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1日上午,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八场,河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张泽峰介绍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与相关负责同志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转自:承德发布
11月11日上午,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八场,河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张泽峰介绍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与相关负责同志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01
我们的“十四五”
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经营质效稳中有进
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从1.2万亿元增长到2.3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43亿元增长到211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7%和10%;五年累计上交税费超2000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从每人每年33.1万元增长到40.5万元,国有资本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都持续改善。
02
我们的“十四五”
科技创新取得重要突破
研发投入“三年上、五年强”
专项行动创出新经验
2021年以来,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研发经费累计投入1034.4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15%增长到3.36%,保持全国前列;累计授权专利7767件,制定标准587项;累计创建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179个;2022—2024年度分别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奖项29项、29项、33项;科技成果转化率持续提高,预计2025年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能够达到20%以上;科技型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75家、创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家。
03
我们的“十四五”
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现代新国企风采卓越
以增强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重点,接续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高质量改革筑牢高质量发展底座。我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国家评估中获评A级,在全国范围通报表扬。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年底前将实现高质量收官。工作推进中,我们强化问题导向,深入推进补短板强弱项,党组织前置研究清单、外部董事占多数、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等实现了100%全覆盖。围绕国资监管的重点难点持续攻坚,整治突出问题,深化分类考核,加强穿透式监管,国资监管效能得到全面提升。
04
我们的“十四五”
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优化提质
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向发力
钢铁产业全面完成区位调整,产品档次、产线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得到了全方位提升,破解高端钢铁材料“卡脖子”难题取得重大突破;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新增国家级智能工厂5个、发布前沿技术18项和先进算力创新应用场景22项,19家企业获评环保绩效A级,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7个、绿色矿山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双示范”行动,遴选出具有示范性、先导性、创新性和突破性的企业22个、项目20个。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实施重点项目130个,投资额超900亿元。
05
我们的“十四五”
主动融入和服务重大国家战略
勇于担当作为
我们印发了《省国资委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工作方案》,从深化与京津两地国资国企务实合作、高标准高质量参与雄安新区建设、高质量投资助力国家重大战略等6个方面,逐项明确重点任务、目标要求和责任部门。与京津方面开展项目合作70个,投资总额超4900亿元;与京津方面共同开展国家级科研项目26个,共建国家级平台3个,产学研合作79项。
06
我们的“十四五”
践行社会责任
充分彰显为民情怀
我们制定《关于新时代省国资委监管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引导我们的企业各展所长、各尽所能,以更好履行社会责任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十四五”时期,新增城镇燃气管网长度2884公里,新增供热面积450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铁路投资任务458.5亿元,推动全省高铁运营里程提升至1888公里;河北高速集团、河北交投集团以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助推全省经济发展“大循环”;开滦集团、冀中能源集团、河北建投集团、河北水发集团、河北粮产集团等企业扎实做好煤、电、气、热、水、粮食等能源物资供应,千方百计惠民生、暖民心。
一、记者: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纵深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国有企业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请具体介绍一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关情况。
河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二级巡视员、规划处处长王大玮:
“十四五”期间,省国资委深入实施研发投入“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在投入、项目、技术、人才、平台、转化、后劲等“7个强”上持续发力,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全国前列。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首先是系统谋划,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简称“战新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我们立足河北省战新产业发展规划及全省“986”战新产业布局,结合我们企业实际,制定了《省国资委监管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实施分类推进,特别是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具备产业优势的领域,以做强做优为主要目标,着力在提质量、扩规模上见成效。五年以来,聚焦经济发展新动能,我们布局实施了900亿元投资额的战新产业项目。
二是聚焦主业,积极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赛道。我们在《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主业管理办法》中,明确支持企业将相关战新产业纳入企业主业范围,加大战新产业培育布局力度。目前,我们已经有13家监管企业的主业或培育主业中核定有战新产业。同时,省国资委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功能,将战新产业投资额和营业收入占比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目标任务范围。
