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衰老让身体逐渐失控,当“洗澡”从日常小事变成难以启齿的难题,我们是否真正看见老人对“体面”的渴望?
当衰老让身体逐渐失控,当“洗澡”从日常小事变成难以启齿的难题,我们是否真正看见老人对“体面”的渴望?
28岁的王欣,是一名“青春养老人”。她和团队专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上门助浴服务。近日,记者跟随她走进丰台区盛德东兴家园,记录下这场不止于“洗干净”的温暖陪伴。
一场在床上完成的“沐浴仪式”
何文有老人因脑梗长期卧床,“洗澡”对他和家人来说,曾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王欣和团队进门后没有急着动手,而是先为他量血压、询问用药情况,像朋友一样聊家常,了解他的身体状态。
男队员特意换上短袖,只为更敏锐地感知老人的体温变化。“我们能更快察觉水温是否合适,随时调整。”
一张充气浴床在床上缓缓展开——老人不用费力起身,就能像在浴缸里一样,安心享受沐浴。“在卫生间洗澡空间小、不防滑,容易跌倒。这样在床上操作,既安全又舒适,就像铺了张床单。”王欣说。
不只是清洁,更是尊严的守护
脱衣,是一场小心翼翼的“仪式”。
“老人会没有安全感,不喜欢被生硬地扒掉衣服。”王欣和同事会一边聊天一边引导:“新衣服很干净很漂亮,您穿上让我看看好不好?”目的达成,老人也开心。
因为何爷爷是男性,同事在他隐私部位盖上浴巾后,王欣才拿着花洒进来。水温调好,水流从脚往上缓缓冲洗,她的语气温柔得像在哄孩子。
浑浊的水一次次换下,老人的皮肤渐渐洁净,脸上也透出健康的红润。
“想不到。”一直在旁照看的老伴辛阿姨连连说:“我以为得弄到卫生间去,这多舒服!我给洗就费劲,他走路都难,我只能在凳子上给他随便冲冲。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也解放了。”
从“过不了屎尿关”到“守护老人如婴儿”
长着一张娃娃脸的王欣,从事养老行业已十年。
18岁时,因为和姥姥感情深,她选择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入行第一关,就是“屎尿关”。“第一次上门,异味扑面而来,汗液、尿液混杂……我瞬间不想迈进那个门。”她回忆,“但我们必须做下去。掀开被子的那一刻,味道直冲天灵盖,可我们来的目的,就是改变这种现状。”
她咬着牙微笑,不让老人尴尬。“这一行,要用爱心和耐心,战胜生理不适。”
她也遇到过老人洗澡时突然大小便。“不能慌乱或嫌弃,要平和地安抚他,这是正常现象。”团队会迅速用隔尿垫、垃圾袋处理,所有助浴用品都是一人一换,保证卫生。
“心理问题一定大于清洁本身。要让他们觉得,生活依然美好。”
十年青春,洗净的不仅是身体
十年间,王欣从那个不敢上前的“菜鸟”,成长为能笑着帮老人换纸尿裤、擦洗身体的“青春养老人”。
当她将老人包裹得像婴儿一样,看到他们红扑扑的脸上露出笑容时,她知道:自己做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在传递生命的温暖。“洗去的不只是污垢,更是老人对‘被嫌弃’的恐惧,是他们生活中的失落感。”从受姥姥呵护的孩子,到守护老人的青年养老人,她说:“当我看到老人在我照顾后干干净净、身上没有异味时,我觉得做这行很值得,很骄傲。我的家人,包括姥姥,都很支持我。”
“我们青春养老人,一直在路上。”
助浴,早已超越“服务”本身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好好对待。或许,助浴早已超越了“服务”的意义——它是老人被看见、被理解、被尊重的证明。每一次温柔的助浴,都是对“生命”最真诚的致敬——晚年的温暖与体面从不是奢望,每个生命都值得“好好对待”。
监制:陆健
策划:马骏
采写:北京新闻广播记者 王劲清 陈翾
图片:记者拍摄
来源:北京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