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用汽车正在推动一场涉及数千家供应商的供应链革命。根据路透社获得的消息,这家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已向其全球供应商网络发出明确指令:逐步清除供应链中所有来自中国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部分供应商被要求在2027年前彻底切断与中国的采购联系。这一举措标志着地缘政治紧张局
路透社11月12日报道,通用汽车正在推动一场涉及数千家供应商的供应链革命。根据路透社获得的消息,这家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已向其全球供应商网络发出明确指令:逐步清除供应链中所有来自中国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部分供应商被要求在2027年前彻底切断与中国的采购联系。这一举措标志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已从贸易政策层面深入到汽车工业最基础的供应链结构,而其带来的成本和复杂性挑战可能远超预期。
四位知情人士透露,通用汽车高管自2024年底开始向部分供应商传达这一战略方向,但真正让这项工作变得紧迫的是2025年春季中美贸易战的急剧升级。通用汽车将这一行动定位为提升供应链"韧性"战略的核心部分,但其背后的驱动力更多来自对地缘政治风险的深刻焦虑。对于一个每年生产数百万辆汽车、依赖复杂全球供应网络的制造商而言,任何因政治因素导致的供应中断都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这一决策的时机耐人寻味。尽管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近期出现积极迹象,其新能源车销量在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了惊人的增长,但公司管理层显然已将供应链安全置于市场机遇之上。通用汽车在中国拥有庞大的合资企业网络和本土化生产能力,但这些业务主要服务于中国本土市场。真正让底特律总部担忧的是:用于北美和全球其他市场车型的零部件若过度依赖中国供应商,可能在关键时刻成为致命弱点。
将供应链从中国迁出的复杂性远超一般想象。汽车制造业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一辆现代汽车包含约三万个零部件,这些零部件背后又涉及成千上万的二级、三级供应商。通用汽车的要求意味着,不仅直接供应商需要寻找替代来源,整个供应链的上游环节都需要重新配置。
成本是最直接的挑战。麻省理工学院2025年供应链研究显示,近岸外包虽然能将物流相关排放减少约10%,但初期投资和运营成本显著上升。建立新的生产设施、培训工人队伍、建立质量控制体系都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对于许多中小型供应商而言,这种转型成本可能难以承受,特别是在汽车行业利润率本就承压的背景下。
技术能力的转移同样困难。中国在某些关键领域已建立起难以替代的技术优势和产能规模。以稀土材料为例,中国控制着全球近90%的稀土加工能力,而稀土磁材对电动汽车电机至关重要。2025年5月,美国主要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商联合致信特朗普政府,明确警告如果无法可靠获得稀土磁材供应,汽车供应链将受到严重干扰。类似的瓶颈还存在于电池材料、先进电子元件和某些精密加工领域。
时间压力进一步加剧了挑战。2027年的截止日期看似留出了两年窗口,但考虑到供应链重组的复杂性,这个时间表极为紧张。汽车行业专家指出,建立一个完整的新供应链通常需要三到五年时间,包括供应商遴选、产能建设、质量认证和产能爬坡等多个阶段。通用汽车实际上要求供应商在正常周期的一半时间内完成转型。
墨西哥、东南亚和印度被视为最可能的替代目的地。通用汽车倾向于从北美工厂采购,这符合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的区域价值含量要求。墨西哥汽车零部件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受益于邻近美国市场和相对较低的人力成本。越南、泰国和印度也在积极争取跨国汽车企业的投资。然而,这些地区在基础设施、供应链生态完整性和技术能力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
通用汽车的举措并非孤立现象,而是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重构的一个缩影。特斯拉虽然在中国拥有超级工厂,但其全球供应链策略也在进行调整,公司计划在田纳西州建设磷酸铁锂电池工厂,采用中国技术路线但实现本土生产。福特汽车同样受到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的潜在影响,不得不重新评估其电动车生产计划。
这种供应链转移对中国零部件企业既是挑战也蕴含机遇。根据《2025全球汽车供应链核心企业竞争力白皮书》,全球百强零部件企业总营收近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下降5.07%至82456.68亿元人民币。然而,中国零部件企业正在通过技术升级和海外投资应对变局。一些具备技术实力的中国供应商选择在墨西哥、美国或东南亚建厂,以"中国技术、本地生产"的模式继续服务全球客户。
对消费者而言,供应链重组的影响最终会体现在价格和产品可得性上。汽车行业分析师警告,供应链多元化的成本可能导致新车价格上涨5%至15%。在供应链转型的过渡期,某些车型可能面临生产延误或配置调整。行业正在经历一个痛苦但必要的调整过程,其结果是一个地理分布更加分散、抗风险能力更强但成本可能更高的供应链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通用汽车对中国市场本身的态度相对复杂。公司在中国的新能源车战略正在加速推进,别克品牌从2025年起在中国推出的所有新车型都将是新能源车,全面覆盖纯电动、插电混动和增程式电动车细分市场。通用汽车总裁马克·罗伊斯承认公司从中国电动车新势力那里"学到了很多",特别是在语音控制集成和先进信息娱乐系统方面。这种"市场参与但供应链隔离"的策略,试图在享受中国市场增长红利的同时,避免在全球供应链上过度依赖单一地区。
然而,完全的供应链脱钩是否现实仍存疑问。纽约时报关于亚洲制造业"去中国化"的深度报道指出,由于原产地规则判定标准的复杂性和模糊性,许多转移到东南亚的生产活动仍然高度依赖中国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技术支持。一些行业观察家认为,表面上的供应链转移可能只是增加了一个中转环节,而非真正实现了来源多元化。
地缘政治对汽车供应链的影响还体现在技术标准和数据治理领域。车载网络和智能驾驶系统涉及大量数据传输和处理,这些技术的采用越来越受到国家安全考量的约束。德国MD Elektronik公司在分析地缘政治如何影响车载网络发展时指出,乌克兰、中东冲突以及美国反复变化的关税政策,迫使汽车行业对全球供应链进行深度重组,不仅涉及物理零部件,也包括软件、数据和知识产权保护。
通用汽车设定的2027年目标能否实现,将成为检验这种供应链重构可行性的重要试金石。如果成功,它将为其他寻求降低地缘政治风险的制造商提供范本;如果遭遇重大困难,则可能促使政策制定者重新思考完全脱钩的现实性和代价。无论结果如何,这场从底特律发起的供应链革命,已经在全球汽车产业掀起了难以逆转的浪潮。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