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还记得小时候,我们都觉得校园就是整个小小世界。在这里发生的喜怒哀乐,好像就是天大的事。但你可能没意识到,一些看似“平常”的冲动行为,一旦越过了那条看不见的“线”,带来的影响,可能远比一次考试失利要深远得多。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都觉得校园就是整个小小世界。在这里发生的喜怒哀乐,好像就是天大的事。但你可能没意识到,一些看似“平常”的冲动行为,一旦越过了那条看不见的“线”,带来的影响,可能远比一次考试失利要深远得多。
近日,在由汕头市金平区司法局、汕头市金平区鮀江派出所联合主办,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附属学校协办的一场校园普法活动中,广东格度律师事务所的吴云盼律师,就与同学们聊了聊那些校园里可能触碰法律红线的“小事”。
从一句外号,到一纸责任书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在现实中,剧情可能不会像电影里那样发展。
吴云盼律师分享了一个案例:同学小张长期给小刘取侮辱性外号,公开嘲笑。终于有一天,小刘爆发推了小张一下,却被小张“反击”打伤。
你以为先动手的小刘全责?结果却出人意料:主要责任落在了长期挑衅的小张身上,他不仅承担了医药费,还背上了严厉的校纪处分。
所以你看,言语的刀子,同样能伤人,而持刀者,也要负责。
一拳的代价,你可能承受不起
男孩们之间,有时会觉得“不打不相识”。但现实中的打架斗殴,远没有武侠片里的豪情。
真实案例里,两名初二学生打架,一方被打成轻伤。等待另一方的,不是“恩怨两清”,而是:
✅ 刑事案底: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缓刑)。
✅ 开除学籍:直接被剥夺了在原有校园学习的资格。
✅ 巨额赔偿:家庭承担了8万元的各类费用。
更残酷的是后续:升学、考公、参军、进大厂……这些人生关键节点的“政审”环节,都可能因此关闭大门。
这一拳,打的不是别人,可能是自己的未来。
躲在屏幕后的“隐形杀手”:谣言
你以为只是“开个玩笑”,在群里随口编了个段子;或者P了张图,觉得“好玩”……但你不知道,这可能是插向别人心里的一把真刀。
造谣,尤其是“黄谣”,成本高得超乎你的想象:
从公开道歉、赔偿精神损失,到行政拘留,甚至可能面临最高三年的有期徒刑。
网络从来不是法外之地,你的每一次点击和发送,都带着你的责任。
那些“我吓唬吓唬你”的后果
“再不听话,我就找人打你。”
这句在影视剧里常出现的台词,如果真实地发生在校园里,就不再是耍帅,而是赤裸裸的恐吓。这种行为会让同学长期生活在恐惧中,而施加威胁者,也同样要面对法律的审视。
总结:守住青春的底线,拥抱真正的自由
其实,所有这些法律红线的背后,都在告诉我们同一件事:真正的强大,源于内心的克制与对他人的尊重。
面对挑衅,冷静一下,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远比亲手“解决”更智慧。
面对谣言,不做发起者,也不做传播者,是底线也是善良。
面对冲突,拳头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制造更多问题。
知法守法,不是为了束缚,而是为了让我们在阳光下更自由、更安全地奔跑。
现场,鮀江派出所的蓝警官(兼法治副校长)也发出了诚挚的呼吁:
“同学们,法律不仅是行为的底线,更是保护我们每个人的坚固盾牌。希望你们能将从这堂课上学到的知识带回班级、带回家中,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青春同行者。让我们共同守护这片校园的宁静与美好。”
愿我们每个人的青春记忆里,都是阳光、欢笑和值得珍惜的友谊,而不是一份沉重的处分决定,或是一纸悔恨的法律文书。
来源:看swat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