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股,尤其是芯片那一块,突然开始横着走,有些在往下调整,资金反而在往医药股里钻。
最近是不是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科技股,尤其是芯片那一块,突然开始横着走,有些在往下调整,资金反而在往医药股里钻。
没错!就在这两天,创新药板块集体爆了,A股、港股双双异动,医药股这波“回血行情”,到底在反映什么?
别以为是资金乱炒,这背后其实是国家医保谈判和创新药出海提速这两股力量同时发力。
一句话——中国创新药,正要进入全球主流舞台。
今年10月30日,国家医保谈判在北京正式开启。
这次不只是老套路,而是破天荒地加入了一个新机制——“商保创新药目录”。
什么意思?就是那些临床价值高、创新程度强、但暂时进不了医保目录的创新药,现在可以被纳入商业保险体系参考使用。
说白了,以前创新药最大的难题是什么?贵!
进不了医保,就得靠患者自费。
而商保机制一引入,相当于帮创新药打开了一条新的支付通道,医保不买单,商保来兜底。
对药企来说,这就是直接放量;对资本市场来说,这就是新风口。
10月份以来,BD(商务合作)交易频繁爆发,信达生物和武田制药签下最高114亿美元合作,普瑞金和Kite签15亿美金,维立志博和Dianthus达成10亿交易。
兄弟们,你没听错,这都是十亿美元起步的大单!
根据医药魔方数据库的数据,截至10月21日,中国创新药今年对外授权已经有115起,总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
直接翻了去年的一倍多。
这波爆发,是中国创新药产业真正进入全球主流梯队的集中兑现。
以前是“借船出海”,现在是“造船出海”。
以前咱跟着国际药企跑,现在部分领域已经开始反超。
为什么能爆?
三个核心驱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资本助力。
过去十年,中国医药产业从“仿制”到“创新”,从“模仿者”变成“参与者”,再到现在的“竞争者”。
而这波医保谈判+商保机制,就是在给创新药产业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以前药企靠一两个品种吃饭,现在靠体系出海赚钱。
光大证券就说了,商保目录里的创新药,不受基本医保自费比例约束,还能绕开集采监测,支付更灵活。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创新药的商业化周期大大缩短。
中国银河也提到,医药板块估值经过长时间调整后,现在正迎来结构性修复。
简单说——政策在托底,资金在回流,医药在起飞。
你要注意这点,医药这波爆发不是情绪炒作,而是有逻辑的结构反转。
特别是创新药出海这一块,现在已经成了机构新的主线。
为什么?
因为美联储降息周期要来了,资金又便宜了。
每一轮降息周期,创新药资产估值都会上修,全球资金都喜欢投医药,因为确定性强、周期长。
再加上海外巨头都在和国内企业签单,这说明全球市场已经在重新评估中国药企的实力。
从“临床试验跟跑”,到“商业化并跑”,再到今天的“全球授权领跑”,中国创新药这条线,已经从政策逻辑走到了业绩兑现。
所以你看,科技股调整的时候,资金没闲着,它只是在找新的增长引擎。
AI、芯片涨多了,估值贵;创新药正好在底部区间,又有政策托底和出海加持。
这波切换,更像是聪明钱在换赛道,为此,我们通过梳理,给大家挖掘出6家代表性企业,供大家参考交流:
核心逻辑:mRNA疫苗+CAR-T双轮驱动,合营公司复星凯特阿基仑赛国内市占率第一;与BioNTech合作的新冠+流感联合疫苗已获欧盟Ⅲ期批件,有望2026年上市。
5、科伦药业核心逻辑:子公司科伦博泰TROP2-ADC已授权MSD,累计收到里程金3.2亿美元;SKB264三线治疗三阴乳腺癌Ⅲ期成功,预计2026Q1国内上市。
4、华海药业核心逻辑:国内稀缺的“原料药+制剂+创新药”垂直一体化企业,PD-1/IL-2双抗(HB0025)进入Ⅱ期,海外授权首付5000万美元;FDA禁令解除后,制剂出口恢复高增长。
核心逻辑:是全球化程度高,其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在全球广泛获批,海外收入占比高。拥有多款自主研发的创新抗癌药物,如抗PD-1抗体替雷利珠单抗,研发与商业化能力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
2、百利天恒核心逻辑:专注于ADC及多特异性抗体创新药概念,细分领域为肿瘤及自身免疫病等治疗公司亮点:拥有全球领先的创新ADC药物研发平台(HIRE-ADC平台)和创新多特异性抗体药物研发平台(GNC平台) 。
1、君实生物核心逻辑:有我国首个自主研发、在中美欧等地4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的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 。公司构建了涵盖超过50款创新药物的多层次产品管线,研发能力强,国际化进程领先 。
来源:股海犇大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