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从明朝中期神魔小说兴起,各种神仙妖怪的传说在古代社会广为流传,受到民间老百姓们的追捧,并逐渐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小说类型。在各种各样的神魔小说中,最受欢迎的自然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和被誉为神魔小说之祖的《封神演义》。小说中塑造了各种神仙妖怪的形象,成为
自从明朝中期神魔小说兴起,各种神仙妖怪的传说在古代社会广为流传,受到民间老百姓们的追捧,并逐渐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小说类型。在各种各样的神魔小说中,最受欢迎的自然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和被誉为神魔小说之祖的《封神演义》。小说中塑造了各种神仙妖怪的形象,成为那个时代顶流的明星。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有一部分神怪成为这些明星角色的典型代表,比如、孙悟空、杨戬、哪吒、大鹏金翅鸟等等。其中大鹏金翅鸟最为独特,是清朝神怪小说中出场率最高的妖怪,受欢迎程度堪比明朝时的孙悟空。
大鹏金翅鸟的形象非常特别,是一个典型的中西合璧式的妖怪。就中国古代的大鹏文化而言,最早可上溯道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文化。当时道家代表庄周在自己的著作《逍遥游》中描写了一种神奇的大鸟鲲鹏,这种大鸟生活在北冥,在水中为巨鱼,称之为鲲,飞到空中化为大鹏,可以飞九万里之高。如此特别生物从诞生开始就成为道教文化中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神怪之一,就连唐朝的诗仙李白也对其崇拜不已。然而到了明清时期,鲲鹏的形象又被进一步的发展,融合了佛教文化中迦楼罗鸟的形象,于是有了大鹏金翅雕。
在明清时期的神怪小说中,大鹏金翅雕的形象非常独特,是来自于佛教,却又叛逆于佛教的典型。比如在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大鹏金翅雕就是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一难的代表性妖怪。在狮驼国一难中,大鹏金翅雕与青狮、白象组队,成功的阻挡了唐僧取经队伍西去的路线,迫使孙悟空到灵山向如来佛祖求助。最后如来佛祖亲自出手,才降服了这只神鸟。而在同时期的《封神演义》中,大鹏金翅雕也是姜子牙指挥武王伐纣大战的阻碍,给西岐大军东进制造了不小的麻烦。于是这只大鸟的名声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明清时代神怪之代表。
但是在明朝时期,大鹏金翅雕还算不得神怪的顶流,毕竟上面还有三大顶流叛神压着,就是网友们说的“一块石头两斤藕,三只眼睛带条狗”。但是到了清朝时期,三大叛神都压不住了,大鹏金翅雕一跃成为神怪小说的顶流,比三大叛神的出场率还高。在清朝初年的《隋唐演义》和《说唐全传》中,大鹏金翅雕是隋唐十八路好汉之首的李元霸,他擅使一对四百斤的擂鼓瓮金锤威震四明山,横扫十八路反王,被誉为天下第一。在清朝前期的《岳飞全传》中,他是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岳飞,带领岳家军抵抗金兀术等金国军队的侵略。
到了清朝中后期至民国初期,大鹏金翅雕更是出名,先后在《济公传》、《月唐演义》等著名小说和评书中亮相,并占据了重要的角色地位。在《济公传》中,大鹏金翅雕延续了岳飞的设定,并设计为岳飞下凡报仇的故事,最后成为济公想降妖的最好帮手之一。在《月唐演义》中,大鹏金翅雕又化身为唐朝名将张巡,死守睢阳城,挡住了安禄山数十万大军,保护了江南不被侵略。可以说从明朝后期开始,神魔小说的作者们不断的推崇大鹏金翅鸟,到了清朝更是将这种风气推至顶峰,使得每本神魔小说都有如此一个角色的存在。
为什么大鹏金翅雕在清朝如此受欢迎呢?结合当时的时代变迁和文化发展可以发现,这是在明清政权更迭时期,中国社会文化倾向性变革的代表,受收到了清朝入主中原后融入的满清文化的影响。大鹏金翅雕从庄周的鲲鹏,发展到佛教的大鹏金翅雕,这是典型的道教和佛教文化的融合。这种融合使得这种虚拟的神怪同时拥有了道教和佛教的特点,为其在神怪小说中出场奠定了挤出。尤其是在以佛教为背景的神怪小说中,被设定为孔雀大明王之弟的大鹏金翅雕,那是佛教妖怪中顶级的存在,甚至被孙悟空称之为如来佛祖的亲娘舅。
