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换个角度去看,它们就有点像是一头垂垂老矣的耕牛一样,长年累月地在那“一亩三分地”里为艺术开荒,为文青们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更为当代诗歌事业的发展做出呕心沥血的贡献。
在中国诗坛,“八大诗刊”一直以来都是“神”一般的存在。
换个角度去看,它们就有点像是一头垂垂老矣的耕牛一样,长年累月地在那“一亩三分地”里为艺术开荒,为文青们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更为当代诗歌事业的发展做出呕心沥血的贡献。
但如果说得难听一点的话,个人觉得它们其实并没有表面上的那么高贵。更多时候就如同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一样,彼此都心怀叵测地利用着自己所得到的那点刊发资源在争名夺利,或明勾暗连。
而比较可悲的则是,身为这些刊物杂志的主管部门,不仅对此不问不闻,反而还“以烂为烂”地去纵容手下那些诸如马谡、糜芳之类“无能之辈”(指某些尸位素餐、百无一用的编辑、主编),将本应神圣、高洁和无私的“唯才是荐”刊发原则及行为底线,搞得如乱葬岗一样的乌烟瘴气。
或许,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不负责的文学态度为参照,所以我们才会在今天大多数刊物杂志上,看到那些无名无权的真正好作品发表无门,而一些有名有权的劣质诗却登堂入室……
不过话又说回来,当看到作为“八大诗刊”其中之一的《诗选刊》发布的这则“2025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编选说明”时,我是真的有点惊讶了。(见下图)
实话实说,关注诗坛这么久了,其实我极少看到或听到某一个大刊会如此尊重或照顾落选者的情绪。更何况,像这种“取舍之间”的份内事情,根本就没有达到非说不可的程度。换句话说就是,即使他们选择无视,那别人也是难以有半点非议或怨言。
因此在我看来,《诗选刊》这种敢于公开承认自己工作无法做到“尽善尽美”的坦诚、谦逊和反思态度,至少也从侧面折射出了一种务实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尤其是在刊发乱象频发的复杂语境下,这种主动自发的“自纠精神”,自然也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了;不仅很容易就与其他刊物杂志一贯采取的漠然、无感、傲气相比起来,产生出一种“天上与地下、君子和小人”般的对比差异。
——而且,更是以一种实际行动的方式,巧妙地给“八大诗刊”的其他同仁们,树立起了一个“尊重读者,尊重诗歌,尊重职业”的好榜样。
作者简介:无枪的将军,本名:何天军,籍贯:重庆万州,当代诗学解读平台【评诗论道】主笔,独立批评家、评论人、实用性诗学理论研究者;推崇:“以诗养性,以评修身”。
来源:评诗论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