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恶意退货,商家被逼推出“巨型吊牌”!网友吵翻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07 01:03 1

摘要:据网友晒出的图片显示,所网购的衣服吊牌被做成了A4纸大小,极为夸张!吊牌直接悬挂于衣物外侧,穿着明显不适。

近期

各大电商

“双11”促销活动

火热进行

在消费者开启

“买买买”模式的同时

网上也被许多

挂着“巨型吊牌”的衣服

强势霸屏

还登上了微博热搜

为防顾客“蹭穿”退货

电商出“奇招”

据网友晒出的图片显示,所网购的衣服吊牌被做成了A4纸大小,极为夸张!吊牌直接悬挂于衣物外侧,穿着明显不适。

衣服的吊牌被做成A4纸大小。图源:人民网评

有商家坦言,之所以出此下策,是为了应对越来越离谱的退货率。商家表示,这是对“七天无理由退货”政策被滥用的无奈反击,通过物理限制降低恶意退货行为。

除了采用“巨型吊牌”防退货外,据《封面新闻》报道,还有服装商家为防止部分顾客利用平台政策“蹭穿”衣服,无奈之下选择在衣服拉链上,挂一把显眼的密码锁。

该商家表示,之所以挂锁,是为了防止客人蹭穿之后又进行无理由退货,“衣服上挂把锁穿出门,大多数人应该还是会觉得不好意思吧。密码锁是挂在拉链头上的,不影响试穿。如果顾客确认收货,可以联系我,我会告知密码,锁就直接送给客人了。”

电商“防白嫖”的

无奈之举?

物美价廉的双“11”大促销,本该是电商商家与消费者双赢的狂欢节,却因为部分品类(主要是服饰)畸高的退货率,令很多商家叫苦不迭。有的消费者利用平台政策“薅羊毛”,导致商家损失惨重的事件,屡见不鲜

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底,沈阳一职业技术学校60多名学生集体网购衣服,参加完运动会后又集体以“质量问题”为名退货退款

店主表示,服装链接被封了三个月,损失约8000元。

此外,社交平台也不时有网友曝出,在某些景区,游客穿着未剪吊牌的新衣拍照打卡,企图“蹭穿”后又退回给商家。

在“七天无理由退货”成为电商标配的当下,服装的退货率也是居高不下。据36氪发布的《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直播电商女装退货率普遍达到50%–60%,男装为30%–40%。艾瑞咨询的分析报告也指出,近5年电商退货率持续上升,服装类尤为突出。

“七天无理由”≠“无条件”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维维律师认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网购服装属于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的商品,但适用的条件为退货商品应当保证完好《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对商品完好的含义进行了进一步明确。该办法规定,商品能够保持原有品质、功能,商品本身、配件、商标标识齐全的,视为商品完好。消费者基于查验需要而打开商品包装,或者为确认商品的品质、功能而进行合理的调试不影响商品的完好。

对此,王律师认为,适当地试用商品和查验商品,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也不乏一些消费者滥用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则。一般来说,网购服装已摘吊牌或未摘吊牌但已实际穿着产生脏污或不符合二次销售标准的,已经不属于商品完好的范畴,商家可以拒绝退货退款

网友热议

针对“巨型吊牌”“加密码锁”等看似颇具争议的物理防御设计,引发了全网对电商消费生态的深度思考与热烈讨论。

有网友支持

表示“挺好!”

“防止别人穿了几天再退!”

有网友表示

“商家质量好点

不要卖家秀和买家秀两个样

退货率就低了”

还有网友建议

“内搭的衣服

还是尽量线下买”

不过也有网友

持保留意见

表示“说不定会有人

穿着带吊牌的衣服出去溜达”

社会讨论

“双11”前夕巨型吊牌的刷屏,反映了当前国内消费市场、消费环境真实的一面。针对这一现象,社会上也有不少观点出现——

人民网评 刘远举 >> “巨型吊牌防退货”是一个“上策”

或许,这并非“下策”,而是远好于平台提升退货门槛的“上策”。

女装退货率高,其实是电商模式决定的。屏幕上看到的和穿在身上的,总是不同的。所以,很多消费者下单,先收货、试穿,再决定退不退。退货,实际上起到了实体店试衣间的作用。

