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的回忆:中师毕业,初上讲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1 18:24 1

摘要:那时,据浙大的好友告诉,杭州有两所中学在理化教学方面是比较突出的,物理就在浙大附中......化学是在杭大附中,之所以优秀,是当时杭州教育系统几位名望较大的老师,基本在这两中学里。浙大附中文革期间改名为杭十五中,杭大附中改名为学军中学。

原题:初上讲台

作者简介:柳肖虹 大学教师 已经退休

1975年7月,我作为工农兵学员,毕业于杭州师范学校物理专业。

毕业前夕,进行了三好学生的评比,这是学校两年内、也是唯一的一次评比,我被评选为三好学生,奖励一笔记本,里面盖有杭州师范学校革命委员会鲜红的印章。

我分配去浙大附中(杭十五中),任初中物理教师。

那时,据浙大的好友告诉,杭州有两所中学在理化教学方面是比较突出的,物理就在浙大附中......化学是在杭大附中,之所以优秀,是当时杭州教育系统几位名望较大的老师,基本在这两中学里。浙大附中文革期间改名为杭十五中,杭大附中改名为学军中学。

我们当年的分配搞得有点晚了,9月15日我才去市教育局报到。9月19日,在后勤组,领取了我的第一次工资,钱是装在一个信封里面的:32.5元。。因为我正好挤进上半月报到,所以拿到了当月的全额工资,很开心。那个信封上面标有“浙江大学附属中学革命委员会”字样,我很是喜欢,就这样,一直放着了。不知什么时候自己写了“老票”两字,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上班了,急需解决交通的问题。十五中在里东山附近,我家在文二街,没有自行车(当时买自行车要凭票的,且买辆自行车也不是那么轻松的),上班只能坐公交车,在下宁桥上10路车到湖滨转16路到杭十五中,那时转车很不方便,我注意了一下,10路车整条线路大概就2俩车在运行,16路也是一样,常常非常的拥挤。有时,为了保证上课不迟到,我是从家里步行到杭大新村上的16路,从那里去十五中就两站了:黄龙洞、十五中。只是步行的路很长......

有几次,感觉上课真要来不及了,只能厚着脸皮寻求邻居帮忙,自行车......借用一下。

我那时使用的月票还在。

父亲终于给我搞到了购买自行车的票,10月19日是星期天,我们父子在杭州解百,选购了一辆28吋的永久17自行车,很高兴,能骑自行车上班了:从家里出发经下宁桥保淑北路进入杭大边门,再从杭大大门穿出,经杭大路、黄龙洞、曙光路......大概二十分钟左右就到啦。

买了自行车,当初那种开心程度,不亚于现在买辆小车......

刚开学,高一年级的物理是马老师在上的,可能是她身体不太好,需要再休息一段时间,学校让我暂时顶替她上一段时间的课,授课内容是电磁感应这一部分。学校专门安排董老师对我指导,他当时在物理的教学方面是权威老师......董老师很谦让,一点架子都没有,他很耐心的对我进行了课时的安排和分析。经过一周的准备,我进入了高一年级的教室。

我五年制小学毕业,入中学时小同学一岁,心理上一直感觉自己比别人要弱小。以后参与文 革、下乡插队、就读杭州师范......周围和我一起的人,很多在年龄上都要比我要大点。所以我,习惯了与周围的事物不比拼、谦让、顺从......

初上讲台,面对高一年级学生的我,底气是不足的,站在讲台上的我,要面对下面几十位高一学生,我眼睛是不敢与学生对视的......上课习惯于眼朝天。回想起来,就像那个台湾歌手费玉清唱歌那样......甚至拿粉笔写字时,手还有点颤抖......

好在高一年级的学生还是尊重我的,上课能安静的听我讲课,下课遇到,也会对我笑笑,也会叫我柳老师。一次,在批改同学作业差点闹了点笑话,那次作业,学生做错的很多,作业上批改很麻烦......一学生叫王小良,作业完成很好,所以我在所有错误的作业上都写上“请参阅王小良同学作业”字样......被其他老师发现,笑着说男同学不会去看王小良本子的......原来,这个王小良是个女生。

初上讲台的我,混夹在高一年级学生中,不特别注意还真一下子看不出我是老师。那一次,我有事去工宣队办公室,办公室里面不知何故已经挤满了学生,工宣队师傅正板着脸一一驱除他们,结果把我也当学生推出来.....学生叫着阻挡:他是老师!!

当时我物理课的内容是电磁感应,一些课上演示的实验不是很熟悉,需要操作准备一下。那天我在实验室里,拿着几个磁铁在模拟磁场分布的形状......下课铃响,走廊上路过三、五个女生,大概是高二的,也进来拿着磁铁在我一边摆弄起来。实验室庄老师训斥她们,她们还回嘴 “那他不也在弄么?” —— “他是老师!!” 哈哈,说得她们哑口无言。

当年11月份,学校在浙大的操场上进行秋季运动会,我临时替代那个体育老师汪胜林,担任计时员的点名,感觉有几个学生在我面前流七流八的,就用老师的口吻说了他们几句,他们误以为我和他们是一样的(我替代马老师是上高一年级的课),差点要对我动手,幸亏边上几个高一的学生劝阻告知......

