白白:没孩子、没存款、没正式岗位,年龄集中在40到59岁,平时像空气一样活着,突然一天拔刀冲进人群。文件里给了一个新称呼,翻译过来就是无敌之人,意思是他们失去一切,也失去顾虑。
52岁零工大叔街头随机挥刀,日本官方报告同一天承认这类无差别攻击者已突破百万。
这个数字不是电影海报,是2024年内阁府白皮书悄悄更新的备注。它把人群画像写得明明白白:没孩子、没存款、没正式岗位,年龄集中在40到59岁,平时像空气一样活着,突然一天拔刀冲进人群。文件里给了一个新称呼,翻译过来就是无敌之人,意思是他们失去一切,也失去顾虑。
很多人以为这只是日本的事。细看条件,身边其实也能对号入座:长期接零单、被公司踢来踢去、社保断档、父母老去、未婚或者离婚,社交软件里一年都说不上几句话。把这些条件叠满,人就像失去刹车的卡车,社会不给缓冲带,危险就随时可能发生。
日本现在做的事,说简单也简单:先让人有地方说话,再让人有下个月的饭钱,最后把独居者从被遗忘的角落拉回来。2023年新设的大臣职位今年扩权,预算直接下沉到社区,目标就是中年零工。只要愿意登记,就能免费做心理评估,拿到介绍工作的券,还能参加每周一次的线下聚餐。官方数据说,半年里已经有十三万人走进这类小屋,其中七成是男性,平均48岁。
钱的问题同步在动。四月开始,派遣公司给长期临时工交社保成为硬性规定,同一岗位最多用三年,到期必须转正或者换人。别小看这一条,它把很多人从年年换名的合同里捞出来,至少能攒下养老金和医保。总务省六月公布,非正式工占比从39.5%降到38.1%,别嫌降幅小,这是日本三十年头一回回头。
川崎三月的那起伤人案让政策提速。凶手52岁,案发前半年靠打短工糊口,房租欠了三个月,手机停机,只在便利店买打折饭团。事后当地把一处旧旅馆改成支援中心,提供十天免费住宿和换洗衣服,再配一对一就业顾问。只要答应接受培训,就能领每天两千日元的生活费。开业两个月,床位天天满,排队名单还在拉长。
有人质疑这样是不是花纳税人的钱养懒人。川崎现场给出的数据倒不支持:一百个住进来的人,八十七个完成两周培训,六十五个在三个月内找到稳定工作,起薪大约每月二十万日元,折合人民币一万出头,不高,却足够把一个人从爆炸边缘拉回来。工作人员说,最怕的不是懒人,而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还能被需要的人。
韩国也在跟进。五月通过的新法要求平台给外卖骑手买工伤保险,费用按单抽成,每单大约十几韩元,用户几乎感觉不到,骑手却多了份底气。日本、韩国先后动手,说明东亚经济体都意识到,灵活就业如果只剩下灵活,没有保障,迟早会反噬公共安全。
再把视线拉回国内。外卖、网约车、直播切片剪辑,这些灵活岗位吸纳了大量中年转行者。很多人白天跑单,晚上回出租屋刷短视频,一天说不了十句话。平台算法只关心接单率,不会提醒你去体检,更不会问你有没有交社保。等到身体出故障或者账号被封,存款又不够交房租,风险就悄悄成熟。日本那份百万级别的估算,对我们来说是一面镜子,而不是隔岸观火。
有人觉得社区干预太温柔,对潜在危险分子应该上硬手段。现实是,真走到持刀那天,再硬的手段也晚了。心理研究和治安数据都指向同一条结论:长期孤独加收入断裂,是制造突发的最佳配方。与其事后围堵,不如事前给一个电话、一顿热饭、一次再上岗的机会。看似慢,反而省钱。川崎支援中心算过账,一个人从入住到稳定工作,政府平均花三十万日元,比出动一次大规模搜捕加庭审的耗费低得多。
更深层的矛盾还在职场入口。日本企业依旧偏爱应届生,四十多岁的人简历一递进去就被刷掉。政策只能逼企业给社保,却没法逼他们打开大门。于是政府补贴岗位,鼓励中小企业雇佣中年转岗者,补贴最长一年,金额相当于一半工资。效果不算惊艳,却也让两万多人在2024年上半年重新拿到员工证。只要有人第一个被录用,故事就能传开,希望像滚雪球一样慢慢变大。
对比之下,我们国内的中年再就业平台多数停留在网页展示,缺少线下兜底。社区居委会每天忙台账,很难抽出人手去敲独居者的门。外卖平台倒是有数据,知道谁连续一个月没休息,却没人把这份数据用在风险预警上。日本的做法并不高大上,只是把心理、就业、住宿三块拼图凑在一起,让走到悬崖边的人看到另一条路。技术门槛不高,缺的是跨部门共识和稳定预算。
再看一眼那百万数字。它提醒我们,经济高速运转时,掉链子的人可能被甩到视线外;一旦速度放缓,他们的处境就会浮出水面。无差别伤人不是一夜之间长出来的,是无数个被忽视的小断裂叠加而成。与其恐慌,不如把问题拆小:让零工能交社保,让独居者能被找到,让失业超过三个月的人接到一通问询电话。三件事都做到,风险就能降一大截。
有人担心隐私问题,觉得社区敲门是打扰。川崎的经验是,第一次上门只送一张小卡片,写着附近便宜菜店和免费WiFi密码,不强迫说话。第二次才问要不要来坐坐。给足选择权,反而减少抵触。只要人愿意走进活动中心,后面的话就好说。尊严和救助并不冲突,顺序对了就能共存。
未来五年,灵活就业只会更多。算法把任务切成碎片,人也跟着碎。如果社会不接住这些碎片,他们就会自己拼成炸弹。日本给出的启示再清晰不过:先承认百万级风险真实存在,再用最笨的办法把温度递过去。电话、热饭、员工证,听起来土,却能把最危险的那批人从街头拉回工位。成本不高,收益却是整个城市的安心。
下一个52岁的大叔可能就在我们隔壁。他今天还在给你送外卖,明天可能因账号被封吃不上饭。问题不是他会不会爆发,而是我们愿不愿意提前伸手。政策、平台、社区、邻居,每一个环节都能亮一盏小灯。灯多了,黑夜就少了。
来源:开朗百灵鸟Nmq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