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瑾汐把儿子搂在怀里,俩人一转身,校服上‘温州市实验小学’五个字直接蹦到镜头前——原来流量女王也挤公立名校,咱们拼学区房的样子,她一样没逃掉。
“你刷到那条接娃视频没?
瑾汐把儿子搂在怀里,俩人一转身,校服上‘温州市实验小学’五个字直接蹦到镜头前——原来流量女王也挤公立名校,咱们拼学区房的样子,她一样没逃掉。
”
别急着羡慕。
广场路校区去年统考冲进全市前五,双语+科创双招牌,学位房单价稳在6字头,能掏得起的家庭本就不多。
瑾汐把儿子往里一塞,看似低调,实则给所有质疑她“飘了”的人一记闷棍:老娘再红,也得跟温州爸妈一起蹲门口等摇号。
网红娃≠国际学校、海外夏令营,这条路径瞬间把“她和我们”拉回到同一条起跑线,评论区里“原来你也交赞助费”的共鸣直接刷屏。
可镜头一关,牛肉火锅腾起的热气遮不住家族群里冷掉的红包。
二姐柚子憋了两周,发一条亲子烘焙,面粉撒得再甜,也不提生活费;大姐小雅干脆隐身,只给家庭教育博主悄悄点赞,像极了过年时你在亲戚面前陪笑、转身把家族群静音的模样。
父亲一句“没这回事”轻飘飘,姑姑连发三条抖音,配图文案阴阳到飞起,谁看了不头皮发麻?
最损的是,网友把谢浩男当年“直播道歉+现场分钱”的切片翻出来循环播放,弹幕齐刷“抄作业都不会”,瑾汐的沉默瞬间成了原罪。
我扒了下后台数据,她账号近30天掉粉1.7万,商单报价却纹丝不动,明显硬撑着。
更微妙的是,有MCN前员工丢来一张截图:2022年签的三年约,平台抽成比例高达55%,去年三姐妹带货GMV破亿,机构白捡半个小目标。
如今合约还剩半年,突然闹“家用纠纷”——时间点巧得离谱,很难不让人联想是不是在谈续约筹码。
毕竟钱到自己口袋才叫安全感,流量一旦下滑,机构第一个翻脸,亲情牌打烂了还能重拍,合同白纸黑字可不会掉一滴眼泪。
所以别急着站队,这场戏表面看是“温州爸妈能不能出来主持公道”,里子却是网红家庭与资本对赌的常规操作:先放料试水温,再靠亲情滤镜洗白,最后直播带货“家人专属价”一条龙。
观众以为在吃瓜,其实每点一次赞都在帮她们把议价权往高处垫。
下次刷到她们抱头痛哭,记得先点开橱窗看看新品上了没——情绪值几毛钱,佣金可是实打实30%。
想深一层,我们之所以追着三姐妹的裂缝不放,不过是把自己春节回家被催婚、被借钱的憋屈投射到她们身上。
她们要是真和解了,我们反而空落:原来连百万粉丝的网红都逃不掉“给家里打钱”的命,那我月底往家里转的生活费是不是也省不了?
这么一想,瑾汐的沉默倒成了最诚实的回应——她不敢拆穿这场“家人”生意,因为拆穿就等于拆自己根基。
屏幕外的我们,谁又不是一边吐槽原生家庭,一边把工资条截屏发进“幸福一家”群?
所以,别把希望寄托在温州爸妈的“一声令下”上。
流量时代,亲情早被切成3秒一条的短视频,热度过去,算法自会推来新的“家庭修罗场”。
能救她们的从来不是道歉,是下一场直播的成交峰值。
至于我们,滑到下一个视频前,记得先关掉刚刚加购的“姐妹同款”——省下的那几十块,才是你我能握在手里的真实安全感。
来源:木易说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