它在佛教神话传说中的这种地位,为它在清朝小说中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基础作用。从宗教信仰的角度来看,明清两朝的对立显而易见的。明朝从明成祖朱棣开始崇信道教,到明世宗朱厚熜时代到达巅峰,所以神怪小说中出身于道教的神仙都很受欢迎。而清朝着不然,这是个典型的崇佛抑道的朝代,满清权贵信佛教,以禅宗、密宗、净土宗为主,而道教则并不是很受欢迎。所以在清朝的文化中,道教的神仙远没有佛教的神仙流量大,在民间也是如此。因此明朝小说中的顶流三大叛神逐渐没落,而大鹏金翅雕却异军突起。
这种文化现象的改变,既得益于明清政权更迭的作用,也是佛教顺势而为的产物。实际上在当时的神魔小说中,除了大鹏金翅雕,像济公、伏虎和尚、疯癫和尚、黄龙和尚、观音菩萨等一大批佛教神仙在民间故事中广泛独立成传,都是那个年代的代表作。对于刚刚入主中原的满清王朝而言,他们也需要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文化更迭,以削弱民间百姓对明朝的怀念,稳固民心和江山社稷。因此在政治和宗教的结合下,民间开始推广这些佛教的神怪,而大鹏金翅雕以其独特的佛教地位最受欢迎,成为清朝神怪小说的顶流。
除了宗教和政治因素以外,满族的原始信仰也让大鹏金翅雕在满清权贵中更受欢迎。满族是诞生于白山黑水中的少数民族,前身是以渔猎为生女真族。这个民族崇拜图腾信仰,最为著名的图腾便是大名鼎鼎的神鸟海东青。海东青在满族的信仰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被誉为“鹞鹰之王,万鹰之神“。这种鸟从辽金时期就成为东北少数民族的图腾,尤其是在女真族的皇族之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辽、金,包括后来清朝,皇室中都设置了专门的部门来捕捉和训养海东青。在辽金时期,两国甚至为了争夺海东青而发生战争。
由于这种鸟类在满清贵族中处于图腾信仰的地位,所以这种文化逐渐传播到了民间,很多百姓也跟着往这方面靠。大鹏金翅雕是神怪小说中最著名的猛禽,没有之一。数千年来不论他是在汉族文化中,还是在宗教神话中,都成为了鸟类的代表。两种文化在民间的融合,具体反映到了清朝的神怪小说中,于是大鹏金翅雕便成为了清朝神怪小说的顶流角色。在当时的神怪小说中,要是没有一个这样的角色,都会让人觉得失色万分。就如明朝的神怪小说中没有孙悟空,或者没有猴类的神怪角色一样,读者会觉得缺少些许味道。
为了迎合上述的文化现象,民间神怪小说的创作者们大量引用了大鹏金翅雕在佛教神话中的传说,将其塑造成了各种不同的英雄形象。于是大鹏金翅雕从《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一流配角,逐步成为了《济公传》、《岳飞传》中的顶流主角。甚至在很多处于配角地位出场的神怪小说中,大鹏金翅雕居然宣兵夺主,抢了原来小说中主角的戏份,成为了超主角的存在。在这样的文化现象促使吓,大鹏文化在民间悄然形成。于是大鹏成为了我国民间百姓心中志气的代表,很多人以鹏为名,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了现代社会中。
通过大鹏金翅雕在古典小说中,尤其是在神怪小说中地位的变化,可以发现当时社会文化变迁现象的一角。大鹏金翅雕在神怪小说中地位的升迁,虽然只是文化变迁的一个部分,但却能反映出社会变迁给民间百姓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带来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从各种方面来看,喜欢三叛神的明朝百姓比清朝百姓更具斗争精神,也更具有挑战困难的勇气,和团结一心的力量。大鹏金翅雕指引下的清朝百姓更像被驯化的海东青一样,虽然有着强大的能力,被迫带着镣铐跳舞,再也不复鹰击长空的雄姿了。
总的来说,大鹏金翅雕的形象在清朝小说,尤其是神怪小说中的崛起,是一种典型的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在清朝这个民族逐渐文化融合的社会里 ,各民族和各个宗教的融合,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鹏金翅雕形象,及其背后的各种神话故事。它代表中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民间百姓对鸟类神怪的认知,也成为了现代神话电视剧中鸟类神怪的代表。它对我国民间神话故事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但丰富了文化和文学艺术方面的创作,也反映出了民间百姓的意识形态,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
来源:杨柳枝唯美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