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秋的清晨,长顺县敦操乡敦荣村的山间还飘着薄雾。村党支部书记金小王将头盔戴好,熟练地发动摩托车引擎,车身在晨风中微颤——新一天奔赴村寨的行程又开始了。
深秋的清晨,长顺县敦操乡敦荣村的山间还飘着薄雾。村党支部书记金小王将头盔戴好,熟练地发动摩托车引擎,车身在晨风中微颤——新一天奔赴村寨的行程又开始了。
2023年6月,金小王被派驻长顺县敦操乡敦荣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这辆摩托伴他穿行于山间两年,里程表悄然逼近三万公里刻度。
车轮碾过乡村路,也仿佛碾过了时光。看到金小王骑着摩托穿行在山间的背影,很容易让人想起十多年前长顺县的另一群干部——背篼干部。
金小王骑着摩托车走村入户。
这其中,就有金小王的父亲、时任敦操村老支书金应文的身影。而今接过父辈们的接力棒,从背篼到摩托,“摩托书记”延续着“背篼干部”的实干精神,并赋予其新内涵——摩托车里装的不再是生活物资,而是惠民政策手册、便民服务清单,以及对群众需求的关怀。
背篼压弯的脊梁 双脚压出的是民心
在长顺县档案馆泛黄的影像里,2012年干部们背负沉重背篼跋涉的身影依旧,清晰如昨。当时麻山地区山路如乱麻,车辆寸步难行,干部们便以背篼为舟,将盐巴、药品、种子等生活必需,一步一步扛入散落山间的村落。
陈亮德老人至今仍保留着当年干部们送来的背篼,每当抚摸起粗糙的竹篾,眼中便泛起微光:“那时送来的何止是盐巴?那是共产党人送到我们心坎上的命根子啊!”
一个背篼承载三十斤重量,这三十斤压弯了干部的脊梁,却在村民心中压出了一条通往信任与希望的路。
上门与群众拉家常。
岁月无声,背篼里沉甸甸的物资早已化作百姓心坎上的温暖,而干部们肩头的压痕,则如种子般在麻山深处悄然生根发芽,成为一道独特的精神风景线。
敦操乡干部背着背篼为群众服务,免费为出行困难群众捎带生活物资,送去国家惠民政策和致富信息,他们背走贫困,背来了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事迹感人至深。“背篼干部”精神诠释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进入新时代,敦操乡干部传承发扬这一精神,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车轮碾过的新途 碾出的是幸福之路
贵州县县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在麻山地区找到生动注脚。当脱贫攻坚的春风最终吹绿麻山,一条条硬化公路如银带般在长顺的群山中蜿蜒舒展。
时代流转,交通工具悄然更迭,驻村干部的坐骑由双脚变成摩托,引擎声替代了往昔沉重的喘息。
麻山腹地的敦操乡,是滇黔桂石漠化山区深处的一个人口仅约8700人的少数民族乡,也是黔南州人口数量最少的乡,是全省有名的“麻雀乡镇”。
大山深处的敦操村村委会
父亲当“背篼干部”的年代,金小王还是一名大学生,深受感染。2016年大学毕业后,金小王应征入伍,退役后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多年基层摸爬滚打,一周骑行200公里成为常态。他笑道:“摩托相比汽车,速度是慢了,可心却离群众更近了。”
今年6月,驻村期满的他原地转岗,留下来担任村党支部书记。9月,又当选为村委会主任,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叔,您家属于脱贫户,完全符合产业奖补政策,要是养猪,每头可以得到450元的补助。”金小王从摩托上下来,一边递上政策宣传手册,和村民拉起家常谈发展。
在长顺县敦操乡,像金小王这样选择以摩托为“战马”的驻村干部不在少数。摩托灵活穿梭于村寨间,时间节省了,效率提高了,与群众的距离更近了。
罗昌进把电瓶车运到社区,骑车走访搬迁群众。
县医疗集团派驻敦操乡斗麻村第一书记伍洪付摩托后座总绑着医疗箱,遇上村民伤风感冒、头疼脑热,他顺路便去解决。
“90后”驻村干部罗昌进的摩托车头挂着一本厚厚的民情日记,一路骑行一路记录,民情了然于心,难题迎刃而解。
摩托所至,干部身影离院门更近了,办事效率更快了,连民心也因这便捷而更加温热起来。
变的是舟车之辙 不变的是为民初心
从竹篾背篼的勒痕到摩托车轮的印记,十三年间麻山干部的行路方式几经嬗变。交通工具由人力负重的原始竹器,演变为机械驱动的高效铁骑;服务内容从盐巴药品的应急物资,拓展到技术指导、电商服务、产业规划等致富良方。
岁月更迭中,那核心的情怀却如麻山深处磐石,任凭风吹雨打,岿然不动。
伍洪付(右二)上门了解因病导致家庭困难群众生活情况。
村里哪家有病人,能享受哪些政策,老本行出生的伍洪付清清楚楚,不能让一户群众因病致贫。摩托载着老人去镇卫生院看病,崎岖山路上他开得极慢极稳。老人伏在他后背道:“当年背篼送盐的干部,也是这样稳稳当当、一步一步走的哩。”——一句感叹,将十三载光阴轻轻缝合:无论工具如何变迁,那份托付生命的信赖始终不变。
当年干部背负的背篼里,装的是救急的盐与药;如今摩托书记摩托后座上,载的是村民的农产品与期盼。形式在变,心意相通如初:过去背篼压弯脊梁,今日摩托踏破晨霜,为民服务之初心,始终如麻山清泉般澄澈流淌。
从崎岖山路上背篼压弯的脊背,到如今平坦村道中摩托扬起的轻尘,长顺驻村干部的足迹刻印下了时代变迁的刻度。舟车之器随势而变,为民情怀历久弥坚。
路在变短,心在贴近;工具在变,初心永恒——这无声誓言早已嵌入麻山的层峦叠嶂之间,化为百姓心中最温暖而坚固的精神高地。
他们心中有民,肩上有责,脚下有路。让群众真切感受与到,干部就是自家人,值得信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鹏
编辑 向淳
二审 袁鹏
三审 刘莹
来源:天眼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