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乡青绿间 警徽护生态——普洱公安以生态警务绘就共护画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1 20:35 1

摘要:普洱,是镶嵌在云贵高原南缘的一颗“绿宝石”,境内景迈山古茶林叠翠连峰,李仙江、澜沧江蜿蜒穿境,千里绿涛与两江碧波相依相生,生态守护的责任重若千钧。近年来,普洱公安创新推行生态警务,聚焦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安全同步守护。如今,53条江河、165个

普洱,是镶嵌在云贵高原南缘的一颗“绿宝石”,境内景迈山古茶林叠翠连峰,李仙江、澜沧江蜿蜒穿境,千里绿涛与两江碧波相依相生,生态守护的责任重若千钧。近年来,普洱公安创新推行生态警务,聚焦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安全同步守护。如今,53条江河、165个自然保护地都有了“专属守护者”。一套“创新+协同+严打+共治”的生态守护体系,搭建起市、县、乡、村四级生态防护网,让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河流皆有警徽护航。

警务触角全覆盖

智慧护绿启新程

每到野生动物迁徙繁殖的季节,每到森林草原防火的关键期,普洱的山林间总会多出许多“藏蓝身影”——他们背着装备、踩着晨露,加密巡逻频次,用脚步丈量每一寸生态净土,不放过任何一处隐患,这是普洱环食药侦生态警务的日常缩影。

聚焦生态防护的源头性问题,普洱以警务创新打通防护壁垒,通过“警力下沉、科技赋能、全域布局”搭体系、扩覆盖,破解了以往警务力量分散,生态防护有盲区的难题。环食药侦部门量身定制“一林一警”“一河一警”责任清单,在澜沧江沿岸建立12个水域警务室,打造“双长+警长+辅警+护河员/护林员”的联防队伍,实现“警务触角集成化”。

同时,着力培育“懂生态、会执法、善治理”的复合型队伍,开展环境监测、法律适用等专项培训,让民警既懂“破案”又懂“护绿”;加大对生态联勤警务站、数字化平台的投入,实现“智慧护绿”,普洱构建起覆盖山水全域的警务防护基础框架,有效解决“谁来护、怎么护”的核心问题,成为整个生态守护工作的起点和基础。

为了不断提升生态警务效能,建立“季度会商、半年复盘、年度述职”制度,警长工作既纳入公安机关分析研判,又与地方生态保护环环相扣。工作成效标尺定为风险预防、生态修复成效及群众满意度,让生态保护从“软任务”变为必须抓实抓细的“硬指标”。

双长联动强协同

遗产守护见实效

警务创新是普洱生态守护的“先手棋”,解决了防护覆盖与基础保障问题;那么双长联动则是“关键招”,实现了多力量协同与治理效能升级,二者相辅相成,推动形成“政府牵头抓总、公安冲锋在前、部门协同联动、群众主动参与”的治理升级路径。

在景迈山,“林下茶”种植技术承载着布朗族等先民千年的种茶智慧与天人共生的生态密码,留下了活态传承的茶文化脉络与独特的森林茶共生生态系统。为守护这一世界瑰宝,公安环食药侦部门创新推出“警林协作”模式——每月联合林草部门巡山护茶,建立涉茶案件线索移送机制,聚焦“宣传、巡防、共治、排查、联动”五个方向,联动派出所、景区及居民织就全方位防火网。澜沧县公安局惠民派出所所长宋思霖表示:“我们主动将生态警务融入到派出所主防当中,围绕古茶林和古村落保护,推出生态警务组合拳,采用‘步巡+车巡+视频’三巡联动,分片区开展联合巡护,护航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世界遗产。”2025年以来,已劝阻46起野外吸烟行为,收缴132个火种。

依托数字化改革,普洱搭建生态警务数据底座,整合公安执法、行政监管、社会监测等数据,开发智能研判模型,实现风险隐患早预警、快处置,同时打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通道,建立九项协作机制,破解跨部门协作堵点,让治理力量实现“1+1>2”的倍增效应。

2025年,普洱河湖警长通过专题部署、多方联动,开展716次巡河护岸及177次“清四乱”攻坚,92个问题全部清零;森林警长以联席会议凝聚合力,开展163次联合整治,各级警长累计849次深入林区巡查,以密集部署、高频巡查、强力整治的实际行动,筑牢河湖与森林安全防线。

严打整治不松懈

生态安全筑根基

面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普洱市坚持“零容忍”态度,以“夏季整治专项行动”“昆仑2025”“平安原野”“金风”等专项行动为利剑,直指蓝天、碧水、净土、清废等关键领域。

普洱公安联合自然资源、林草、市场监管等部门组建“生态守护联盟”,对非法捕捞、采砂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行为重拳出击,守护江河流域生态平衡,形成“发现即查处、查处即严惩”的高压态势。同时,建立“案件复盘+源头治理”机制,每起案件办结后,都会梳理违法特点和防控漏洞,有针对性地强化重点区域防控措施,实现“打击一处、震慑一片、治理一方”的效果。

专项行动中,执法队伍聚焦江河、林区、自然保护地等重点部位,通过线索摸排、蹲点值守、群众举报等多渠道收集违法信息,精准锁定违法人员和团伙。2025年以来,已成功破获涉林案件120余起、非法捕捞案件8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30余人,收缴非法捕捞工具300余件、盗伐木材50余立方米,狠狠打击了违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形成了“以打开路、以打促防”的强效震慑格局。而这一系列行动的成效,也在生态环境中得到直观体现。普洱市公安局环食药侦支队森林和草原资源犯罪侦查大队大队长罗华感慨:“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动物种群的回归与增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亚洲象、灰叶猴、白肢野牛、西黑冠长臂猿等珍稀物种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这些生灵的回归,正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肯定。”

全民参与共守护

茶城青绿入画来

普洱市坚持“公安主导、群众参与”理念,通过多元举措激活全民护绿热情,形成“警民同心护青绿”的良好局面,让茶城山水焕发新活力。“宣传矩阵火起来”成为动员群众的重要载体,线上打造“茶城森警”短视频账号、生态保护直播专栏,民警用镜头记录巡山护河日常,讲解生态法律知识,与网友实时互动,单条短视频最高播放量达10万+;线下在乡村集市、街头巷尾、学校社区摆起宣传台,民警用拉家常、讲案例的通俗方式,向群众递上宣传册。

据景东县公安局环食药侦大队大队长钟汝阳介绍,“我们坚持以防为主、以打为要、以治为基,持续深耕生态警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重要节点主题宣传,群众的法律意识、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守护美好家园意识得到提升。”2025年以来,已开展宣传活动500余场,覆盖群众8万余人次。同时,推行“一案一警示引路”机制,将查处的典型案例制作成警示海报、短视频,在乡村公告栏、短视频平台循环推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群众深刻认识到破坏生态的法律后果。

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加入“生态观察员”队伍,及时上报生态隐患;志愿者组建护林护河小队,定期参与巡护行动;茶农自觉践行生态种茶理念,守护古茶林生态。警民同心的力量,让普洱的绿意愈发浓郁——森林覆盖率稳稳保持在68.23%以上,澜沧江碧水悠悠,常年保持Ⅱ类水质。

普洱公安将生态守护刻入职责内核,创新践行环食药侦生态警务,以靶向执法斩断破坏之手,以多元协作凝聚护绿合力,更以警民同心激活全民参与热情。这份藏蓝坚守,让每一片森林更葱郁、每一缕江水更清澈,不仅筑牢了普洱的生态安全屏障,更彰显了公安队伍在生态保护大局中主动作为、久久为功的责任与担当。

来源:中共普洱市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字亚雪

来源:云南政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