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急着羡慕。红果这部《十八岁太奶奶驾到》把抖音TOP30短剧一起拖进“百亿俱乐部”,看似鲜花着锦,实则把遮羞布撕得干净:10月整体热力环比掉11%,千万级爆款直接腰斩,只剩15部。热闹是头部的,冷冰是腰部的。
“2亿热度”像一记闷棍敲在从业者后脑勺——原来观众已经用脚趾投票,把最老土的“太奶奶”梗刷成单日纪录,而隔壁剧组还在熬夜写“霸总爱上保洁小妹”。
别急着羡慕。红果这部《十八岁太奶奶驾到》把抖音TOP30短剧一起拖进“百亿俱乐部”,看似鲜花着锦,实则把遮羞布撕得干净:10月整体热力环比掉11%,千万级爆款直接腰斩,只剩15部。热闹是头部的,冷冰是腰部的。
道理不复杂。免费模式像开闸泄洪,观众欢呼“再也不用付9块9”,广告主却脚底抹油。投放预算一收缩,平台先砍的就是那些“不上不下”的剧——数据卡在500万到1000万之间的,连推荐位都摸不到。于是出现荒诞画面:大盘热度创新高,中小制作却连盒饭钱都回不来。
番茄、河马、麦芽三家霸占百强榜八成席位,看似铁板一块,其实缝隙早现。山海平台靠一部《别惹真千金》愣是杀出重围,证明观众永远给黑马留座位。关键在题材卡位:当逆袭、虐渣、女强把市场挤成春运高铁,一部“真千金手撕假豪门”把阶级反差拉到极限,爽点像窜天猴,一集不到两分钟就能炸。
制作端更赤裸。听花岛一年甩出16部,像流水线却部部过及格线,秘诀是“模板迭代”——把爆款拆成节拍表,换套人设继续拍。萤火悦动反着来,押注《高手下山》单部5300万,赌的是“精品杠杆”:成本翻倍,口碑发酵,长尾收益抵得上三部普通剧。两条路都通,最怕卡在中间,高不成低不就,死得最快。
竖屏短剧已占六成份额,可“竖”的不是镜头,是观众耐心。15秒抓不住人,就划走;30秒不反转,就退出。于是“后悔流”应运而生——男主开局就离婚,下一秒看见前妻变身首富,肠子悔青的脸特写三秒,弹幕齐刷“舒服”。性别视角一调换,同样套路让《家庭煮夫》拿下4200万热力。情绪不分高低贵贱,谁能把“爽”熬成浓缩咖啡,谁就能让用户熬夜。
别被“300亿市场”冲昏头。备案收紧,先审后播,多省市把微短剧拉进“孵化基地”统一管理,意味着草台班子时代结束。单集成本涨四成,过去5万搞定一集,现在没有8万别开机。钱花在哪儿?灯光、收音、后期,观众看不出品牌,却能一眼看出“廉价”。
更隐蔽的拐点在“互动剧”。分支选项、弹幕彩蛋、结局由观众票选,技术门槛不高,却能把完播率再抬15%。品牌定制剧紧随其后,美妆、饮料、汽车全在找“软植入”新姿势——剧情即广告,广告即剧情,观众一边骂一边真香。业内放话:2024年必出第一部票房分账破亿短剧。信不信由你,反正平台已把“互动+定制”写进明年KPI。
想活下来的团队,现在就得做减法。题材别追风口,找“情绪钉子”:职场受气包、相亲修罗场、二胎修罗场,越具体越能戳人。成本别撒胡椒面,把70%预算砸在首集前30秒,画面、音效、反转一次给够,先让人点“收藏”,再谈“复购”。
最后一盆冷水:百亿播放只是平台数据,不等于观众真爱。热度可以刷,分账不会撒谎。与其祈祷天降爆款,不如把剧本杀回炉,把爽点拆成节拍表,把预算花在观众看得见的地方。毕竟,当“太奶奶”都能2亿热度,下一个纪录也许就藏在你的旧文件夹里——前提是,别再写“保洁小妹”了。
来源:阿紫爱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