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古时期没有文字记录, 导致了许多教育在源头上的模糊不清 ,仅从零星的传说和片断的史籍记录来看, 先王们无不重视教育的薪火相传和部族民众生存状态的改善, 最原始的教育更多是生存技艺的传授。
教育是一神圣的事业,无人不教育,无教育便无人类。
自有人类,便有教育。
上古时期没有文字记录, 导致了许多教育在源头上的模糊不清 ,仅从零星的传说和片断的史籍记录来看, 先王们无不重视教育的薪火相传和部族民众生存状态的改善, 最原始的教育更多是生存技艺的传授。
先人们是如何进行生存技艺的传授的呢?
一、有巢氏教人们构木为巢(见上期)
二、燧人氏教人们钻木取火(见上期)
三、太昊伏羲氏教人渔牧(见上期)
四、神农氏教人种地
(一) 神农氏是谁?
1、姓、名、民族
名:伊耆。
别名:神农氏,烈山氏,厉山氏,炎帝。
姓:姜(因长于姜水而得姜姓)。
民族:汉族。
2、生的奇特 :感神龙首而生
神农氏之父是少典氏, 其母有蟜氏(亦称女登、安登)。
炎帝神农氏的母亲有蟜氏安登,在伊川“常羊”游玩时看到巨大的天然神(石)龙首,激动万分,竟有所感怀孕,于古历四月二十六日在姜水(今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生下神农氏。
有的说女登在华阳的常羊山游玩,天空突然闪过一道红光,出现了一条神龙 ,神龙的目光和女登对上,她有了感应,怀上了神农。
有的说神农氏生于农历正月初五。
有的说,炎帝之母名任姒,一日游华山,看见一条神龙,身体马上就有了反应,回来在烈山石室(一个洞穴)生下炎帝,炎帝长于姜水,所以称神农氏为烈山氏(烈山原字当作列山或厉山, 故也以列山、厉山为氏)。
有的说,神农氏的父母是天与地, 他出生时,天地间出现了异象,万物复苏,五谷丰登。
3、独特身体
传说神农一生下来就是个透明肚子,透亮得像水晶,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见,这预示着他以后能看透万物的本质,有非凡的本事。
有的说神农“有神龙首”,以龙为图腾;有的说炎帝“人身牛首”, 后者以牛为图腾。
4、神农氏与龙的传人
因少典妃安登(亦称女登)感神龙首生炎帝神农,从此炎帝神农氏族崇拜神龙,也成为神龙氏族,常说的“炎黄子孙,龙的传人”,龙在中国政治、文学、艺术、习俗及信仰中都有鲜明的印迹,成为华夏民族的标志,都来自这个传说。
5、为何叫神农氏?
安登感神龙首生下的孩子在长大后德才兼备、功绩非凡,他教民种五谷,发展农业,尝百草,创中医中药, 尊号神农,并被后世尊为五谷帝仙(又名神农帝仙)、中国农业之神。
6、为何又叫炎帝、火神、太阳神?
神农氏有圣德,以火德王(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上一个被推翻的王朝一定是属“金”之德,火克金),故号炎帝, 他也发明了以火纪时的火历,开创历法,被神化为“火神”,姜炎氏族养成崇火的习俗。
有的说,因为神农氏重视火,而火的性质是炎热,所以人们又叫他"炎帝"
炎帝为何又叫“太阳神”?
关于炎帝和太阳的关系, 有的说:太阳躲在汤谷一颗扶桑树上睡大觉, 天下黑暗,五谷不生, 炎帝从西王母处得到伸缩木仗,拨开云雾,赶出太阳 ;有的说:神农炎帝把丹雀鸟赐给的五谷种子分给先民,但因阳光不足种后不开花、不结果, 炎帝骑着五色鸟到蓬莱岛,抱着太阳赶回,把太阳挂在姜氏城头,从此五谷丰登 ,因此人们尊称他为“太阳神”。
我们都自称“炎黄子孙”,这里的“炎”,就是指炎帝神农氏为代表的开创了农耕文明杰出的首领们,炎帝和黄帝一起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7、神农氏与炎帝是一个人吗?
