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1月9号这天,印度热搜榜被一段手机视频搅得底朝天,昏黄的牢房灯光下,数十名囚犯围坐成圈,一次性塑料杯里的琥珀色液体晃出细碎光泽,切好的芒果块、红瓤西瓜堆得满盘都是,炸花生的香气仿佛都要透过屏幕飘出来。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2025年11月9号这天,印度热搜榜被一段手机视频搅得底朝天,昏黄的牢房灯光下,数十名囚犯围坐成圈,一次性塑料杯里的琥珀色液体晃出细碎光泽,切好的芒果块、红瓤西瓜堆得满盘都是,炸花生的香气仿佛都要透过屏幕飘出来。
有人用铁盘敲着亢奋的节奏,有人扯着嗓子又唱又跳,最扎眼的是那几只举着手机自拍的手,镜头扫过之处,每张脸都写满不加掩饰的兴奋。
网友的质疑像潮水似的涌上来,“这到底是监狱还是度假村?”“我们交的税,合着是用来养这群人的?”视频里的地点清清楚楚,是印度卡纳塔克邦的帕拉帕纳·阿格拉哈拉中央监狱,一个本该用铁窗和纪律困住罪恶的地方。铁窗本该是悔过自新的地界,怎么就成了通宵达旦的派对现场?
视频在网上炸锅还不到24小时,监狱署副总警监PV·阿南德·雷迪就带着人手直接冲进了监狱,这场代号“零容忍”的突袭没给任何人留余地,第7号和第9号牢房的搜查结果,比视频里的场景还要让人震惊。
12部功能完好的智能手机整整齐齐地藏在床板下,3瓶未开封的苏格兰威士忌用旧毛巾裹着,连标签都没撕,角落里还有一小包疑似大麻的干燥植物碎末,用报纸包得严严实实。
“这些东西能顺顺利利进来,就说明有人在故意放水。”一位参与搜查的警员私下跟人念叨,这些手机都不是老式老人机,全是能连网刷视频、发消息的智能机,威士忌的瓶盖都没动过,显然是刚送进来的“新鲜货”。
而视频里那些随手就能拿到的水果零食,在狱警圈子里有个更直白的说法“狱内外卖”,只要肯花钱,别说芒果西瓜,连热乎的咖喱饭、烤馕都能准时送进牢房。
这段疯传的视频里,有个细节被不少人漏掉了,一名囚犯自拍时,身后的铁窗上连防护网都没有,墙角的监控摄像头明显对着天花板,一看就是被人动过手脚,印度网友翻出之前的旧闻才发现,这不是这间监狱第一次“丢人现眼”。
2023年的时候,罪犯乌梅什·雷迪就在牢房里用智能手机视频通话,画面清晰到能看清他身后挂着的日历,伊斯兰国(IS)印度分支的联络人朱哈德·哈米德·沙基尔·曼纳,更是敢在监控死角看完新闻后,把自己的评论发到境外社交平台上。
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卡纳达语演员达山·图古德帕的“服刑日常”,知情者晒出的照片里,他穿着定制的囚服,在监狱草坪上悠哉悠哉抽着雪茄,手机支架稳稳架在石桌上,正在直播和粉丝打招呼。
“他每个月往外转10万卢比,就能换到单独房间和定时放风的特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狱警说,这笔钱会分成好几份,落到不同岗位的狱警手里,从门口的安检人员到牢房的看守,每个环节都有人“保驾护航”。
这些细节拼在一起,就不难理解视频里的狂欢为什么这么肆无忌惮,当手机能轻松突破三道安检,当威士忌能平平安安越过高墙,当囚犯能用钱买到凌驾于规则之上的特权,那扇冰冷的铁窗早就失去了该有的威慑力。
班加罗尔中央监狱这档“狂欢丑闻”,压根就不是孤立的新鲜事,而是一套运转了好几年的灰色体系。监狱署副总警监B·达亚南达定下的调查方向,一下就戳中了这套灰色体系的命门,无非就是三个问题,手机是怎么混进来的?酒水食品谁在暗地里供应?狱警的“放水费”到底收了多少?