运动会上有跳高比赛,我在一旁看着高中的比赛......一轮下来,好几个没有跳过去,我对记分的老师说,我来试一下?体育老师很有兴趣,把我临时编排为“零”号运动员,并高声对周围宣布,下一个,由“零”号运功员试跳。呵呵,我跳越了那个高度,而且我是采用的是“剪式”,得到掌声。在我越出沙坑时,听到几个学生在互问,“他是哪里的”......

过后,有老师好心建议:小柳,你胡子养养长,把自己弄弄老相一点呀......呵呵,千真外确的事。

那年的12月31日,在学校的迎新年庆祝会上,在音乐老师胡老师建议下,我在毫无准备的前提下,表演了节目。亏得我杭师两年的业余爱好基本功扎实,用他们的笛子连吹两曲:在第一首完毕,他们还要我再来一首时,我就加吹了红色娘子军里面的“ 快乐的女战士 ”。那个报幕的女生,应该是上过我课的,我上台经过她的时候,她一直对着我笑,报节目时,直报“ 柳肖虹表演 "(而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报 某某老师表演)......

下图,来源于我1975年12月31日的日记的截图。

至那以后,胡老师与我比较接近起来,我在杭师学习过大提琴这事也不知道怎么传到她这里的了(后来我知道了,是分配在其他学校的同学和他们同事聊天无意说到......他们同事和胡老师熟悉),胡老师邀请我参与十五中文宣队的乐队,一起活动,我爽快的答应了......

1976年5月16日晚,杭州市群众歌咏大会在省体育馆召开,我和十五中的学生一起,代表学校参加了演出。我们是第一个节目:大合唱“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 “ 念奴娇 鸟儿问答 ”,这两首歌的歌词是毛主席的诗词。当晚的浙江电视台还在那里进行录像......晚些时候,我从胡老师那里看到了演出的照片,我在乐队里拉着大提琴......

文 革的原因,师范教育几乎断档,导致学校的师资匮乏。

当年我进入十五中的时候,在全校的老师中,年龄上我是最小了。唯一一个这样的老师,出现在讲台上,导致了学生的新鲜和注意,是必然的。老师那边也是这样的,记得那次教工开会,我正好坐在物理实验室的庄老师(女,当时大概30多岁,上海人)边上,她一定要看看我的工作证。我把工作证给了她,(就是上面那本工作证)她盯着那张照片看了一会,忍不住笑着(用上海方言)对照片说“ 照片上看看,还真是一本正经的样子,实际上也是个小滑头 ”,当时我真不知道她是什么意思,哈哈。几年后,我去了大学读书,她两次给我介绍对象......

初上讲台,与高一年级三个班接触,总共大概上了100节课的样子。两个月后,高一年级的物理马老师回校上课了,我被调配到初二年级。虽然和高一年级的学生接触时间不很长,但好像很熟悉他们了。在学校,在外面的路上,会随机碰到那些上过我课的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会主动和我打招呼的,有时候我是跟其他老师在一起,他们也是主动不主动的对我先问好......那天,我和马老师都在办公室,两个女同学进来问问题,她们居然直接到我这里来问,我当即暗示她们应该去问马老师......他们喜欢我,我也喜欢他们。

初二年级共有12个班,我教1 — 6 班的物理。原来上这些班级的那个物理老师(女的),被调派其它行政工作,原因我也不清楚。

老师办公室是按年级组划分的,我们初二年级的老师有两个办公室,每办公室有7位老师,戴眼睛的年级组长陈老师就坐在我的后面,面部不太有表情的,那时,我是有点慌她的。

那几年,学校的教学秩序不是那么的好,由高中换到初中,特别是课堂上课时的秩序,在初中是不能很好的驾驭的......

李老师是教语文的,快退休了,上课完毕回办公室就叹气:要吃人参的啦......小个子的余老师,大概三十来岁(女),教政治的,下课回来坐那里经常会流泪......都是因为在上课的过程中受了气......教语文的5班班主任俞老师,脾气暴躁,时常把犯纪律错误的学生叫来办公室训话......办公室几个老师,因为学生课堂纪律的问题,时常情绪不太好,我后面的陈老师每天都要处理好多好多的杂事,大部分是学生课上的事,12个班级几百个学生,校内校外......最后都要由陈老师来协调摆平。

我直接进入初中二年级的课堂上课了,学生暂时也不太乱。学期的途中突然换了那么年轻的老师来上课,他们也感到新鲜,他们对我陌生。

几周课上下来,感觉良好。我上课没有一点架子,在学生面前腼腆,说话也比较谦让......因此,在上课过程暂时没遇到不称心或不顺手的事,他们也和高一的学生一样,喜欢我这个老师。

课堂中的我温良恭俭让,很快他们就熟悉了我。

慢慢的,他们逐渐的开始" 放肆 "起来了...... 课间,我上下楼,一些女同学会故意慢吞吞的在我前面(开玩笑)挡道;放学了,有事没事的他们会溜到我办公桌边,和我说闲话,看我批改他们的作业,个别女学生还要我修改已经写上的分数...... 她们根本不怕我,有时还会扬起手来,当众在我身后,开玩笑的拍我一下,要我猜测......

