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排哥,变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2 19:07 1

摘要:别笑,数据是真狠:每两小时整锅换新油,旧油直接倒进回收桶,上锁、贴封条、拍照、上传小程序,游客扫码就能看这张油“后半生”的去向——生物柴油厂。

“鸡排哥”这三个字,在景德镇本地人眼里已经从热搜梗变成了日常暗号:晚上约不约?

老地方,瓷厂门口,鸡排哥那儿见。

可就在上周,摊位前突然支起一块蓝底白字的大牌子——“明厨亮灶示范车”。

旁边多了台电视,实时跳着油锅酸价、过氧化值,数字一跳,围观就炸:

“靠,他真敢把油质亮出来?

“这油比我实验室的还干净。

别笑,数据是真狠:每两小时整锅换新油,旧油直接倒进回收桶,上锁、贴封条、拍照、上传小程序,游客扫码就能看这张油“后半生”的去向——生物柴油厂。

原来五块钱一块的鸡排,现在背后站着中粮集团、市监局、还有一群熬夜写代码的程序员。

怪不得本地博主@景德镇大队长直播测完酸价后只说了一句:“以后谁再说路边摊脏,先来鸡排哥这儿上堂课。

油锅变透明,只是第一道关。

第二道关更刺激——“鸡排+陶瓷”盲盒。

买一份鸡排,包装盒是碎瓷片压成的瓷胚,拆开后能抽到迷你青花瓷冰箱贴,运气好还能摸到隐藏款“鸡排哥开窑”手办。7月15号美食节那天,有人抽到隐藏款当场挂闲鱼,399元成交,比鸡排 itself 贵了快80倍。

摊主本人嘿嘿一笑:“我卖的是鸡排吗?

我卖的是景德镇窑火的小彩蛋。

有人调侃他飘了,他直接把收款码旁边贴上“爱心鸡排”小红花:每卖出10份,就捐1份给凌晨四点扫马路的环卫工。

凌晨四点半,解放路的刘阿姨已经吃上免费鸡排,她说:“我扫了十五年这条街,第一次有人把鸡排送到我手上,还热乎。

”——这话被抖音网友剪成15秒短视频,点赞59万,评论区清一色“破防”。

摊子还是那个摊子,但后面的故事越堆越高:

- 预制鸡排工厂落地,月销5万份,直播间里网友边骂“资本的味道”边下单;

- 三家实体店筹备中,陶溪川首店8月开业,装修图一漏出,青砖窑炉、老式爆米花机全复刻,连当年推着他闯天涯的那辆破三轮车都被环氧树脂封成前台,网友笑称“不愧是景德镇,连情怀都能烧制成型”;

- 7个困难学生收到“鸡排助学金”,银行卡到账短信截图被校长发在朋友圈,“感谢这位卖鸡排的叔叔”底下站一排点赞的陶瓷大师。

最热的那阵跟风潮倒是退了:曾经里三层外三层的手机矩阵,现在只剩“凳子哥”一个铁杆。

别人问他咋不追新热点,他把凳子往摊位边一撂:“我拍的不是鸡排哥,是景德镇夜空里那口不服输的火。

外人看来,这出大戏像坐了火箭:从被群嘲“油脏”到登上市监局的示范红榜,从地摊小贩到文旅局官方推广大使,只花了半年。

可本地人才懂,鸡排哥每天收摊后还要回仓库写经营日报,字迹歪歪扭扭,但“客诉”一栏永远写“0”。

有人问他成功秘籍,他拿筷子敲铁锅一声脆响:“哪有什么秘籍,把每一次翻车都当开窑前的裂缝,补上去,下一窑更亮。

今晚瓷厂门口依旧香飘百米。

游客拍完照,不会立刻走,而是蹲在垃圾桶边把瓷胚盒子擦干净塞进背包,说带回去种多肉;本地人路过顺手递给他一瓶冰啤酒,他昂头灌一口,袖套一擦嘴,继续翻锅。

油锅滋啦声里,景德镇千年的瓷火和一座小摊的油烟混在一起,倒真像这座城市给的路数——管你土味还是高定,都能自己上釉,烧出独一无二的光。

来源:热情高山EKQ4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