按规定,所有进入监狱的物品都要经过金属探测、X光扫描和人工检查三道关,但实际执行起来却全是漏洞。有狱警私下说,他们会把手机藏在配送的蔬菜筐底部,或者塞进清洁工具的手柄里,只要收了钱,“没看见”就是最好的理由。
2024年印度国家调查局(NIA)的内部报告早就指出,全国至少7座高危监狱都存在“手机黑市”,班加罗尔中央监狱常年都在这份名单上。
酒水和食品的供应链更隐蔽,调查队顺着线索摸下去才发现,有专门的外部人员对接囚犯家属,把威士忌装在矿泉水瓶里,把大麻混在茶叶包里,再通过监狱食堂的工作人员送进去。
这些“狱内外卖”的价格比外面贵出三倍还多,一瓶普通威士忌在外面卖1500卢比,到了牢房里就得4500卢比,多出的差价全被中间人和狱警分了。有囚犯家属私下抱怨,“与其说家人在坐牢,不如说我们在给监狱里的人交‘保护费’”。
这套体系里最核心的规则,就是“钱换自由”的明码标价。根据狱警透露的信息,每月5万卢比能换个单独房间和定制餐食,8万卢比就能用上智能手机刷视频,10万卢比就能像达山·图古德帕那样在监狱里自由活动。
黄金走私案的核心人物塔伦·拉朱就是这里的“VIP客户”,他被拍到躺在床上刷短视频的照片里,枕头边还放着进口巧克力,那都是他用每月8万卢比的“服务费”换来的。
这套体系里最危险的不是普通囚犯的享乐,而是高危分子的自由活动,反恐专家早就发出过警告,IS联络人朱哈德能自由使用通讯设备,就意味着他可以随时遥控外部行动,甚至在狱内发展新的成员。
2024年印度发生的两起恐袭事件中,警方就查到了来自监狱的通讯信号,但当时的警告根本没被当回事,直到这次的狂欢视频彻底炸穿网络。
这些丑闻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倒下,暴露的不仅是个别狱警的腐败,更是整个管理体系的溃烂。当铁窗变成“收钱办事”的生意场,当规则可以被金钱随意践踏,司法的公平正义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卡纳塔克邦内政部长G·帕拉梅什瓦拉在记者会上拍着桌子喊“够了”那会儿,很多人以为这次是真的要动真格了。
他当众宣布要问责包括监狱长在内的所有相关官员,还披露了一个更让人愤怒的事实,州政府早在2023年就拨了1.2亿卢比,专门用来给全邦监狱装高清CCTV和5G信号干扰器,可到现在,部署完成率还不到30%。
班加罗尔中央监狱的干扰器项目,从2024年3月就一直处在“待验收”的状态。有业内人士算了笔账,1.2亿卢比足够装400台干扰器,覆盖全邦所有监狱都绰绰有余,但实际安装的还不到100台,剩下的钱到底去哪了?
没人能说清这笔钱的去向,只传来“采购延误”“技术调试”这类敷衍的借口。更讽刺的是,监狱里的监控摄像头要么对着天花板,要么早就坏得没法用,本该24小时运转的安保系统,很多时候只是个摆在那儿的摆设。
资金没花在刀刃上,人力缺口更是雪上加霜,印度惩教改革委员会2024年的报告显示,全国监狱平均狱警与囚犯的比例是1:12,而国际上的通行标准是1:5,班加罗尔中央监狱的情况,已经远远低于安全底线。
超员、缺人、设备闲置,这三个问题拧成了一个死结,囚犯越多,狱警就越累,管理上的漏洞自然就越多,漏洞越多违禁品就越容易进来,囚犯的“特权”也就越稳固。
而本该解决问题的资金,又在层层审批中被挪用、被拖延,成了一笔没人敢深究的“糊涂账”,这套恶性循环转下来,班加罗尔中央监狱早就从一个惩教场所,彻底变成了失控的“独立王国”。
狂欢视频发酵的第二天,卡纳塔克邦首席部长西达拉迈亚就开了紧急会议,当场拍板定下三个要求,30天内必须完成所有监狱的信号干扰器安装,引入第三方机构审计资金使用情况,还要对高危囚犯实施“电子脚镣+实时定位”。
人权组织“印度监狱观察”也很快加入进来,呼吁公开所有涉案狱警的名单,让那些搞腐败的人无处藏身,这些措施听着挺有力度,印度网友却压根不买账。
更现实的问题是,就算干扰器都装好了,狱警缺编的问题怎么解决,如果1个狱警还是要管28个囚犯,就算装上再多监控,也难免会有疏漏的时候,就算审计了资金流向,如果没有透明的监督机制,腐败还是会换种方式存在。
来源:沧海旅行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