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被 “经济” 俩字吓着,其实低空经济就是 “100 米到 1000 米高空的生意圈”,相当于给天空铺了层 “空中步行街”。以前天上除了民航飞机没啥 “烟火气”,现在不一样了 —— 无人机送货像空中快递员,飞艇观光像会飞的观光车,连发电设备都能挂在 “空中风筝
别被 “经济” 俩字吓着,其实低空经济就是 “100 米到 1000 米高空的生意圈”,相当于给天空铺了层 “空中步行街”。以前天上除了民航飞机没啥 “烟火气”,现在不一样了 —— 无人机送货像空中快递员,飞艇观光像会飞的观光车,连发电设备都能挂在 “空中风筝” 上赚钱。这就好比十几年前的快递行业,刚开始没人当回事,现在早成了刚需产业。2024 年它刚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就像刚拿到 “营业执照” 的新市场,机会全在这波起步阶段里。
这行就像开出租车,只不过 “车” 在天上,分 “无人小面包”(无人机)和 “有人大房车”(飞艇、电动航空器)两种,新手先从无人机入手准没错。
新疆的李扬就是靠这行 “飞” 出了名堂。2006 年他在电视台做编导,因为工作要拍高空镜头才接触无人机,那时候玩无人机比现在玩高端航模还小众,卖家只教开关机,飞得稳不稳全靠自己练。后来大疆无人机普及,航拍成本降下来了,短视频、纪录片都抢着要高空镜头,他果断辞职单干。别人只懂飞,他懂编导、会剪辑,拍汽车广告时能跟着飞驰的车精准抓镜头,拍文旅宣传片时知道哪个角度能显出古镇韵味,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现在他不光接拍摄活,还成了无人机厂家的签约摄影师,新机器上市前都找他调试,相当于 “空中司机” 兼 “车辆质检员”,收入翻了好几倍。
要是不想自己找活,当 “驾校教练” 更稳。00 后孙洋从小喜欢航模,2024 年民航局要求无人机操作人员必须持 CAAC 执照,他考完证就萌生了教别人的想法。他所在的培训机构,课程短的两周教基础操作,长的两个月练行业技能,学费从 5000 到 1 万多不等,一年学员就翻了近一倍。要知道现在无人机飞手缺口高达 100 万人,就像十几年前的驾校教练,只要懂技术、会教方法,根本不愁生源。孙洋还打算升级教学,教飞手们拍特效镜头、做农业测绘这些 “绝活”,让学员更抢手,自己的机构也能涨价。
入门建议:先花 2000-5000 买台入门级无人机练手,考个初级 CAAC 执照(培训费约 5000 元),初期接婚礼航拍、短视频素材这类小活,积累案例后再专攻细分领域(比如农业植保、工程测绘),收入能从每单几百涨到一天几千。
就像开出租车得有加油站、洗车店,天上的 “飞行器” 也得有 “4S 店” 和 “停车场”,这些服务生意比飞机器还省心。
广东的陈哥去年在城郊开了家 “无人机服务站”,生意好到忙不过来。他的店主要干三件事:一是维修保养,无人机飞手们经常摔机、进水,换个螺旋桨、修个云台,几十到几百块一单;二是电池租赁,户外飞手带电池不够用,租一块一天 50 元,他备了 20 块电池,光租赁每月就赚几千;三是报备代办,现在飞无人机要提前向空管部门报备,很多人嫌麻烦,他收 50 元代办费,一天能接十几单。他说这行就像开自行车修理铺,不用懂复杂技术,只要摸透设备习性,再熟悉政策流程就行。
要是在景区、产业园附近,搞 “空中停车场” 更赚。湖南张家界有个老板,在景区旁建了块标准化无人机起降场,配了充电柜、存放柜,飞手起降一次收 20 元,存放一天 10 元。景区里的航拍团队、文旅公司都长期租他的场地,还顺带让他代管设备,每月固定收入就有好几万。
