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军工板块的三季报有点“冰火两重天”,一边是部分龙头企业业绩稳步增长,另一边却有3家公司净利润同比暴跌超500%,直接给不少投资者浇了盆冷水。原本以为军工股有订单支撑,业绩会很稳,怎么突然就“爆雷”了?这些公司亏在哪了?普通投资者以后该怎么选,才能避开这类风
最近军工板块的三季报有点“冰火两重天”,一边是部分龙头企业业绩稳步增长,另一边却有3家公司净利润同比暴跌超500%,直接给不少投资者浇了盆冷水。原本以为军工股有订单支撑,业绩会很稳,怎么突然就“爆雷”了?这些公司亏在哪了?普通投资者以后该怎么选,才能避开这类风险?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些问题掰扯清楚,既弄明白爆雷的根源,也给大家总结点实用的避雷方法。
首先得明确,军工股这波爆雷不是行业整体性的问题,而是个别公司的“个性问题”。先看看这3家公司净利大跌的核心原因,其实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并没有超出行业常见的风险范畴。
第一个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订单交付延迟,收入确认跟不上。军工企业的收入和订单交付节奏高度绑定,很多项目要按进度确认收入。这3家公司里,有两家是因为下游主机厂的交付计划调整,导致自己的产品没法按时验收,收入就只能往后拖。比如有一家做航空零部件的公司,原本计划三季度交付的一批订单,因为主机厂生产线改造,推迟到了四季度,三季度收入直接少了30%,利润自然跟着大跌。还有一家是因为部分订单需要补充试验数据,验收流程变长,收入确认滞后,直接影响了当期利润。
第二个原因:研发投入激增,短期侵蚀利润。军工行业技术迭代快,尤其是做核心零部件、新材料的企业,必须持续砸钱搞研发才能保住竞争力。这3家里有一家公司,为了拿下下一代装备的订单,三季度加大了新型材料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长了80%,而且这些研发支出大多是当期费用化,直接从利润里扣除,导致净利大幅下滑。虽然短期利润难看,但长期来看是为了抢未来的市场,属于“战略性投入”,但对当期业绩的冲击确实不小。
第三个原因:原材料价格波动和资产减值计提。军工企业的原材料比如特种钢材、电子元器件等,价格受大宗商品和供应链影响较大。其中一家公司三季度原材料采购成本同比涨了15%,而产品因为是军品,价格相对固定,没法及时调价,毛利率就被压缩了3个百分点。另外,还有公司对部分老旧设备和积压的库存计提了减值损失,虽然金额不算特别大,但叠加其他因素,也加剧了利润的下滑。
弄清楚爆雷的原因,就能发现一个关键问题:这波亏损不是因为行业需求不行,而是公司自身的交付节奏、成本控制或者研发规划出了问题。实际上,今年军工行业的整体需求是稳的,根据行业数据,前三季度军工行业整体营收同比增长12%,净利润增长8%,大部分龙头企业的业绩都符合预期,甚至超预期。比如做导弹、战机的主机厂,还有做核心元器件的龙头,三季报净利增速都在10%-20%之间,订单排期都到了明年,根本不存在需求萎缩的情况。
那问题来了,既然行业整体没问题,普通投资者该怎么避开这些“雷股”?关键是要抓住军工股的核心逻辑,盯紧几个“硬指标”,不要被表面的概念或者短期涨幅迷惑。
第一个要盯的硬指标:订单能见度和交付节奏。这是军工股业绩的“定海神针”。选公司的时候,一定要看它的在手订单金额、订单排期,以及最近几个季度的交付情况。如果一家公司在手订单远超营收,而且每个季度的交付量都稳步增长,那业绩大概率不会差。反之,如果订单量模糊不清,或者交付节奏忽快忽慢,一会儿延迟一会儿积压,就容易出现业绩波动。可以重点看公司财报里的“预收款项”和“合同负债”科目,这两个科目金额高,说明客户预付款多,订单确定性强,比如一些龙头企业的合同负债同比增长30%以上,就很稳健。
第二个要盯的硬指标:毛利率和成本控制能力。军工股的毛利率相对稳定,因为军品定价有一定的规范性,不会像消费股那样大起大落。如果一家公司的毛利率突然大幅下降,要么是原材料成本没控制好,要么是产品结构里低毛利的业务占比变高了,就得警惕。一般来说,做核心系统、高端元器件的军工企业,毛利率能稳定在30%以上;做零部件、配套产品的,毛利率在20%左右算正常。如果低于这个水平,或者波动幅度超过5个百分点,就得去财报里找原因,看看是成本问题还是产品问题。
第三个要盯的硬指标:研发投入的“质”而非“量”。研发投入高不一定是坏事,但要看投入的方向和产出。如果研发投入是针对行业内的主流需求,比如下一代装备、关键材料,而且有对应的专利、试验进展或者订单储备,那就是良性的;但如果研发投入方向模糊,或者投入了半天没看到任何成果,只是单纯堆费用,就可能是“无效研发”,会持续侵蚀利润。可以看财报里的“研发费用资本化率”和“专利数量”,资本化率合理(一般不超过30%)、专利数量持续增长的公司,研发转化效率更高。
第四个要避开的“雷区”:过度依赖单一客户或单一业务。这次爆雷的公司里,有一家就是因为70%的收入都来自一个大客户,一旦这个客户的交付计划调整,公司业绩就直接“翻车”。所以选军工股的时候,要尽量选客户结构分散的,比如既给空军供货,也给海军、陆军供货,或者既有军品业务,又有民品业务(比如航空航天、新能源配套),这样抗风险能力更强。那些业务单一、客户集中的小公司,虽然可能在行情好的时候涨得快,但一旦出现意外,下跌风险也更大。
除了这些具体指标,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远离“纯概念”军工股。有些公司只是沾了点军工的边,比如做普通机械加工,偶尔给军工企业供货,就被贴上“军工股”的标签炒作,但实际上军品业务占比连10%都不到,业绩根本不受军工行业驱动,反而受民品行业影响大。这类公司最容易爆雷,因为一旦民品业务不行,又没有稳定的军品订单支撑,业绩就会大幅下滑。选的时候一定要看“军品收入占比”,至少要在50%以上,才算真正的军工股。
最后总结一下,军工股三季报的爆雷是个别现象,不是行业危机,核心问题出在公司自身的交付、成本和研发管理上。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不用因为几家公司爆雷就否定整个军工板块,反而可以借这个机会,用“订单、毛利率、研发、客户结构”这几个硬指标去筛选优质公司。
军工行业的长期逻辑是清晰的,装备升级、国防建设的需求是确定的,只要选对了有真实订单、成本控制好、研发有产出的公司,就能避开大部分风险。记住,军工股投资拼的不是短期炒作,而是对公司基本面和行业逻辑的把握,扎实做好研究,才能在波动中稳住阵脚,拿到该有的收益。
来源:yangjianhah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