正因为有了便利的退货保障,很多消费者才敢买,甚至冲动型的买,反正可以“先试一试,不行再退”。当退货不那么便利,消费者就不敢轻易下单。所以,便利的退货背后,是繁荣的市场。

硬币都有两面,“薅羊毛”随之产生。除了女装退货率高,买演出服装不剪吊牌、使用后退回的情况,近年来也屡见不鲜。

……

而“大型吊牌”这种市场首创,能很好地兼顾消费者和商家利益。

大型吊牌无法被隐藏,就无法穿着上街。这就可以精确地区分“试了不喜欢”和“薅羊毛,穿几天就退,再买再退”。这丝毫不会妨碍那些真心想试穿的消费者。同时,又能高效地排除那些薅羊毛的人。这就不会抑制潜在消费。

所以,应该理性地看到舆论中商家或消费者的抱怨,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只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市场的首创精神,市场总会演化出新办法、新机制,去应对市场暂时的缺陷。大型吊牌,就是一个最佳例子。

第一财经 秦新安 >> 诚信守法从来不是只给商家一方的要求,消费者也应当始终遵守

物丰价廉的大促销,本该是电商商家与消费者双赢的狂欢节,却因为部分品类(主要是服饰)畸高的退货率,令很多商家叫苦不迭。从网上信息来看,其中相当比例的退货并非因为衣物品质原因,而是穿过之后、卡着“7天无理由退换货”节点的“薅羊毛”。这正是商家发明巨型吊牌的直接原因。

这一让人哭笑不得的“发明”看似小事,实则反映了当前国内消费市场不够成熟、消费环境有待提升的一面。通常这方面出问题,挨批评的是商家,但这次,笔者认为商家的做法没什么问题,买家的问题更大。这种利用规则恶意“蹭穿”再退货的另类“羊毛党”,其实是在损害公共消费环境,最终将伤害消费者自身。

……

长期以来,很多人潜意识里存有“无商不奸”的偏见,认为商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部分恶意退货者可能正是秉持这种错误思想,从而“欺”起商家来心安理得,占到便宜沾沾自喜。其实,这不仅不符合道德,甚至还违背法律。尤其是通过恶意退货骗取运费险理赔的行为,更是存在明显的违法嫌疑。

消费行为中的买和卖并非零和博弈,消费者与商家也不是天生“冤家”。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消费体验,需要二者共同创造。无论哪一方只想着“损人利己”,其结果都必然是“害人害己”。勿以恶小而为之,更何况可能涉嫌违法的“大恶”。诚信守法从来不是只给商家一方的要求,消费者也应当始终遵守。建设诚信、公平、便捷、安全的消费环境,既需要商家、平台、监管部门共同努力,也离不开消费者的积极参与。

当然,不是所有退货都是恶意退货,正常退换货需求是消费者的正当权利。目前,“7天无理由退换货”机制在总体上受到普遍欢迎,那么,只要确保运行在诚信的轨道上,就值得继续实行。同时,为了降低退货率,商家应多从提高货品和服务质量角度动脑筋。平台也应有所作为,比如通过强化大数据分析能力,为用户做出更精准的推荐,提升用户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更友好的消费环境,促进和扩大消费,惠民强国。

羊城晚报“鱼眼·观察”栏目 >> 巨型吊牌只是行业破局的起点而非终点

网友观点虽有分化,但支持方占比显著:多数人认可这是商家合理自救,既能有效整治退货乱象,避免诚信消费者在双十一买到二手衣物,也让商家的合法权益得到更有力的保障;中立派网友呼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细化规则、平衡商家与消费者的利益边界;即便持反对意见的网友,也认可"整治恶意退货"的必要性,仅针对吊牌设计细节提出优化建议,希望在防护与消费体验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业内人士指出,巨型吊牌只是行业破局的起点而非终点。要实现长期健康发展,还需要多方合力构建良性生态:商家需在使用防护手段的同时,加大对商品质量、尺码标注精准度、详情页信息真实性的投入,从根源上减少合理退货;消费者也应秉持诚信购物理念,理性行使"七天无理由退货"权利,杜绝滥用规则的恶意行为。

你用过“七天无理由”退货

这个功能吗?

对于“巨型吊牌”防退货

你有什么想说的?

快来评论区聊聊

来源:幸福福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