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意:本诗以鬼谷子"有守之人"的品格要求为核心,塑造"慎视听、拒邪非"的君子形象。通过视听感官的净化与升华,展现精神自律的崇高境界。
鬼谷子名句藏头七言排律:30.有守之人目不视非耳不听邪
作者:陈振桂
有道修身志不移,
守心如玉自矜持。
之言在耳皆清响,
人立中庭绝俗姿。
目远浮华空色相,
不随流俗媚时宜。
视通万里存正气,
非礼何曾入黛眉。
耳畔松风传雅韵,
不闻市井浪言痴。
听琴只待焦桐木,
邪曲从来笑子期。
【创作思路及赏析】
立意:本诗以鬼谷子"有守之人"的品格要求为核心,塑造"慎视听、拒邪非"的君子形象。通过视听感官的净化与升华,展现精神自律的崇高境界。
构思:
首四句确立"守心如玉"的人格基调,构建"道-心-言-行"的完整修养体系。
中四句聚焦视觉净化,"远浮华""存正气"形成内外对照。
后四句转向听觉选择,以"松风雅韵"对抗"市井浪言"。
末句用伯牙绝弦典故,强化价值选择的决绝性。
表现形式: 七言排律体裁,共12句六韵(支韵:移、持、姿、宜、眉、痴、期)
双联对仗精密:"志不移"对"自矜持","空色相"对"媚时宜"
视听意象对称布局,"目远"与"耳畔"形成空间呼应 。
亮点: "黛眉"借代巧妙,将抽象道德转化为具体审美。 "焦桐木"典故暗喻择善而听的品格。 末句反用"钟子期"典故,颠覆传统知音叙事 。
语言特色: "清响""雅韵"等音乐意象构建高尚精神场域。 "绝俗姿""笑子期"等决断性词汇强化价值立场。 "存正气"与"入黛眉"形成刚柔相济的修辞张力 。
本排律平仄遵循"仄起首句入韵"格式,采用"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的循环结构,中段"目远浮华空色相,不随流俗媚时宜"为标准的五六句式对仗。
【名句出处及分析】
出处: 《鬼谷子•中经》:"有守之人,目不视非,耳不听邪,言必《诗》《书》,行不僻淫。"
含义解析:
感官自律:通过控制视听渠道实现精神净化。
经典依归:以《诗》《书》为言行准则。
守道核心:保持价值判断的独立性。
人生哲理:认知选择决定精神高度。 感官防御是道德修养的第一道防线。 在信息爆炸时代更需主动筛选认知输入。
社会影响: 形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儒家修养传统。 影响中国文人"闭门读书"的治学方式。 现代启示:媒体素养教育的古典范式。
现实意义: 对个人:在信息过载时代建立认知过滤机制。 对教育:强调经典阅读对人格塑造的作用。 对文化传播:警惕娱乐至死的精神侵蚀。 对AI时代:反思算法推荐造成的认知偏食 。
2025年10月30日于南宁
来源:一品姑苏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