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字值6000万!中国最贵营销公司,凭啥这么敢收费?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1 20:32 1

摘要:这家被冠以“中国最贵营销公司”的华与华,究竟是手握营销绝技的行业标杆,还是深谙收割客户之道的商业玩家,它的高收费底气到底来自哪里,又为何能让众多企业趋之若鹜?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在营销行业,咨询费百万级已属高端,而有一家公司竟敢开出600万一年的起步价,单靠三个字的策略就从西贝手中拿走6000多万服务费。

它的创始人直言不讳,宣称20年前的设计至今无人能及,千亿市值公司的CEO想见一面都可能被拒。

这家被冠以“中国最贵营销公司”的华与华,究竟是手握营销绝技的行业标杆,还是深谙收割客户之道的商业玩家,它的高收费底气到底来自哪里,又为何能让众多企业趋之若鹜?

华与华的名字,早已随着那些魔性洗脑的广告深入人心,从“小葵花妈妈课堂开课了”的儿童药品宣传,到蜜雪冰城火遍全网的“你爱我我爱你”主题曲,再到当年红极一时的“拍照喊田七”,

这些看似“土味”却极具传播力的广告,背后都有华与华的身影,创始人华杉将这套打法定义为“超级符号”理论,核心逻辑就是通过简单粗暴的重复、高辨识度的视觉或听觉符号,降低消费者的记忆成本,让品牌信息在短时间内渗透到大众认知中。

在营销手段相对单一、消费者注意力尚未被过度分散的早年市场,这套理论确实展现出了惊人的威力。

田七牙膏原本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凭借“拍照喊田七”的洗脑口号,迅速打开全国市场,巅峰时期年销售额突破10亿。

蜜雪冰城则借助雪王的卡通形象和朗朗上口的主题曲,在茶饮赛道中快速突围,成为门店数量超两万的国民品牌,这些成功案例也成为华与华收取高价咨询费的重要筹码。

然而,华与华的“超级符号”并非独创,早在上世纪90年代,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恒源祥“羊羊羊”的广告就已经采用了类似的重复洗脑模式。

不同的是,随着消费者审美水平的提升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多数品牌逐渐抛弃了这种单一粗放的营销方式,转而追求更具质感、更有内涵的品牌传播。

华与华却始终坚守这套“土味”打法,甚至将创始人兄弟俩的照片布满机场广告位,即便被网友吐槽像“微商宣传”也未曾改变。

除了营销风格的固执,华与华的“傲慢”也在行业内备受争议,公司明确规定不接受比稿,客户想要与团队面谈,必须先签订一年600万的服务合同,华杉本人更是多次在公开场合放话,彰显公司的行业地位。

华与华还将自己的营销理念包装成天价课程,3天的培训收费高达9.9万,仅12期课程就赚取了数千万元收益,这种“既服务客户又售卖方法论”的模式,让其“最贵营销公司”的标签更加显眼。

高收费背后,华与华的客户们却命运各异,不少企业在合作后陷入发展困境,田七牙膏的母公司后来因资金链断裂,品牌资产被迫拍卖,曾经的国民牙膏逐渐淡出大众视野。

以“老人鞋”品类出圈的足力健,在依赖华与华的营销造势后,未能持续夯实产品核心竞争力,最终深陷债务危机,不得不跨界试水水饺业务寻求突破。

三精制药在合作期间虽通过广告实现了短期销量增长,但长期忽视产品研发与品牌升级,如今已逐渐淡出药品主流市场,转而涉足美妆领域。

近期备受关注的老娘舅更是典型案例,华与华为其设计的“碗里放舅子”logo一经推出就引发全网吐槽,被网友质疑缺乏美感且毫无记忆点,而老娘舅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亏损额高达4000万,营销投入未能转化为实际业绩增长。

这些案例背后,暴露的是华与华营销模式的核心短板:过度强调广告传播的短期效果,却忽视了品牌长期发展所必需的产品力、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最终导致企业陷入“营销依赖症”,在市场变化中失去抗风险能力。

西贝与华与华的合作争议,更是将这家最贵营销公司推上了舆论风口,当初,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为了寻求品牌突破,主动向华杉抛出橄榄枝,开启了这场耗资6000多万的合作。

然而,合作期间的一系列操作却让西贝陷入舆论漩涡,贾国龙夫妇曾宣传“米饭学自日本米饭仙人”,引发网友对“崇洋媚外”的质疑,后续又出现“7岁娃哭着吃西贝”“顾客与西贝同生死”等争议性公关表述,进一步消耗了品牌好感度。

而作为营销顾问的华杉,不仅没有及时引导西贝纠正公关方向,反而怂恿贾国龙与罗永浩正面硬刚。

在罗永浩放出要曝光相关黑料的言论后,华杉却突然转变态度公开道歉,这种前后矛盾的行为,让西贝陷入“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境地,品牌形象受到严重损害,这场闹剧的背后,是华与华与当下消费市场的严重脱节。

如今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早已不再吃“洗脑营销”那一套,他们更看重产品的性价比、真实体验和品牌价值观,对过度营销、华而不实的宣传方式充满抵触情绪。

蜜雪冰城的成功,本质上是“平价优质”的产品策略与下沉市场布局的胜利,华与华的营销只是起到了助推作用,但华杉却将其完全归功于自己的“超级符号”理论。

在流量碎片化、消费者认知日益成熟的当下,品牌想要长久发展,必须依靠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和真诚沟通,单纯依靠重复洗脑的广告投放,早已无法适应市场需求。

华与华的辉煌,更多是踩中了早年市场不成熟、信息不对称的时代风口,当市场回归理性,其守旧的营销模式自然会失灵,营销的本质是连接品牌与消费者,核心是传递价值而非制造噪音。

华与华的高收费模式,之所以能在过去多年屹立不倒,源于其精准抓住了部分企业“急于求成”的营销诉求。

但商业市场的规律始终是“实干为王”,脱离产品力和时代趋势的营销,终究只是昙花一现。

西贝事件或许是一个明确的行业信号:靠洗脑广告收割客户的时代已经过去,真正能为品牌创造长期价值的,是那些能够洞察市场变化、助力企业夯实核心竞争力的营销服务。

对于华与华而言,若依然固守旧有模式,无视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市场的发展趋势,即便短期内仍能依靠过往口碑吸引客户,长期来看终将被市场淘汰。

而对于众多企业来说,选择营销合作伙伴时,更应警惕“天价咨询费”的陷阱,明白真正的营销价值不在于广告有多洗脑、口号有多响亮,而在于能否帮助品牌构建可持续的竞争力。

毕竟,市场从不缺短期的营销噱头,缺的是能够陪伴品牌长久走下去的实干者,华与华的6000万咨询费,与其说是“三个字”的价值,不如说是时代红利的余晖,当红利褪去,唯有与时俱进、深耕价值的企业,才能在市场浪潮中站稳脚跟。

来源:月尘染星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