三是示范引领,充分激发企业发展战新产业的积极性。通过开展省国资委监管企业战新产业“双示范”专项行动,以22个“示范企业”和20个“示范项目”充分体现战新产业战略性、先进性和引领性。河钢集团的钒钛新材料产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产品已畅销亚、欧、美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滦集团的北方高速动模测试中心获评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河北建投集团的新能源控股装机容量达800万千瓦,所属新天公司“氢启未来”活动入选国务院国资委能源“四个革命”典型案例,航空飞行领域的泰威航科D级模拟机项目突破境外“卡脖子”限制,首台样机已正式交付;唐山三友集团的高端电子化学品、海洋精细化工等新材料生产线全面建成。省国资委监管企业战新产业发展新格局正加速形成。
二、记者:
“十四五”期间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取得扎实成效,请介绍一下突出的特点。
河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张泽峰:
“十四五”时期,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稳是主基调、质量在提升。刚才,我介绍了企业经营质效指标情况,在“量”上取得这个成绩实属不易。同时,在“质”的方面,各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推进创新,价值创造能力明显增强。比如,河钢集团40余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河钢新材荣获国家单项冠军企业,我们超纯钒材料荣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河钢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家电用钢、第二大汽车用钢制造商,世界第二大钒钛材料制造商,海洋工程、建筑桥梁用钢领军企业,在钢铁行业综合竞争力评估中获得“竞争力极强”最高评级,这些都体现了我们的质量在稳步提升。比如,唐山三友集团实施了一批百亿级项目,带动能力很强,三友化纤、三友新材等入选工信部先进制造业企业名单。同时,我们加速推进资产证券化。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们监管企业A股上市公司12家,总市值超1900亿元。“十四五”时期,新增2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新增2只高速公路类、火电类公募REITs,省级上市后备企业达到12家。可以说,我们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第二,全面推进、多点突破。“十四五”时期,我们抓住重点、把握关键,在做强做优做大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在科技创新方面,147项核心成果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纳入国家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4项,数量居全国省级第1位。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方面,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依托钢铁、化工产业链条,成功孕育出高端高新产业集群,钢铁向材料转型,化工向绿色转型,制造向服务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增长势头强劲。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方面,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稳步推进,京雄城际、京雄高速、京德高速、荣乌高速建成通车,为雄安新区提供交通便利;河北建投集团雄安·金湖未来城项目,打造了雄安新区的精品工程、标杆工程;河北旅投集团精心服务北京冬奥会,同时抢抓“后奥运”时代机遇,承办各类赛事活动精彩纷呈,冰雪旅游引领新风尚。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方面,服务省领导集中拜访在京央企75家,推动全省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数量取得历史性突破,其中,雄安新区2023年以来市场化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124家,含北京疏解34家。
第三,结构优化、功能增强。我们有序推进29家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涉及资产5274亿元。整合重组后的河北港口集团,2024年吞吐量在全国沿海主要港口集团中位居第3位;完成河北建工集团对省建研院整合,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运营;河北建投集团对河北资产、河北信投、河北国富进行了重组,优化省属投资类企业资本布局;跨部门整合9家省属水利企业,组建河北水发集团;组建河北数据公司,加速推进全省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整合河北物流集团、河北外贸公司,培育全省商贸物流龙头企业。
目前,省国资委监管一级企业20家,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重要基础设施领域,水务、天然气等公共服务领域,企业主责主业更加聚焦,核心功能显著增强,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在建设新型能源强省、交通强省、临港产业强省、物流强省、旅游强省、数字河北进程中,河北国有企业展现了积极作为,提供了战略支撑。
三、记者:
河钢集团在“十四五”期间推进绿色转型、数智赋能备受行业关注。请问,河钢在这两个方面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典型成果?
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键:
“十四五”以来,河钢集团聚力打造绿色样板、创新标杆、高质量发展典范,不断做强产业赋能、做优钢铁支撑。
首先,关于绿色转型方面。河钢始终把“绿色低碳”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积极探索和实践绿色低碳转型,连续三年获评世界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优胜者企业”。一是实现了绿色发展新提升。环保绩效全面创A,6家单位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9家单位入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企业。全球首例焦炉煤气零重整氢冶金示范工程已安全稳定运行2年多时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减少了70%。实施“氢基竖炉—近零碳排电炉”新型短流程项目,实现了能量来源、原料生产、冶炼过程三个“碳近零”,为钢铁行业转变能源结构、实现工艺革命提供了全新路径、创造了全新场景。二是塑造了低碳绿钢新优势。持续突破更低碳排放、更高性能和更长服役周期的绿色钢铁材料矩阵研发,聚力打造绿钢“拳头产品”,塑造HINEX Steel®绿钢品牌。自主研发WesCarber(威赛博)碳中和数字化平台,提供碳核算、碳足迹、能碳协同、碳链管理等全场景解决方案,已为全球客户出具70多份碳足迹证书。今年以来,河钢收获了多笔绿钢出口订单,特别是近期顺利完成万吨氢冶金绿钢出口合同,绿色低碳产品价值实现正在不断取得新突破。三是构建了协同降碳新生态。原料端,联手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力拓等全球头部矿山,深入开展钢铁行业“价值链脱碳”合作,共同探索低碳原料解决方案。客户端,携手宝马、长城、海尔、海信等汽车、家电行业高端客户,共同打造绿色低碳钢铁供应链。
第二,关于数智赋能方面。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钢铁生产深度融合。一是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集团旗下5家工厂和6个优秀场景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示范场景名单,唐钢、石钢、中关铁矿、邯钢邯宝4家单位揭榜“卓越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石钢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二是推进钢铁大模型研发应用。全国首发垂直领域钢铁行业大模型“威赛博钢铁大模型”,提供高效的研发辅助、工艺指导、运维建议和决策支持等全方位专业化服务。开发了自动炼钢、高精度热轧等80多项自主可控的核心工艺模型,其中,自主研发的全模型化转炉炼钢系统,国内首发转炉自动装铁模型,使转炉生产迈上了装铁、冶炼、出钢全过程“一键式”智能化新高度,自动出钢成功率达到98%以上,转炉炼钢效率提升10%。
下一步,河钢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全力做好转型升级“后半篇文章”,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加可持续和更加高端、智能、绿色的钢铁,助力我省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钢铁产业。
四、记者:
“十四五”是河北港口集团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时期,完成了省内港口资源整合。请问资源整合后带来了哪些优势和变化?
