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发布乡村产业“致富图鉴”,农民收入瞄准3.6万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1 21:03 2

摘要:未来三年,郑州乡村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六大产业集群、15条产业链,正悄然改变农民的生活与收入结构。

> 未来三年,郑州乡村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六大产业集群、15条产业链,正悄然改变农民的生活与收入结构。

郑州市政府办公室近日印发了《郑州市乡村富民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为全市农民绘制了一幅清晰的“致富地图”。#上头条 聊热点#

到2027年,郑州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3.6万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这一数字背后,是整套产业变革与机会重配。

过去,郑州农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农民收入渠道单一。三年行动计划彻底改变了这一格局。

计划聚焦六大产业集群:优质粮食、特色果蔬、畜牧渔业、油脂油料、乡村旅游和乡村商贸流通,针对性培育15条乡村富民产业链。

优质粮食集群不再只卖原粮。小麦产业链将推动主食加工向产业化、数字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价值提升。

到2027年,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产业链规模却要达到320亿元。

玉米产业链则支持开发鲜食玉米、青贮饲料玉米,以及玉米淀粉、蛋白饲料等精深加工产品,大幅提高附加值。

计划落地,普通农民能从中发现什么机会?

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将打造“嵩山民宿”“黄河民宿”“伏羲山民宿”等特色民宿集群,发展休闲农业、乡村康养和教育研学等乡村文旅产业。

这为有条件的农民提供了转型机会:农房变民宿,农田变体验园,农产品变旅游纪念品。

在中牟县官渡镇乡谣农场,探索“菜地+文旅+加工+电商”多业态融合发展模式,已带动菜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乡村商贸流通服务集群则鼓励快递物流企业和电商平台下沉乡村。这意味着,农民不仅可以在家门口购物,更可以把农产品卖出去。

计划明确支持快手、淘宝、抖音等优质头部直播平台打造特色产品直播基地、“村播学院”。一批“农民主播”正迎来创业良机。

三年行动计划的核心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而这一目标将通过多种渠道实现。

经营性收入方面,计划推动优势产业延链、短板产业补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农民不再仅仅依靠原料销售,而是参与全产业链价值分配。

在特色果蔬集群中,郑州市鼓励发展蔬菜制酱、脱水、预制、调料、团餐制作等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工资性收入方面,计划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农民创造更多本地就业机会。

乡村服装加工贸易产业链明确推行“协会+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卫星工厂”等模式,让农民在家门口变身产业工人。

财产性收入也不容忽视。计划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入股等方式与村集体和农户开展合作,让农民变股东,享受分红收益。

对于单个小农户来说,如何对接大市场?

计划给出了明确路径——鼓励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入股、订单、劳务、服务等方式与村集体和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上头条 聊热点#

郑州推广的“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双绑”合作模式,有效解决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难题。

在金水区、惠济区、郑东新区等城市近郊试点的“市民农园”项目,建设微型菜地,配套智慧农业设施系统和农技管家服务,发展共享菜园。

在荥阳市、新郑市、中牟县等城市远郊,则依托乡谣农场、稻草人农场等生产基地,推广“会员制”直供模式。

计划还强调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推动农业向产业化、数字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上头条 聊热点#

种业产业链方面,郑州将支持种业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应用生物育种和智能化育种技术。

到2027年,种业产业链规模目标达到55亿元,将郑州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种业大市。

在蔬菜产业链中,郑州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节水灌溉、测土配方、绿色防控等新技术,在重点蔬菜基地部署环境传感器。

实时监控空气温湿度、土壤墒情及病虫害数据,减少不必要的投入,降低生产成本。

未来三年,郑州乡村将从单纯从事农业生产的空间,转型为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价值高地。

计划描绘的不仅是产业发展蓝图,更是数以万计郑州农民的生活变革图景——在产业园里劳作,在民宿里忙碌,在直播间销售,在合作社分红。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郑州乡村的这场深刻变革,才刚刚开始。

来源:勇谈科普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