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妖》PK《梁祝》,哪个更胜一筹?先不要将刀郎封神!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01 06:13 1

摘要:近来网上老出现把刀郎的歌曲《花妖》同《梁祝》相比的视频或文章,作者(博主)的结论大多是,《梁祝》固然经典,但倾向于《花妖》更胜一筹。评论区也大都是这么认为的,甚至有评论说《梁祝》根本不能和《花妖》相提并论,《花妖》比《梁祝》优秀得多,《花妖》已经把《梁祝》拉下

近来网上老出现把刀郎的歌曲《花妖》同《梁祝》相比的视频或文章,作者(博主)的结论大多是,《梁祝》固然经典,但倾向于《花妖》更胜一筹。评论区也大都是这么认为的,甚至有评论说《梁祝》根本不能和《花妖》相提并论,《花妖》比《梁祝》优秀得多,《花妖》已经把《梁祝》拉下了神坛云云。

然而,果真如此吗?

小编以为,其实这两部作品没有可比性。严格来说,《梁祝》是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是没有歌词的;而《花妖》有词有曲,是一首标准的歌。网上做对比的视频,基本都是拿《梁祝》中的一小段,即《化蝶》那一段来说事。《化蝶》是著名词作者阎肃填的词,当然《化蝶》这一段是《梁祝》中的高潮。

因此拿《梁祝》比《花妖》有点关公战秦琼的味道,但居然那么多专家甚至央视都来点评了。那么今天咱们就来比较下,看看这两部顶级音乐作品,究竟哪个更胜一筹。

先说音乐。

《梁祝》诞生于1959年,是由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和陈钢合著的一部长达24分钟多的大型音乐作品,是世界乐坛公认的中国管弦乐代表,也是中国第一部走向国际的交响乐作品,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在中国甚至世界音乐史上都有极高的地位。2007年,此曲还入选“嫦娥一号”卫星太空播放曲目。

所以,你千万不要小看了《梁祝》的历史地位,不要认为《花妖》那么火,就可以随便超越一部经典。

而《花妖》的诞生比《梁祝》晚了60多年,且长度只有4分半钟,相当于《梁祝》的零头,两者的历史底蕴和“身量”根本不在一个档级。

可以这样打个比方,《梁祝》如果是一部高配的台式“苹果”电脑,而《花妖》只是一部新款的iphone手机,或者iPad平板。

当然,高配的手机和平板使用更方便,就如《花妖》好唱好学,容易流行一样;而要真正成为一款高级的办公工具,还得用台式电脑。

在音乐的质量上,《梁祝》也是世界级的,作品以中国传统越剧曲调为核心素材,结合西方奏鸣曲式的结构,是一种中西合璧的音乐巨作。

《梁祝》是以小提琴为主,配以大提琴、双簧管等乐器,共同打造的一部音乐传奇。表面上以西洋乐器为主,但事实上,小提琴在演奏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比如模仿中国传统二胡的滑音、颤音等技法,都是相当高级的。

《花妖》的音乐风格也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歌曲以民族调式为基础,充满古朴典雅的东方气质。其编曲中融入明清时调、江南民歌及越剧小调等传统音调,通过现代音乐技巧处理(如电子音效、数字延迟等),既保留了传统的民族文化底蕴,又赋予其一定的现代感。

《花妖》用了二胡、琵琶、古琴、竹箫等多种传统乐器,发挥了各种乐器的优势,糅合成一种空灵、厚重的独特音乐风味,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堪称绝唱。

在作曲技术上,可以说两者各具特色,伯仲之间。但相比而言,《花妖》虽在细节上设计精巧,不弱于《梁祝》,但从整体上看,《梁祝》更具恢弘的气势。《花妖》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或短篇小说,而《梁祝》则更像一部厚重的长篇文学巨著。

还有,《梁祝》是纯粹的器乐作品,是严肃音乐;而《花妖》则是声乐作品,属通俗、流行音乐。二者就如《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存在。当然这里不是说严肃音乐就比流行音乐高级,反而,二者各有所长,《花妖》更容易被传唱,就是具备了流行的因素,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等。而《梁祝》,除了被填词的《化蝶》一段外,其他部分是不能唱的,只能用乐器表演,限制了它的“传唱度”。

总之,从纯粹的音乐上比较,《梁祝》《花妖》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对比。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能说谁更好,全靠各人口味而论。

那么两部作品在思想内容上高下如何?

