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小说:(三十六)破茧逐梦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01 05:00 1

摘要:傻根和春妮的离婚手续办得异常顺利。当覃春妮接过离婚证时,脚步变得轻盈,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从白虎乡镇政府走出来,她望向身旁这个傻根,真诚地说:"徐发根,谢谢你还我自由。这份情,我记在心里。"

傻根和春妮的离婚手续办得异常顺利。当覃春妮接过离婚证时,脚步变得轻盈,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从白虎乡镇政府走出来,她望向身旁这个傻根,真诚地说:"徐发根,谢谢你还我自由。这份情,我记在心里。"

傻根憨厚地笑了笑,眼神里既有释然,也藏着一丝落寞:“是我们家对不住你。往后……好好过日子吧。”

这朴实的话语让覃春妮鼻尖一酸。她轻轻点头,心里明白,眼前这个男人虽然懦弱,也曾伤过她的心,但本性不坏。他最后的放手,给了她翱翔的天空,也给了她奔向新生活的可能。

离婚后,在徐子民的鼓励和姑姑的支持下,覃春妮毅然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前往广州一所服装设计专业培训学校,开始了她为期半年的服装设计与企业管理的学习。

徐子民开车把她送送到火车站。“稳定下来,记得给我写信,或打电话也行……”他递给覃春妮一网兜为她准备的食品和水果。

覃春妮接过网兜,“谢谢你,子民,我得进站了,你回去吧?”覃春妮不敢回头,因为此时她的眼眶里已噙满了泪水,她不想让他看到自己流泪的表情。

火车缓缓启动,覃春妮费力地把帆布旅行包塞进行李架。车厢里挤满了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过道上都站满了人。

窗外,省城的街景渐渐向后退去。列车广播里不时传来晚点通知。

来到这座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繁华的街道非常热闹,琳琅满目的商品让覃春妮目不暇接,三五成群好友,各自说着天南地北的乡音,谈笑风生好不快乐,洋溢一片繁荣的景象。有机会来到这么一座城市学习,她绝不能辜负。

报到时,老师递来一本《服装设计基础》,封面上印着时兴的喇叭裤和蝙蝠衫。宿舍是六人间,铁架床吱呀作响,晾衣绳上挂满了各色衣裳。来自五湖四海的室友们,都有着各自的故事。

企业管理课上,老师举着黑白照片讲解"个体户经营",说现在政策鼓励"万元户",选对路子就能成功。覃春妮听得入神,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质量第一”"薄利多销""顾客至上"这些新鲜词儿。想起老家裁缝铺还守着"来料加工、等客上门"的经营之道,再听老师讲的"主动找客源""做特色款式",她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

姑姑临别时的嘱咐犹在耳边:“妮儿,这是你自己选的路,好好学。往后咱不靠别人,靠自己也能活出个人样来!”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要真正为自己活一次。

培训学校的课程比想象中更紧张。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洗漱,抱着笔记本去教室占座。服装设计课上,老师用画笔在画纸上勾勒出流畅的线条,从版型设计到色彩搭配,从面料选择到工艺处理,每一个知识点都让她着迷。

起初,她连最基础的素描都不会,笔下的裙子要么比例失调,要么线条僵硬。看着身边同学轻松画出精致的设计图,夜里躺在宿舍的铁架床上,她难免辗转难眠,甚至会想起在徐家度过的那段日子,那时她每天围着灶台转,伺候着一家老小,何曾想过自己还能拿起画笔,描绘属于自己的蓝图。

但覃春妮从不让失落停留太久。她把课堂笔记工工整整地抄在本子上,遇到不懂的,就趁着课间追着老师请教。为了提升绘画水平,她省下饭钱买了厚厚的素描本,每晚在宿舍练习到深夜。

有一次为了完成冬季羽绒服的设计图,她连续熬了两个通宵,反复修改领口的弧度、袖口的细节,直到老师点头认可。望着画纸上那件既蓬松又美观的羽绒服,她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靠自己的双手,真的能创造出美好的东西。

企业管理课为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以前在老家,她理解的生意只是村口小卖部的零星买卖,而老师讲的市场调研、品牌定位、客户服务、互利共䊨,让她明白经营远不止卖东西那么简单。她认真记录下每一个成功案例:某服装品牌如何通过精准定位打开年轻市场,某小店如何靠优质服务积累回头客。

课后,她还去学校附近的服装市场实地考察,观察不同店铺的装修风格、陈列方式,虚心向店主请教经营之道。让她联想起姑姑的裁缝铺仅靠来料加工这样传统的经营模式,还停留到靠手艺吃饭阶段,真要把它当成一门生意,提高工作效率势在必行。

覃春妮在笔记本上记下心得:如果批量采购面料供顾客选择,不仅能赚加工费,面料本身也能盈利;再制作些样衣吸引顾客,就能从单一的来料加工,扩展到定制甚至成衣销售。

学习期间,她时常感恩徐子民的远见。是他鼓励自己来到这座现代化大都市,接受新思想的洗礼。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收到徐子民的来信,信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满是真诚的关切:“得知你学有所获,由衷为你高兴。但别太劳累,保重身体最重要,等你学成归来。”

每封信覃春妮都要反复读上好几遍,心里暖暖的。她也认真回信,分享自己学会了画设计图、懂得了分析市场的心得。

随着学习的深入,覃春妮的心境也在悄然改变。离婚前,她总觉得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注定要被困在那个小山村。

但在广州,她结识了来自天南地北的同学:有人和她一样,是为了挣脱不幸的婚姻;有人纯粹出于对服装设计的热爱,想要在这个行当闯出一片天。听着她们的故事,她渐渐明白: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无论过去经历过什么,只要肯努力,就能改变命运。

她开始主动和同学交流,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甚至鼓起勇气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服装设计比赛。虽然最终与奖项失之交臂,但站在台上展示自己作品的那一刻,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她不再畏惧别人的目光,不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她深知,自己和身边的每个人一样,都有闪光的地方。

半年的培训时光转瞬即逝。离校前,覃春妮特意去了一趟服装批发市场,精心挑选了几样最新款的面料和辅料,亲手为自己设计制作了一条连衣裙。当她穿着这条浅蓝色的裙子站在月台上时,不时有旅客投来欣赏的目光,有人低声赞叹:“这裙子真别致,衬得人又年轻又有气质,面料也好,搭配得真到位。”

听着这些议论,她心里涌起满满的成就感。此时的她,再也不是那个怯懦迷茫的"傻根媳妇",而是一个对未来充满期待的追梦人。

火车缓缓驶入省城车站,阳光透过车窗洒在她脸上,映亮了她眼中闪烁的光芒,那对未来的憧憬,是对新生活的向往,更是一个女人破茧重生后,绽放出的最动人的光彩。

这段学习经历,不仅让她掌握了改变命运的专业知识,更帮助她彻底走出了"换亲"带来的心理阴霾。她开始重新认识自己,找回了久违的自信,坚定地相信:靠自己的双手,一定能拼出一片天地。如今,她将以全新的姿态回到姑姑的裁缝铺,那里,将是她大展身手的第一个舞台。

来源:澄湖有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