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清宫档案与传教士记载,康熙帝幼年确实感染天花,并因此获得免疫优势得以继位。清代官方画像虽经艺术加工,但仍可观察到其面部特征较为清瘦,与常见的天花后遗留的皮肤痕迹特征相符。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在《清廷十三年》中曾记述康熙帝“脸上有天花留下的痕迹”,这一直接史料
近期即将上映的《澎湖海战》因选择易烊千玺饰演康熙而引发讨论,小编认为这一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一、康熙的天花经历
根据清宫档案与传教士记载,康熙帝幼年确实感染天花,并因此获得免疫优势得以继位。清代官方画像虽经艺术加工,但仍可观察到其面部特征较为清瘦,与常见的天花后遗留的皮肤痕迹特征相符。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在《清廷十三年》中曾记述康熙帝“脸上有天花留下的痕迹”,这一直接史料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参考。所以民间有康麻子的称号流传,对于这一点,小编认为可能存在夸大宣传,历史不能凭主观臆断。
二、历史剧创作应恪守真实性底线
历史剧不同于纯虚构作品,它承载着传播历史认知的功能,不能将残酷的史实美化处理。《澎湖海战》作为展现满清进攻明郑的重要历史节点的作品,更应严谨对待每个细节。选择外形俊朗的当代“顶流”国民男神饰演康熙,这种选角策略本质上是一种历史人物的“偶像化”处理。将一位脸上可能留有天花疤痕的帝王,转换为符合现代审美的偶像形象,为了票房而牺牲了史实,这种处理方式值得商榷。
三、历史剧的社会责任与艺术真实
历史人物的塑造上,应尽可能贴近历史真实,包括其外貌特征。过度美化历史人物,特别是具有复杂性的康熙形象,容易导致历史认知的扁平化。康熙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统治者,其平三藩、签《尼布楚条约》等功劳与个人特质已经足够丰富,无需通过外貌美化来增加电影吸引力。
优秀的历史电影应当尊重主体人民的价值观,不应该故意加工美化。《澎湖海战》的创作团队应当思考:是选择真实展现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还是为了用颜值和顶流来提高票房。
历史电影创作者应当坚持高质量发展,肩负起传播正确历史观的责任,不尊重历史,不尊重观众,电影的巨额投资最终换来的可能是导演人设崩塌和惨淡的票房。
来源:朱楼水国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