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鸟产业蹚出生态保护与村民增收的双赢之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2 17:44 1

摘要:天刚一亮,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大卡村委会么等新寨“飘海鸟塘”的主人飘海,就带着鸟食来到村外的鸟塘,为这些雨林中的精灵投放食物。随后来到鸟塘的摄影爱好者,在简易的窝棚内架起“长枪短炮”,对着水塘边起落跳跃的各种小鸟,快门按个不停。

清晨的热带雨林,空气清新如洗,幽谷的丛林中,清脆的鸟鸣声此起彼伏。

天刚一亮,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大卡村委会么等新寨“飘海鸟塘”的主人飘海,就带着鸟食来到村外的鸟塘,为这些雨林中的精灵投放食物。随后来到鸟塘的摄影爱好者,在简易的窝棚内架起“长枪短炮”,对着水塘边起落跳跃的各种小鸟,快门按个不停。

“每年除了雨水较为集中的5月和6月人较少外,基本上每天都有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忙前忙后服务客人的飘海介绍,进入10月份后就是旺季,客人越来越多了。

作为当地第一个建起“鸟塘”的村民,飘海见证了这片山林从打鸟地到“观鸟天堂”的转变。

“过去村民们的鸟类保护意识较弱,小孩子会不时带着弹弓去打鸟,包括我也从没想过保护鸟类能带来收入。”飘海说。

从2019年开始,勐仑镇通过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联手打造“罗梭江联合党建+”,打破科研与行政壁垒,形成“科研机构+政府+村集体”三方联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提供技术,镇党委政府负责政策与基建,村党支部动员参与。在推进乡村振兴帮扶项目时,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发现勐仑镇多个村寨拥有丰富的鸟类资源,便动员当地村民通过改造环境吸引鸟类栖息,发展生态观鸟旅游。植物园专家考察了勐腊县十几个村寨,最终选中包括么等新寨在内的4个村寨作为试点。

“植物园的老师手把手教我们引水造塘、布置食源,还送来了望远镜和鸟类图鉴。”飘海回忆道,自幼喜爱鸟类的他主动报名参加植物园专家组织的培训,并花了半年时间在雨林里追踪鸟群。最终他在橡胶林旁丛林中一处泉眼旁,仿照自然水系挖出水塘,用竹筒引水形成小型瀑布,并在旁边撒上一些面包虫和玉米粒,吸引鸟类前来栖息,第一个鸟塘就这样建成了。

随着双辫八色鸫、银胸丝冠鸟等珍稀热带森林鸟类成为鸟塘的常客,飘海的“鸟塘”也很快吸引了不少国内外的观鸟爱好者前来“打卡”,旺季时一位难求。每到暑期有研学团队光临时,飘海还会教孩子们辨别不同鸟类,通过观鸟学习的同时,宣讲保护鸟类的重要性。

“鸟来了,游客就来了,村民钱袋子也鼓起来了。”飘海说,村里建起“鸟塘”,开起了乡村民宿和哈尼族特色农家乐,大家还自发组成巡护队保护山林。

通过观鸟旅游,当地还发展出“后备箱经济”,前来观鸟的游客除了支付观鸟费用,还会购买村寨里的茶叶、水果、坚果等土特产,村民也因此多了条增收渠道。在飘海的带动下,么等新寨共有7户村民参与建起13个鸟塘进行运营,并带动全村的村民参与到游客的接待中来。

观鸟产业带动“观鸟+餐饮+住宿+农特产品”链条,实现“一户一业”多元增收。如今,么等新寨鸟塘年收益30余万元,参与村民月均增收2000至3000元,农特产品销售额年均增长40%,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戴振华 文/图

责编:谢祥睿

审核:李兴文

本文来自【云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