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去了趟厦门和福州,直言不讳:厦门人和福州人气质截然不同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01 05:41 1

摘要:8000万人挤进厦门,2000万人逛福州,数字一甩,谁松弛谁沉淀,钱包先给出答案。

8000万人挤进厦门,2000万人逛福州,数字一甩,谁松弛谁沉淀,钱包先给出答案。

厦门把凤凰木花瓣撒成红毯,七点前的鼓浪屿不收门票,只收你的睡眠;福州把严复旧居的门楼开到八点,晚一分钟,青石板就给你看鞋底。

一个用日出换流量,一个用历史换静默,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

北京游客说厦门像热情朋友,翻译过来就是:拍照点密度高,滤镜一键到位,小红书笔记两分钟出片。

福州被叫儒雅先生,潜台词是:巷子深,故事厚,不提前做功课,逛完只记得鱼丸烫嘴。

城市人设背后,是文旅局连夜开会,给各自贴上易撕易换的标签。

数据写得更直白。

厦门8000万游客,人均停留2.1天,消费1200元;福州2000万游客,人均停留1.6天,消费700元。

多出来的一天,厦门用海滩拖住你,福州用展馆劝退你。

谁更想让你掏钱,住宿价格不会说谎:厦门淡季快捷酒店300元起,福州同档次150元,差价就是“松弛税”。

鼓浪屿单日5万上限,船票分35元与60元两档,早上七点前免票,官方把黄金时段留给本地人晨练,也给旅行社留出团队插队空档。

限流不是怕挤,是怕游客发现巷子深处的民宿周末才200元,周一却翻三倍。

价格弹性比海浪准时。

福州三坊七巷年收2000万客流,却敢在早上八点前不收门票,因为知道90%的人起不来。

起得来的那10%,被导游带进严复故居买48元一本的复刻手稿,成本8元,毛利500%。

文化不卖票,卖的是“我比他人更懂”的优越感。

吃也分账。

厦门沙茶面一碗18元,加料另算,海蛎煎28元,土笋冻10元三只,明码标价,翻台率决定口味;福州鱼丸20元一碗,肉燕18元,佛跳墙小罐98元,价格咬手,却敢把“非遗”贴在门口,告诉你贵的是手艺,不是鱼浆。

手艺看不见,账单看得见。

北京游客把两城写进同一篇笔记,平台算法立刻把厦门推给“度假”关键词,把福州推给“研学”标签。

点击差十倍,厦门旅游局全年新媒体预算6000万,福州只投1500万,差出来的4500万买了热搜、KOL、航拍团队。

流量池里,历史打不过日出。

两城都想抢“长三角周末”这块肥肉。

厦门开直飞航线补贴旅行社,一人返200元;福州把高铁票做成景区折扣券,下车扫码立减门票30元。

一个把你骗上天,一个把你按在地上,补贴结束,该回哪还回哪。

北京游客一句“气质不同”,文旅局连夜举杯: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厦门怕你明年改去三亚,福州怕你直接飞泉州,先把人设立住,再慢慢填坑。

旅行不是看风景,是被预算和算法联手安排的沉浸式剧本杀。

松弛还是沉淀,是你自己选,还是别人帮你选?

来源:豁达远山HUMGfF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