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子玉:
2022年10月30日,新的河北港口集团重组成立。整合重组以来,集团港口建设、航运、集装箱及港航服务业取得长足进展。2023、2024年港口集团货物吞吐量分别同比增长8.6%、6%,2024年,更是首次突破8亿吨大关,完成8.42亿吨,在全国省级港口集团中排名第三位,唐山港位居世界沿海港口第二位。
一是能源原材料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河北港口集团是全国重要的煤炭下水枢纽港、进口铁矿石接卸港,2024年煤炭下水量占环渤海十港比重36.4%,铁矿石外贸接卸量占全国沿海港口比重约25%,进口炼焦煤位居全国港口集团第一位,铝矾土进口量、钢材出口量位居全国港口集团第二位。
二是集装箱业务实现快速发展。整合三年来,初步构建起以唐山港为核心,秦皇岛港、黄骅港为两翼的区域性集装箱航运枢纽体系,新开通集装箱内外贸航线21条,搭建起“内外贸互补、干支线配套、近远洋兼备 ”的航线体系。
三是航运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旗下合德海运全球班轮公司运力排名由2020年的45位上升至23位,成功开通黄骅、上海、南沙至美国洛杉矶航线,全面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经济区。其中,黄骅港至美国洛杉矶港直航快线,是我国北方第一条美西海运快线。
四是绿色智慧港口建设迈上新台阶。2024年研发投入达到8.13亿元。秦皇岛港获评全国首个“五星级”绿色港区,秦皇岛港口工业旅游区成为4A级旅游景区,唐山港京唐港区集装箱码头智慧化改造项目入选首批交通强国专项试点,成为我省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新标杆。
五、记者:
“十四五”期间,河北建投集团在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功能作用方面,取得了哪些积极成效?
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米大斌:
河北建投集团是全省唯一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十四五”期间,集团共完成投资超过1400亿元,一批重量级项目陆续投产,总资产、净资产规模增长超过50%,资产规模突破3200亿元,利润总额连创历史新高,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超过规划目标。
取得五方面突出成效:
一是服务国家战略展现新作为。规划期内支持12个高铁项目建设,预计总出资超过350亿元,京沈、京唐、津兴、怀兴城际廊兴段等高铁线路相继开通运营,雄商、雄忻等5条高铁陆续开工建设,全省高铁运营里程提升至1888公里。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雄安·金湖未来城”,项目2023年底全面入市,引入50余家疏解企业,为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做出贡献。
二是重大项目建设实现新进展。三个“外电送冀”项目建成投产,两个省内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主导并高速推进省管和国管海域海上风电项目,控股火电运营装机容量、控股新能源装机规模分别增长28.6%、46.8%,积极促进储能、氢能项目落地,打造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的电源体系。环渤海地区设计储存能力、外输能力最大的LNG接收站项目——新天唐山LNG项目一阶段建成投产,为河北省气源自主可控提供稳定支撑。邢和铁路建成通车,冀中南运输大通道作用稳步提升。
三是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边缘电网的风电‘机‐场‐网’协同主动支撑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河北首批“揭榜挂帅”项目——建投储能液态空气储能电站圆满完成并网发电,成为全国首个并网试运行成功的液态空气储能电站,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家能源氢能与可再生能源协同技术研发中心”,完成中期验收。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泰威航科开展D级全动模拟机制造业务,首台机通过民航局认证并交付客户使用;成立河北数据公司,河北云计算产业基地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助力构建数字经济底座。
四是资本运营开创新局面。着力提升上市公司价值,准能、秦电股权装入建投能源,成功发行河北省属国企首只、火电行业2024年度单笔规模最大的类REITs,建投能源、新天绿能市场表现优异。打造集团上市公司集群,水务公司入选省上市资源库,河北资产如期向港交所递表,正式启动赴港上市程序。
五是深化改革收获新成果。对河北资产、河北信投、河北国富三家公司进行重组,有效推动三家公司回归主业、规范管理、化解风险。搭建“年度考核+战略考核+专项考核”三维考核体系,开展多种形式中长期激励。建投国融成为“双百企业”。
面向“十五五”,我们将立足国企功能使命,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受人尊敬的一流企业,为建设美好社会贡献建投力量!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