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粉丝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追星已不再局限于欣赏作品、观看演出,近距离接触偶像成为许多粉丝的追求,机场代拍行业应运而生。张某,曾经只是一名普通的追星族,和许多怀揣着追星梦的年轻人一样,她热衷于穿梭在各个机场,只为捕捉偶像的瞬间。在无数次的蹲守与拍摄中,张某凭借着
一、粉丝变“黄牛”:从机场代拍到信息贩卖的堕落轨迹
(一)追星初期:代拍业务催生信息需求
在粉丝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追星已不再局限于欣赏作品、观看演出,近距离接触偶像成为许多粉丝的追求,机场代拍行业应运而生。张某,曾经只是一名普通的追星族,和许多怀揣着追星梦的年轻人一样,她热衷于穿梭在各个机场,只为捕捉偶像的瞬间。在无数次的蹲守与拍摄中,张某凭借着对追星的热情和敏锐的商业嗅觉,逐渐成为一名职业代拍。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粉丝对偶像的照片和视频需求与日俱增,张某的代拍业务也日益繁忙。她的镜头下,明星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记录下来,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受到了众多粉丝的追捧。随着付费代拍订单的不断激增,张某发现,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代拍市场中抢占先机,精准掌握艺人的航班信息至关重要。这不仅能让她提前到达机场,选择最佳拍摄位置,还能避免错过偶像的行程。于是,获取艺人个人信息的想法在她心中悄然萌生。
(二)信息交易链成型:50元进价转手翻20倍
在代拍群中摸爬滚打的张某,结识了自称“航空内部人员”的舒某。舒某的出现,如同为张某打开了一扇通往巨大利益的大门。舒某表示,自己能够提供艺人的身份证号、航班时间等私密信息,而这些信息,正是张某梦寐以求的“宝藏”。在利益的驱使下,张某毫不犹豫地与舒某达成了交易,以每条50-80元的价格从舒某手中购买艺人信息。
拿到这些珍贵的信息后,张某开始在粉丝群、社交平台上公开叫卖。她根据艺人的热度和知名度,对信息进行层层加价。对于一些热门一线艺人,其信息价格更是被炒到了1000元之高,是进价的20倍。张某深谙粉丝心理,知道他们为了能近距离接触偶像,不惜花费重金。她巧妙地利用这一点,将信息包装成“与偶像亲密接触的钥匙”,吸引着无数粉丝上钩。
在这个过程中,张某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信息王国”。她与众多粉丝建立了稳定的联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客户群体。这些粉丝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年龄层,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获取偶像的最新信息。张某则凭借着手中的信息资源,在这个粉丝群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信息交易链中的关键一环。她的行为,不仅严重侵犯了艺人的隐私权,也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为追星文化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数据曝光:百条信息获利超2万元
警方在接到相关线索后,迅速展开调查。经过长时间的缜密侦查,终于揭开了这起信息贩卖案件的冰山一角。调查显示,张某在短短两年内,累计交易公民个人信息137条,非法获利高达2.1万元。这些信息被用于机场围堵、酒店蹲守等疯狂的追星行为,严重干扰了艺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信息流入了诈骗分子手中,成为他们实施诈骗的工具。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获取的艺人信息,伪装成艺人的工作人员或亲友,向粉丝骗取钱财。这些粉丝往往因为对偶像的热爱和信任,轻易地落入了诈骗分子的陷阱,遭受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张某的行为,不仅对艺人造成了伤害,也给广大粉丝带来了安全隐患,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航空内鬼作案:客服人员如何突破保密防线?
