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拓者又被绝杀了,最后3秒,一个底角三分,比赛直接带走。魔术主场那叫一个山呼海啸,镜头给到开拓者替补席,一片寂静,我们的小将杨瀚森坐在那儿,嘴抿得紧紧的,手里那条毛巾估计都快攥出水了。
开拓者又被绝杀了,最后3秒,一个底角三分,比赛直接带走。魔术主场那叫一个山呼海啸,镜头给到开拓者替补席,一片寂静,我们的小将杨瀚森坐在那儿,嘴抿得紧紧的,手里那条毛巾估计都快攥出水了。
但这球输得,说真的,一点不冤。甚至可以说,是自找的。
你看数据,开拓者两个正经中锋,克林根加里斯,俩人加起来拿了2分。2分!什么概念?人家魔术的核心班凯罗,一个人在你禁区里翻江倒海,轰下28分。你这内线防守,跟纸糊的有什么区别?整个禁区被人刷了快50分,这球怎么赢?
最让人看不懂的操作,就来自教练斯普利特。眼瞅着内线被打成筛子,克林根被班凯罗一步过,当提款机一样予取予求,他就是稳坐钓鱼台。宁可看着球队崩盘,也不给杨瀚森一分钟机会。哪怕上去顶一下,用身高臂展干扰一下呢?没有。一次都没有。
转播镜头倒是很懂,第三节内线告急的时候,三次把镜头切给杨瀚森。那哥们儿坐得笔直,眼睛死死盯着场上,跟旁边那些已经有点泄气的队友,完全是两种精神状态。
赛后有记者去问教练了,为什么不用杨瀚森。斯普利特的回应特别官方,也特别冷淡,就一句:“轮换是根据训练表现决定的。”
这话就有点搞笑了。因为跟着球队的记者早就透露过,杨瀚森最近的训练状态非常好,尤其是在队内对抗的防守环节,好几次零封了对位的替补阵容。那,到底是训练表现不好,还是你教练压根就没打算用?
所以这事儿就很有意思了。一个主教练,真的会因为个人偏见,宁可输球也不用一个有即战力的新人吗?有可能,但如果只往“打压新人”这个方向想,格局就小了。
我跟你说个猜想不一定对,你品品。有没有可能,开拓者这赛季压根就没想赢球?
对于一支正在重建的队伍来说,输球不一定是坏事。输得越多,战绩越差,明年选秀大会拿高顺位签的概率就越大。这在NBA叫“摆烂”,或者说得好听点,叫“战略性储备未来资产”。如果球队高层的目标就是这个,那教练的行为就完全说得通了。
他为什么用表现挣扎的克林根?因为克林根是球队去年选中的高顺位新秀,是需要“喂”出数据的资产,哪怕现在打得烂,也要硬着头皮给他时间。为什么不用杨瀚森?因为万一杨瀚森上去,凭借出色的护框和策应,真把防守盘活了,不小心赢了几场不该赢的球,那不是耽误球队的“摆烂大计”吗?
从这个角度斯普利特的“固执”,可能恰恰是他在忠实地执行球队的幕后战略。杨瀚森不是不够好,反而是“太好了”,好到可能会打乱球队的既定部署。
这当然很残酷,但这就是NBA的商业逻辑。它首先是一门生意,其次才是一项体育运动。
这让我想起当年的林书豪。在尼克斯,也是坐穿板凳,教练德安东尼死活看不上他,要不是后来实在伤到没人可用了,根本不会有后面的“林疯狂”。机会这东西,有时候真的就差捅破一层窗户纸。
对杨瀚森来说,他现在的处境,跟当年很多去NBA闯荡的国际球员很像。姚明那种状元秀,天选之子,是特例。大多数人都要经历这么一段在板凳席上苦熬、在训练馆里死磕的日子。能不能等到机会,一方面看自己有没有时刻准备好,另真的要看点运气。
对这个20岁的年轻人来说,现在最需要做的,可能不是着急,而是沉住气。把板凳坐热,把技术练扎实,把NBA的对抗强度和比赛节奏刻进肌肉里。开拓者的内线这么个烂摊子,机会肯定会有的,不可能整个赛季都指望那“合砍2分”的组合。
等到机会真的来的那天,他要做的,就是像林书豪一样,一把抓住,再也不松手。
这场绝杀,对开拓者来说只是一场普通的常规赛失利,但对杨瀚森,或许就是漫长“新手村”任务里,最磨练心智的一关。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话没错,但前提是,得有人愿意把盖在上面的那块布给掀开。这块布,有时候是教练的固执,有时候是球队的战略,有时候,就是纯粹的运气。
来源:执着的梦想fuZb0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