有的说,神农就是炎帝,两者代表同一个人。炎帝即赤帝也即神农氏,炎帝身号,神农代号。
有的说,神农与炎帝不是一个人,他们是两个阶段的历史人物(或部落代号),神农远在黄帝、炎帝之前,一个出自母系社会,一个出自父系社会。
8、上古部落联盟首领
神农氏是中国上古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部落联盟首领,作为五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的最后一位神。
9、中华民族之祖
他是中华民族之祖、农业之祖(教人播种五谷,发明农业生产工具,传授打井技术)、医药之祖(尝百草”而知医药)、商贸之祖(“日中作市”,使民交易)、音乐之祖(创制五弦琴)等,对中华文明有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被后世尊称为"三皇"之一 。
10、死的光荣
神农氏常年翻山越岭尝各种植物,最后不小心吃到了剧毒的断肠草,中毒死了,崩于长沙茶乡,为老百姓献出了生命,死后葬于湖南茶陵。
(二)神农氏是如何教人种地的?
神农氏所处的时代,人口生育已繁多,维持生计的是猎物和植物的果实,可是,所得食物难以吃饱。
如何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呢?神农氏在思考。
1、天赐谷子
一天,天赐良机:一只红鸟,衔着一棵五彩九穗谷,飞过神农氏身边,九穗谷掉在地上,神农氏拾起来埋在了土壤里,后来竟长成一片。
神农氏把谷穗放在嘴里,感到很好吃。于是他教人砍倒树木,割掉野草,用耒耜等原始生产工具,开垦土地,种起了谷子。
2、种五谷
神农氏从种谷子得到启发, 他在想:若能有更多种的果实选为种植,大家的吃饭问题不就是解决了吗?但是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 哪些可以吃呢? 神农氏就一样一样的尝,一样一样的试种,最后从中筛选出的稻、黍、稷、麦、菽五谷,所以后人尊他为“五谷爷”、“农皇爷”。
传说神农氏是个“水晶肚”,几乎是全透明的,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见,还能看得见吃进去的东西。 神农为此决心尝遍百草,能食用的放在身体左边的袋子里,介绍给别人吃 ;不能够食用的就放在身体的右边袋子里,提醒人们注意不可以食用。
3、打井浇地
人们种五谷后,有时天旱,神农氏就教人们打井浇地。
他出生的地方,据说冒出来九口连在一起的水井,打其中一口井的水,另外八口井的水也会跟着动,这为打井浇地奠定了基础。
有的说,神农氏发明了九井相连水利灌溉技术。
4、玉皇大帝派布谷鸟试种五谷
布谷鸟是玉皇大帝派给炎帝帮助他试种五谷的,试种成功后, 它留在人间繁殖了后代。此后,到了每年的春季,这些鸟便飞到各地,叫喊着“布谷,布谷”催促着人们及时种植,不要耽误了农时。
在每年的芒种前后, “布谷布谷、布谷布谷、快快割麦!快快割麦!”
当时的人们常常根据布谷鸟的叫声决定下种时间。
5、其他说法
有的说:一次,神农氏用一种野草作燃料烧肉时,从火里蹦出几粒植物的果实来,正好蹦到他的嘴里,他一尝香脆可口。受此启发,他把不少植物的种子拿来做实验,最后从中选出一些味道好、易于成活的植物加以种植,六谷被神农氏发现后,就叫人们种植。
有的说:神农氏用木杆搭架的办法,攀登上山,尝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尝 ,踏遍了山山岭岭,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 他尝出了麦、稻、谷子、高粱能充饥,就叫臣民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
(三)尝百草:医药的开创者
神农氏为了寻找适合人类治病的植物,亲自尝试了各种草药, 他靠着自己“水晶肚”,能看到药物在肚子里的反应,他一天能碰到七十种有毒的草,甚至一天死去活来好多次,最终用生命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药用植物知识。
他根据草药的不同特性给人治病,开启了用大自然里的东西治病的先例。
1、王母娘娘给他治毒蛇咬伤的药方
神农氏在深山老林采药,一群毒蛇一起向神农氏扑去,有的缠腰,有的缠腿,有的缠脖子, 神农氏被咬伤倒地, 浑身流血、发肿。 王母娘娘知道后,立即派青鸟衔着她的一颗救命解毒仙丹找到了神农氏。毒蛇见到青鸟,都吓得逃跑了。
青鸟将仙丹喂到神农氏口里,神农氏慢慢地清醒了。
青鸟腾云驾雾回归,神农氏高声向青鸟道谢, 一张口,仙丹落地,立刻生根发芽长出一棵青草,草顶上长出一颗与仙丹完全一样的红珠,他把红珠放入口中,身上的余痛全消,于是这红珠就作为治毒蛇咬伤的药方了,并给这味草药取名“头顶一颗珠”,以后,药物学家给它命名为“延龄草”。
2、能起死回生的灵芝草
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感觉天旋地转,一头栽倒,人们慌忙扶他坐起,他知道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经说不出话了,只好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人们急忙把红灵芝放到嘴里嚼嚼,喂到他嘴里,神农吃了灵芝草,毒气解了,会说话了,也站立起来。从此,人们都说灵芝草能起死回生。