(一)职务便利成“突破口”:纸笔记载躲避监控
在这起令人震惊的信息贩卖案件中,舒某的行为堪称狡猾至极。作为航空公司外包客服公司的一员,舒某本应严格遵守公司的保密制度,保护旅客的个人信息安全。然而,在利益的诱惑下,她却将制度抛诸脑后,利用职务之便,开启了一条违法犯罪的道路。
舒某所在的客服公司,为了防止信息泄露,制定了严格的规定,禁止员工携带手机等电子设备进入工作区域,以避免录音录像等行为导致信息外流。但这并没有难倒舒某,她盯上了公司内部的购票系统。这个系统,本是用于客服人员为旅客提供服务的工具,却成为了她获取非法利益的“宝库”。
每当有客户要求查询艺人信息时,舒某便会在系统中输入相关名字。瞬间,艺人的航班信息、身份证号等私密信息便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舒某迅速将这些信息记录在随身携带的便签纸上,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熟练得让人咋舌。随后,她趁主管不注意,将记录着信息的纸条带出公司。回到家中,她通过微信拍照的方式,将信息发送给张某,完成了一次信息交易。整个作案过程,从查询信息到发送给下家,仅仅需要3分钟左右,可谓是“高效”。
(二)行业管理漏洞:外包岗位成信息泄露重灾区
舒某能够长期、频繁地作案,且未被察觉,这背后反映出的是航空行业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巨大漏洞。
在系统操作监管方面,舒某所在公司对客服人员的操作缺乏实时审计。这意味着,舒某在系统中查询艺人信息的行为,没有被有效的监督和记录。她可以随心所欲地获取信息,而公司却一无所知。这种监管的缺失,为她的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温床。
对于纸质记录,公司更是没有将其纳入监管范围。舒某用便签纸记录信息,然后轻松带出公司,整个过程畅通无阻。公司没有对员工使用纸质记录信息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也没有对这些纸质记录的去向进行跟踪和监督。这使得舒某能够利用这个漏洞,将信息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外部人员。
更为严重的是,公司的员工保密培训流于形式。虽然公司可能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保密培训,但从舒某的行为来看,这些培训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舒某对保密制度毫无敬畏之心,为了利益不惜铤而走险。这说明公司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存在问题,没有真正让员工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也没有让员工掌握有效的保密技能。
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舒某使用“张平”等假名与张某进行交易。她的身份在公司内部和交易过程中一直处于隐蔽状态,公司对此毫无察觉。直到警方通过资金流追踪,才揭开了她的真实身份。这一事件充分暴露了航空领域外包岗位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也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
(三)作案规模:100条核心信息撬动灰色产业链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舒某累计非法获取了106条艺人的核心信息。这些信息涵盖了航班起降时间、身份证号、座位号等关键内容,每一条都如同一把钥匙,能够精准地打开艺人隐私的大门。对于代拍和黄牛市场来说,这些信息就是他们的“摇钱树”。代拍们可以根据航班信息,提前到达机场,占据最佳拍摄位置,拍摄艺人的照片和视频,然后在网上高价出售。黄牛们则可以利用这些信息,为粉丝提供所谓的“近距离接触偶像”的机会,从中牟取暴利。
这些信息的泄露,直接导致了机场秩序的混乱。粉丝们为了能够近距离接触偶像,不惜在机场围追堵截,甚至与机场工作人员发生冲突。他们的疯狂行为,不仅影响了机场的正常运营,也给其他旅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艺人的隐私也受到了严重的侵犯,他们的出行不再自由,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干扰。
在这起案件中,舒某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人的违法行为,更是整个航空业信息安全管理问题的一个缩影。它提醒着我们,在信息时代,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了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
三、法律亮剑:从民事追责到刑事严惩的全链条打击
(一)刑事定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量刑标准
在法律的威严面前,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将无所遁形。张某和舒某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触犯了《刑法》第253条之一的规定,构成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对于张某,她在利益的驱使下,疯狂地进行信息交易。累计交易公民个人信息达137条之多,非法获利更是高达2.1万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获利5000元以上且信息超过50条,即属于“情节严重”。张某的行为完全符合这一标准,她的贪婪和无知,让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终,法院判处她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这一判决,不仅是对张某个人的惩戒,更是对社会的一种警示,告诫人们不要轻易触碰法律的红线。
而舒某,作为航空公司外包客服公司的员工,本应恪守职责,保护旅客的个人信息安全。然而,她却利用职务之便,非法获取并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职业道德,更是对法律的公然挑衅。根据法律规定,对于利用职务便利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出售的行为,将加重处罚。舒某累计非法获取106条艺人信息,其行为的恶劣程度不言而喻。最终,法院判处她有期徒刑1年2个月,并处罚金5万元。这一判决,充分体现了法律对这种知法犯法行为的严厉打击。
除了刑事处罚,法院还责令张某和舒某在省级媒体上公开道歉。这一要求,旨在让她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也向社会公众表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不仅要承担刑事责任,还要接受道德的谴责。通过公开道歉,她们能够向受害者表达歉意,也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
(二)同类案件警示:产业链上无“无辜者”
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下,个人信息的价值日益凸显,也催生了一条黑色的产业链。北京朝阳法院审理的这起案件,并非个例。通过检索相关案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条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违法犯罪的风险,没有一个参与者能够置身事外。
在江西赣州,吴某同样是一名追星爱好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购买了某艺人的航班信息,并成功见到了自己的偶像。这本是一次普通的追星经历,却让吴某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从此,他踏上了一条违法犯罪的道路。他主动联系罗某、易某,多次购买明星的身份证、飞机航班、高铁班次等个人信息,然后通过网络平台出售给他人,从中获利。最终,吴某、罗某、易某三人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他们的行为,不仅侵犯了艺人的隐私权,也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而在广东湛江,许某来团伙的行为更加猖獗。他们通过“小红书”App寻找潜在客户,私聊确定查档需求并商定费用。然后,利用“社工库”等境外平台群组进行非法查询,将查询到的他人个人信息反馈给客户,完成交易。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共非法查询他人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等个人信息530条,非法牟利共42466.34元。最终,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许某来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25000元;判处张某甲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9000元;判处张某乙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10000元。他们的判决结果,再次证明了法律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这些案例都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在个人信息交易的产业链上,无论是上游的数据源头,还是下游的分销渠道,只要参与其中,就必然会面临刑事追责的风险。获利金额和信息数量,是量刑的关键因素。这些案例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时刻警惕个人信息的保护,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公益诉讼加持:个人信息保护升级
在这起案件中,检察机关展现出了强大的法律监督力量,他们不仅对张某和舒某的犯罪行为提起了刑事诉讼,还同步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这一举措,不仅是对犯罪行为的严厉打击,更是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一次重大升级。
检察机关认为,张某和舒某的行为,不仅侵犯了艺人的个人隐私权,还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他们的行为,导致大量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这些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将会给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检察机关要求二被告承担公共利益损害赔偿,张某赔偿2.3万元,舒某赔偿1.3万元。这一赔偿要求,不仅是对二被告的经济制裁,更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保护。
这起案件开创了“刑事责任+民事追责+信用惩戒”的立体打击模式。通过这种模式,不仅让犯罪者受到了刑事处罚和经济赔偿,还对他们的信用记录产生了负面影响。这种全方位的打击,让犯罪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有效地遏制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发生。
这起案件也向社会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明星的隐私同样受法律保护。在信息时代,无论是普通人还是明星,每个人的个人信息都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任何侵犯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这一信号,对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饭圈乱象反思:当“热爱”撞上“利益”,如何守住法律边界?
