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会说话,你听懂了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0 14:05 1

摘要:给牲口戴上竹编或铁丝的“兜嘴”,干活时才不会糟蹋庄稼。春天里,一种叫“耲耙”的家伙什派上大用场,它在田垄里开出希望的沟壑,后面跟着的“捞耙”轻轻一抚,种子便安然入眠。地里的粪肥,得用“粪箕子”细细滤过,那才是庄稼最好的营养。院子里,倒扣的“鸡罩”圈着一地啄食的

岁月无声,老物件会说话。能认全这些家什的人,岁月的年轮怕是早已刻过了五十道。它们大多出自东北的黑土地,是农具,是工具,更是过去日子的活化石。

给牲口戴上竹编或铁丝的“兜嘴”,干活时才不会糟蹋庄稼。春天里,一种叫“耲耙”的家伙什派上大用场,它在田垄里开出希望的沟壑,后面跟着的“捞耙”轻轻一抚,种子便安然入眠。地里的粪肥,得用“粪箕子”细细滤过,那才是庄稼最好的营养。院子里,倒扣的“鸡罩”圈着一地啄食的鸡鸭,挪动打扫,省心省力。谁家不是草房顶?那“草拍子”一下下拍实,才能遮风挡雨好多年。上坟烧纸,得先用“纸镊子”在纸上打出铜钱模样的印记,这才能算作是阴间通行的“纸钱”啊。一根小小的“拨棱锤”在手心旋转,麻线麻绳就这样一点点绵延出来,生活的琐碎被它捻得又细又长。

播种时节,最有趣的莫过于“点种葫芦”了。葫芦里装满种子,敲打着手中的木杆,种子便应声而落,均匀地撒向大地,这节奏感,可不就是最早的播种机?赶车的老板子,腰间总别着一把“鱼刀”,割套插套,干净利落。编筐编篓,少不了“条搜子”或“条梭子”,那几个槽口,能把树条劈得恰到好处。大山里捞木头,“霸王扣子”是绝对的主力,往木头上一钉,绳子再怎么拉扯也磨不断,牢固得很。寒冬腊月,冰雪路滑,绑上“冰扎子”,脚下那几个尖齿牢牢抓住地面,行走如飞。

在没有电锯的年代,“拉大锯”可是“四大累”之一,两人一拉一送,汗水浸透衣衫,木头才应声而开,那大锯,人们管它叫“快马子”。

编织草囤鸡窝,“槽锥””是递草递皮条的好帮手。女人们手里的“刻刀子”更是万能,掐糜子,扦高粱,扣土豆芽,样样精通。金秋时节,场上响起“连枷”清脆的拍打声,一粒粒粮食就这样被请了出来。林区集材,那“倒挂子”一头担着沉重的木材,另一头在雪地上拖行,稳当又实用。抬木头时,“抓钩子”一挂,越抬越紧,安全又省力。

这些老物件,如今有些还在默默服役,有些却早已封存在记忆深处。它们是那个年代的智慧结晶,是劳动人民双手的延伸。看着它们,仿佛就能看到父辈们辛勤劳作的身影,听到那片土地上曾经响起的号子与歌声。谢谢大家的阅读。

来源:培苒时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