3、茶祖
茶圣陆羽提出神农氏为茶祖,他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神农本草经》说“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有一天,神农氏 尝到了一种有毒的草,顿时感到口干舌麻,头晕目眩, 这时, 树上落下几片绿油油的带着清香的叶子,他拣了两片放在嘴里咀嚼, 顿时感觉舌底生津, 刚才的不适一扫而空。为了了解这些树叶的作用,神农氏便采集了一些带回去细细研究,后来,就把它命名为"茶"。
有的说,神农氏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神农氏就确定是一种药,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4、《神农本草经》
神农氏在山上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经》,叫臣民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
(四)“神农架”与神农升天
神农尝完百草,找到了充饥的五谷、医病的草药,来到回生寨,准备下山回去 ,但搭的木架年深月久,竟然长成了一片茫茫林海。如何下山? 突然天空飞来一群白鹤,把他和护身的几位臣民,接到天上去了。
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老百姓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
如今的神农架是中国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三大保护制度共同录入的“三冠王”名录遗产地,还保留着百草园、百草冲、百草坪、百草垭等与神农尝百草有关的地名。
把神农升天的回生寨,改名为“留香寨”。
(五)其他功绩
1、商业最早开创者
神农氏时, 人类的劳动果实已有剩余,他第一个提倡做买卖,开创了“日中为市”的集市交易模式,让大家把吃不完,用不了的食物和东西,每天中午拿到集市上去交换,从而出现了中国原始的商品交易。
2、制琴
神农氏把桐树削一削做成琴, 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宫、商、角、徵、羽”, 他用琴来陶冶人们的情操。
3、织布
神农氏把麻织成布, 教人们做衣服。
4、制陶器
神农氏发明并带领大家做陶器,解决了人类的生活用具——器皿和陶盆、陶罐等 ,推动了食物加工和储存方式的进步。
(六)高台庙宇与曹植的《神农赞》
为了纪念神农氏尝百草、种五谷的伟大功绩,人们在高台(五谷台)上修建了庙宇,每年的正月初五(神农氏生日) 到正月二十到此祭祀,祈求五谷丰登。
五谷台神农氏的塑像,肩披树叶,头生双角,手捧五谷。墙上的壁画记录了他一生的主要功绩,除了开垦荒地,口尝百草,播种五谷,汲水灌溉外,还有日中为市,造陶器,尝药治病等。
据记载,三国时曹植来这里拜谒后,写下著名的《神农赞》,“少典之,火德成木。造为耒耜,遵民播谷。正为雅琴,以畅风俗。”
(七)神农氏时的学校:明堂
在伏羲时期,只有卦象的传授,还没有专业的学校。
神农氏时除了以上教人种植五谷、豢养家畜等等生产生活技艺的教育,还有了专门进行教育活动的明堂,明堂就是古代对学校的称谓。
明堂的作用,一是祭神,二是教民。
专业的教育活动,必须要有教材,要做教材,就必须得有文书。这个时候,已经有了文字的雏形,这是一个结绳记事,卦象,书契记事并存的时期。
神农氏时期的教育,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第一是农学教育。第二是医学教育,第三是实业教育。第四是培养国家行政管理人才的圣贤士人教育。
(八)神农的现代启示
虽然神农氏的传说充满了神秘色彩,但他的精神和理念在现代仍具有现实意义。
1、面对食品安全,神农氏对自然的尊重以及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仍然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方向。在现代农业中,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理念逐渐受到重视,正是源于对神农氏思想的传承与发扬。
2、面对医疗问题,中医药需要复兴与发展, 在防治疾病中医药更要发挥作用。
3、现代的大学生,要以神农氏为榜样,积极探索自然、珍惜自然、追求知识,体现人生价值。
4、上古神农氏教人种五谷、养家畜,使中国汉族农业社会结构完成,结束了一个饥荒的时代;今有伟人改革开放,土地承包又结束了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混乱时代,实乃国人之幸。
吃水不忘打井人,不可忘记神农氏,不可忘记今天推行土地承包制的伟人。
一民生态 2025.10.31
来源: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