据说央视的专家点评,《花妖》的意境超越了《梁祝》,《梁祝》表达的内容局限于“一生一世”,而《花妖》是讲“生生世世”,拓展至“时空错乱”,更具现代性和哲学深度,悲剧性更强。

真的如此吗?

《梁祝》作为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之一,一直被人津津乐道。其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产生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现存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志》,晚唐张读的《宣室志》进一步丰富了故事内容,到南宋时期,故事才最终定型。

相对于《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祝》的故事更加打动人,其悲剧性更强,因此也更加经典,被誉为中国第一爱情传说。

而《花妖》的故事取材于杭州地区的民间传说,讲述南宋时期,富家千金与落魄书生相爱却遭反对,最终双双殉情,然后轮回转世的故事。但转世中因时空错位,二人历经六世未能相遇。一般认为,刀郎对这个故事的加工参考了《聊斋志异》中《香玉》这篇故事。

因此从历史底蕴来看,《梁祝》的故事显然更加厚重一些。但从故事的悲剧意义上说,似乎《花妖》更加突出一些。毕竟《梁祝》只是一生一世的情缘,而《花妖》则延续六世。

但这只是故事架构问题。因为所谓六世轮回,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没有佛学思想的人根本不信有这种轮回。所以,《花妖》具有强烈的神话或者魔幻色彩。而《梁祝》的故事更具有现实意义。这个故事有很强的可信度,唯有最后的《化蝶》一章是神话、魔幻性质的,这跟另一个爱情经典《孔雀东南飞》的结局比较相似。

因此,悲剧的意义似乎不能从表现形式上去理解。如果这样的话,歌曲《求佛》(陈超作词作曲)的悲剧意义岂不是更大:“我们还能不能再见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愿意用几世换我们一世情缘”,这个“几千年”更夸张,不只是六世轮回的问题了。

但《花妖》同《梁祝》确实有一点可以相比,除了悲剧意义上的类似外,就是两个故事所表达的爱情均属“柏拉图式的爱情”。

不管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还是书生和花妖之间,都没有爱情之实,或者是肌肤之亲,双方只是纯粹的心灵的“对撞”,是一种灵魂之爱。梁山伯和祝英台以前只是同学关系,梁山伯甚至不知对方是女生;而书生和花妖本就不在一个“存在空间”。这是《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所不能比的,这三个爱情故事,不管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仙之间,都有爱情之实,甚至是婚姻之实的。

爱你,却不能和你“温柔同眠”,是古今爱情悲剧之最悲之处,《梁祝》和《花妖》均对之有精确的表达。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既是音乐作品,必须看其音乐对其思想内容表达得是否到位。

《花妖》中“我是那年轮上流浪的眼泪,你仍然能闻到风中的胭脂味。我若是将诺言刻在那江畔上,一江水冷月光满城的汪洋”,如此的凄美意境足够高雅而令人沉醉。

而《梁祝》中的“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固然凄美,但相比刀郎的《花妖》,闫肃的文字功底还是差了点意思。说实话,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词作家,闫肃的思想境界或者文笔确实还配不上《梁祝》这部巨作。

若这只是《花妖》同《化蝶》之比,这两首歌是可以分出高下的,毫无疑问,即《花妖》胜出。但广大网友甚至不少专家是把《花妖》同《梁祝》相比的,说《梁祝》不如《花妖》,这是不对的。你拿《花妖》的全部去对比《梁祝》的局部,这本身就有逻辑谬误,如同你拿梅西的一个世界波进球对比罗纳尔多的一整场比赛,是不公平的。

仅就音乐表现作品的思想主题来说,《花妖》表现得十分完美;而《梁祝》整部小提琴协奏曲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则表现得不只是完美,而是无与伦比了。因为24分钟显然比4分钟有更加强大的表现力,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梁祝》这部作品,不仅体现出悲怆的意义,凄美的意境,而且有反抗的力量,以及浪漫唯美主义色彩;而《花妖》主要是表达一种凄美、悲怆和无奈,内涵上还是欠了点火候。

因此,刀郎的作品当然很厉害,但不可神化,不要动不动就“神坛”什么的。这世界不存在神坛,如果谁非得上所谓神坛,或者你非得把谁推上神坛,那么他必有跌下来的时候。请广大刀迷朋友们理智对待刀郎,先不要将之封神。

希望刀郎更进一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源:在水之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