入门建议:新手先从 “轻资产” 切入,比如做无人机维修(找品牌商学技术,初期不用囤太多零件),或在短视频平台做 “报备教程 + 代办服务”,积累客户后再考虑开实体服务站。
这行相当于 “空中文创店”,靠新奇体验和特色内容赚钱,核心是 “别人没见过,我能提供”。
花甲之年的林宏把 “空中巨兽” 飞艇玩出了新花样。他 1992 年从空军转业后就接触商用飞艇,那时候国内大飞艇全靠进口,市场没起来。后来国产 “祥云” AS700 飞艇研制成功,他成了国内唯一有商用飞艇执照的飞行员。今年 1 月贵州 “村 BA” 比赛,他驾驶飞艇带着广告标语飞过赛场,还载着游客逛古镇,从 100 米高空看古建筑群,游客排队预约,单趟收费 299 元。现在他除了开飞艇,还帮企业培训飞艇飞行员,毕竟能开这种 “空中观光车” 的人太少,教一个学员的费用就抵得上普通人几个月工资。
还有人靠 “空中内容” 变现。四川的小周在抖音做 “无人机视角看乡村” 系列视频,用无人机拍梯田插秧、山区云海,粉丝涨到 50 万后,开始接地方文旅局的宣传单,帮乡镇拍推广视频,一条收费 2 万多。他还开了直播,带网友 “云游” 高空看风景,靠打赏和文旅商品带货每月额外赚几千,相当于把 “空中望远镜” 变成了 “赚钱工具”。
入门建议:结合本地资源找特色,比如景区多就搞低空观光代理,乡村美就拍高空内容,文创强就做飞艇广告策划,重点是突出 “高空独有的体验”。
这行是 “空中打工人”,用飞行器帮农业、能源、救援等行业提高效率,属于 “刚需服务”,不愁没活干。
江西有群年轻人搞 “空中发电” 赚了大钱。他们发明的 “浮空风力发电系统”,就是把发电设备装在大 “风筝” 里,用缆线放到 1000 米高空,那里的风速是地面的几十倍,发电效率高得多。2025 年 1 月他们的设备试飞成功,内蒙古、甘肃的新能源企业立马找上门合作,毕竟地面风电占地大、风速不稳定,高空风电正好解决这些问题。虽然研发初期要技术,但后期运维、设备安装这些岗位对普通人开放,会电工、懂机械的师傅都能做,月薪比地面电厂高 30%。
山东的王大叔则靠无人机当 “空中农民”。他买了台植保无人机,帮农户打农药、撒肥料,以前人工一天能喷 10 亩地,他的无人机一小时就能喷 30 亩,每亩收费 20 元。春天忙的时候,他一天能跑 4 个村子,赚 2000 多块。现在他还组队接 “大活”,帮农业园区做病虫害航拍监测,用无人机拍的画面能精准找到发病的地块,园区给的费用更高,这就像从 “空中洒水工” 升级成了 “空中医生”。
入门建议:优先选本地有优势的行业切入,比如农村选农业植保,矿区选工程测绘,景区选应急救援,学技术时针对性练专项技能,比 “万能飞手” 更吃香。
先考 “驾照” 再起飞,别当 “黑飞”:现在重量超过 250 克的无人机就得实名登记,商用必须持 CAAC 执照,就像开车没驾照会被罚,“黑飞” 可能面临罚款甚至拘留,考证花的钱远比罚款少。从小活干起别贪大,积累口碑最重要:别一开始就买几十万的设备接大项目,先接小拍摄、小植保活,把技术练熟、攒下客户评价,等有案例了再升级设备,就像开饭店先做家常菜,火了再上硬菜。盯紧政策风向标,跟着规划走不迷路:各地都在划 “低空开放区”,比如粤港澳、长三角先试点,这些地方的政策支持多、需求大,就像十几年前的深圳,早去布局早赚钱。本文把高大上的低空经济拆解成普通人能懂的 “空中生意圈”,用无人机飞手、飞艇飞行员、空中服务站老板等真实案例,讲清 4 类低门槛赚钱门路,搭配避坑建议和入门技巧,让新手能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 “空中淘金” 方向。
来源:a股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