(一)畸形追星心理:从“崇拜”到“控制”的异化
在这起令人震惊的案件背后,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畸形的追星心理。张某在供述中提到,她最初购买艺人信息,仅仅是为了能够精准地在机场接机拍照,然后在粉丝群体中炫耀。她享受着那种能够近距离接触偶像,并将照片分享给其他粉丝时所获得的关注和追捧。这种行为,在一开始或许只是出于对偶像的热爱和一种想要与众不同的心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热爱逐渐变了味。
随着粉丝们对她照片和信息的追捧,张某发现自己手中的这些资源竟然可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益。于是,她开始将获取艺人信息当成了一种商机,不断地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这种从单纯的崇拜到将偶像视为“私有物”,并试图通过控制偶像的行踪来获取利益的心理转变,反映出了部分粉丝病态的追星心理。
在这些粉丝的眼中,偶像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他们满足自己私欲的工具。他们对艺人的行程、身份信息等过度窥探,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购买这些信息。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艺人的隐私权,也破坏了健康的追星文化。他们的行为,让追星从一种美好的精神寄托,变成了一场充满功利和欲望的交易。这种畸形的追星心理,为黑色产业链的滋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让更多的人陷入了违法犯罪的深渊。
(二)行业治理痛点:数据安全需构建“防火墙”
这起案件的发生,如同一个警钟,敲响了整个行业在数据安全管理方面的警钟。航空公司作为旅客信息的保管者,必须深刻反思自己在管理上的漏洞,加强对外包岗位的权限管理。他们需要重新审视外包客服人员的操作权限,对涉及个人信息查询的功能进行严格限制。同时,建立起完善的系统操作留痕和异常查询预警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和阻止任何可能的信息泄露行为。
代拍平台作为信息交易的重要场所,也不能置身事外。他们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落实用户实名审核制度,确保每一个在平台上发布信息的用户都经过严格的身份验证。同时,平台应该加强对信息内容的审核,禁止发布任何包含个人信息的“代拍需求”。对于违反规定的用户,要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如封号、列入黑名单等。
明星经纪公司作为艺人的守护者,更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他们需要联合专业的法律机构,对恶意泄露艺人信息的行为进行及时追责。通过法律手段,让那些违法者付出沉重的代价,从而形成一种威慑力,遏制这种不良行为的发生。只有通过航空公司、代拍平台、明星经纪公司等各方的共同努力,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控网络,才能有效地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公众普法关键:50条信息即触刑律红线
在这起案件中,法官特别提醒广大公众,要时刻牢记法律的红线。公民个人信息,涵盖了姓名、电话、航班等多达14类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受到法律严格保护的。根据法律规定,非法获取50条以上的核心信息,如行踪轨迹、身份证号等,即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一旦罪名成立,最高可判处7年有期徒刑。
对于广大追星族来说,追星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必须要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他们应该明确,追星只能限于公开信息的范围,任何试图突破隐私边界,非法获取艺人个人信息的行为,都将触犯法律的底线,最终付出沉重的代价。法律的威严不容挑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起正确的法律意识,尊重他人的隐私,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
五、结语:别让“追星”变“追刑”,守护隐私需要共同“饭圈”
从粉丝到罪犯,张某的坠落轨迹警示:当热爱被利益裹挟,当职业便利沦为谋私工具,法律的红线终将被触碰。此案不仅是对饭圈黑色产业链的重击,更是对所有从业者和公众的一次普法教育——明星的光芒不该照亮违法的道路,守护个人信息安全,才是对偶像最长久的支持。
在追星的旅程中,我们应始终保持理性与克制,让热爱回归纯粹,让追星成为激励自我成长的动力,而非踏入违法深渊的诱因。唯有如此,“饭圈”才能真正成为一片充满正能量的精神家园,让每一份热爱都能在阳光下绽放光彩。
来源:铜陵黑知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