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藏在手机里的“第二个家”
退休教师陈淑芬的微信置顶对话框,永远闪烁着"暖心家园小周"的早安问候。这个通过社区超市"扫码领鸡蛋"添加的直播间,已经成为独居老人每天雷打不动的精神寄托。女儿移民后,主播小周会准时提醒她吃降压药,记得她右膝关节炎每逢阴雨天发作的规律,甚至比远在加拿大的女儿更清楚她爱吃的荠菜馅饺子。
直到上个月,女儿林妍回国探亲时发现,母亲书桌抽屉里藏着三张刷爆的银行卡,和整整一柜子标价2980元的"关节灵"。直播间里那位"比亲闺女还贴心"的小周,此刻正在语音里阴恻恻地威胁:"陈阿姨可是自愿购买的,要是敢举报,我就把聊天记录发到老年大学群里。"警方后来查证,这个打着"养老陪伴"旗号的直播间,半年内诈骗了237位老人共计1468万元。
直播间里的"亲情陷阱"远比想象中精密。最初只是9块9包邮的土鸡蛋,接着是限时秒杀的羊绒围巾,当小周哭着讲述"自家爷爷吃了关节灵就能爬山"的故事时,陈淑芬已经主动询问购买方式。在警方查获的直播剧本里,标注着每位老人的详细档案:王叔参加过抗美援朝、李阿姨独子车祸身亡、陈老师女儿在国外......这些用免费体检表收集来的隐私,都成为主播们"精准温暖"的弹药。
更令人心惊的是诈骗产业链的专业化。调查显示,"暖心家园"直播间背后是注册在海南的某传媒公司,他们批量复制"孝子贤孙"人设,通过菜鸟驿站、社区超市等线下触点引流。主播上岗前要接受为期两周的"银发心理学"培训,重点学习如何模仿子女口吻说话。那些号称"中科院院士研发"的保健品,实际产自福建某食品加工厂,成本不足20元。
当林妍带着母亲到派出所报案时,陈淑芬仍死死攥着手机:"小周说了,这些药要连吃六个疗程才见效。"这种精神控制并非个例,在某投诉平台近千条案例中,有老人为支持主播"创业"抵押房产,有退休教授坚信298元的"量子袜"能治糖尿病,更有人因子女阻拦直播购物而离家出走。
反诈民警揭开这些"电子家人"的真面目:他们利用老年人对衰老的恐惧、对亲情的渴望、对"国家认证""科学突破"等权威话术的信任,将直播间打造成信息茧房。当子女试图揭穿骗局时,老人往往认为"孩子们不懂新事物",甚至觉得子女在阻挠自己"把握最后的价值"。
这场针对银发族的围猎早已引起监管重视。今年市场监管总局专项治理中,某直播间因宣称"干细胞口服液能返老还童"被罚没217万元,其话术模板与"暖心家园"高度相似。但隐蔽性更强的私域直播仍在蔓延,它们像毛细血管般渗透进老年人的社交圈,通过微信群、语音直播等更私密的方式逃避监管。
陈淑芬现在每天仍会不自觉点开微信,只是那个熟悉的头像再也不会亮起。女儿给她换了老年机,但被诈骗的28万养老金和破碎的信任感,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修复。当我们的父母开始对着手机屏幕笑得比见子女还开心时,或许该警惕那藏在像素背后的"第二个家",正在掏空他们最后的保障。
来源:小轩科技每日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