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80吨,能活200岁!《自然》重磅揭秘:这种鲸鱼细胞易癌变却几乎不得癌症,究竟是怎么回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1 21:11 1

摘要:但你知道吗?还有一些动物可以活到200岁以上,其中之一就是弓头鲸。然而最近一项重磅研究却发现,它的细胞在实验室里比人类细胞更容易发生癌变,但它却几乎不得癌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你可能知道格陵兰鲨、明蛤可以活500年,然后就是我们人类等动物了,一般在100岁以下。

但你知道吗?还有一些动物可以活到200岁以上,其中之一就是弓头鲸。然而最近一项重磅研究却发现,它的细胞在实验室里比人类细胞更容易发生癌变,但它却几乎不得癌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项研究来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维拉·戈尔布诺娃(Vera Gorbunova)和安德烈·塞卢阿诺夫(Andrei Seluanov)教授团队,2025年10月29日刚刚发表在全球顶刊《自然》(Nature)杂志上。这项研究可能彻底颠覆我们对衰老和癌症的理解,甚至可能为延长人类寿命指出新方向。

在北极冰冷刺骨的海水中,除了地球寿命冠军格陵兰鲨,还潜伏着一种巨兽——弓头鲸(Balaena mysticetus)。

它体重超过80吨,是地球上第二大的动物。但它最惊人的不是体型,而是寿命——它们能活200多年,也就是说,现在年龄最大的弓头鲸,可能在清朝道光年间就出生了。

这就带来了一个世纪难题,即“皮托悖论”(Peto's paradox):按理说,动物体型越大、活得越久,细胞分裂次数就越多,积累致癌突变的几率就应该越高。它们应该天天得癌症才对。

但为什么弓头鲸几乎不得癌症?

科学家们之前猜测,弓头鲸一定进化出了“超级”癌症防御机制。比如,大象为了抗癌,就进化出了多达20拷贝的“抗癌神基因”——肿瘤抑制基因(tumour suppressor gene)TP53。弓头鲸岂不是得有200个?或者,它们的细胞需要比人类细胞(需要5个突变)更多的“打击”才会癌变?

然而,罗切斯特大学团队在实验室里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弓头鲸的成纤维细胞,竟然只需要4个致癌突变(比人类还少1个!)就能恶性转化。

这……剧本拿反了吧?

▲ 弓头鲸成纤维细胞发生致癌转化所需的肿瘤抑制基因数量少于人类成纤维细胞

如果它们的细胞这么“脆弱”,它们在野外是怎么活到200岁的?

答案出人意料。弓头鲸的策略根本不是“防守反击”,而是“防患于未然”。它们并没有在细胞受损后才去启动强大的凋亡程序(那是大象的策略),而是从根源上——让细胞根本不坏。

研究发现,弓头鲸细胞的DNA突变率,无论是自发的还是被诱导的,都远低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

那么它们是怎么做到的?

答案是:它们把“DNA修复”这个技能点满了。

▲ 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相比,弓头鲸表现出增强的 DSB 修复能力

尤其是对于最凶险的DNA双链断裂(DSB),弓头鲸细胞的修复效率高得离谱,而且保真度极高,修复完不留痕迹(更少的缺失突变)。科学家们顺藤摸瓜,终于找到了一个关键“功臣”:一种名为CIRBP(冷诱导RNA结合蛋白)的蛋白质。

这种蛋白质在弓头鲸体内(尤其是在它们冰冷的栖息地中)表达量极高,但在人类细胞中却几乎检测不到。这难道就是它们的“长寿丹”?

研究人员兴奋地将弓头鲸的CIRBP基因植入人类细胞。

奇迹发生了:人类细胞的DNA修复能力瞬间“开挂”,基因组稳定性大幅提升。他们再接再厉,把它植入果蝇体内——结果,果蝇不仅活得更久了,而且在致死剂量的辐射下也更“抗造”了!

▲ CIRBP 过表达延长果蝇的寿命并增强其 DNA 损伤抵抗力

谜底终于解开。弓头鲸的长寿秘诀,不是依赖更多的肿瘤抑制基因去“清除”受损细胞,而是通过CIRBP这个“维修大师”,把受损的DNA“完美修复”。这是一种“保守疗法”的极致胜利。

人类一直以为DNA修复能力是天生的、难以提高的,但80吨重的弓头鲸告诉我们:也许,我们也能让自己的DNA修复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Firsanov, D. et al. Evidence for improved DNA repair in long-lived bowhead whale. Nature (2025).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9694-5

Ledford, H. This whale lives for centuries: its secret could help extend human lifespan. Nature News (2025).

来源:徐德文科学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