终于有一天后面的陈老师生气了,她嫌他们(当时在我桌边的一群人)在办公室里太吵太烦,她起身就粗暴的将她们统统推出,并将办公室的门“ 呯 ” 的一下,狠狠的关上......哈哈。

5班一个学生,陈老师自己对他印象也蛮好的,他也常来,陈老师不会赶他,在与陈老师对白中,我知道他是住117医院那里的,估计其父母是在那里工作的,陈老师说我们像是阿哥阿弟,每当这学生来办公室的时候,陈老师也会开玩笑的说,你阿弟又来看你了......多年以后的一天(那时我已经大学毕业),我自行车偶然经过曙光路与灵隐路那边的十字路口,在我等红绿灯的时候,那年青执勤的交警突然走到我的面前,叫了我一下:柳老师!我定神一看,是他......

突然有一天,教务科把我找去,学校研究决定由我做(1)班的班主任。开学都那么久了,都初二了,怎么还换班主任?我纳闷,想问又不敢问,怕给学校留下不好印象。今天才猜测想到了,原班主任李老师,她那时大概是怀孕了吧。我知道当班主任是很烦的,但我没法拒绝啊......

李老师把(1)班学生的名单及情况表给了我,简单的介绍了她对这个班的感受......我一看就有点傻了,班里的学生很多都是浙大教职员工的子女:浙大副校长周春辉的女儿在这个班上,著名教授王启东的女儿也在这个班上,浙大其他部门的一些干部的子女,有好几个在这个班上......我的顶头上司副校长的女儿也在,还有教务科蒋主任的儿子在这里,财务室林会计的儿子在这里......我给他们上课有些时间了,课堂上说过一些话,一些大话,会不会传到他们大人那里?例如,我上课在分析一些物理现象后会说,要解释这现象不是那么容易的,你们回家后要问问你们的父母,他们可能也说不出哦......我的本意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哪里知道他们的家庭,都是有资质、有文化的......

接替做了班主任后,一切都是现成的,学生干部、课代表都没改动。只是,给(1)班上课时,学生有点拘束了,他们知道我是他们的班主任了,说话都收敛了一些了,好像严肃了一些......我也有点别扭,总觉得在他们的背后,有那么一大波人,实时的在关注我的上课......

其实,我是多想了,学生的家长对我都是很友好很信任的,他们当然知道我是工农兵中专生......我作为班主任,自然要进行家访。我去过周春辉校长的家,去过王启东教授的家......他们对我非常的尊重,一点架子都没有(印象深刻),敦促我大胆上课,敦促我严格对待他们的孩子......事实上,我这个班初二(1)班......大部分学生都还好,学习认真,课堂纪律尚可,待老师有礼貌......没有发生让我烦恼的事。校长看到我,总是笑眯眯的跟我打招呼,蒋主任也是经常笑眯眯的轻轻的对我问候,每次去会计室领工资,林会计总会问我,他儿子表现好不好......都是对我的信任和肯定。

当时,最令我纠结的是一星期一次的班会课了。学校设置这个课,是让班主任利用这节课,解决一周内班级在教学过程中的存在一些问题,或者是要组织学生进行政治方面的学习......我初上讲台,除了有一点点物理知识,其它任何方面,对我来说都是短板。每次班会课前,我都要问问其他班主任老师,这节课你们班怎么安排、你们又有什么活动......一次,在对全校各个班级的广播后(需要对广播内容进行讨论总结),年级组长陈老师,反常的走进我们班的教室,是她,帮助我进行了那次的班会,非常感激陈老师在关键的时候出手。

我那时组织水平差,语言贫乏,问题看不深,班会课上说了上句没有下句,有时说着说着就卡住了......班上的学生此时也是很调皮的,个个都盯眼使劲看着我,我在说第一句话的时候,他们就在等我第二句话的出来,大凡有一点点的不衔接、断句,都会引起他们的笑。我作为一个班主任,在讲台上,有时居然比他们还紧张。班会课上,几分钟就讲完了内容,无法发挥展开。下课铃未响不能下课,我只能选读点报纸上的内容,学生就笑......

在办公室老师们的帮助引导下,一个学期之后,我就慢慢的老练起来了,班会课上说话可以不打句号了。一次班会后,学习委员周芸(其实她父亲就是周春辉校长)随口对我说,柳老师,你刚做我们班主任时,说都不会说的,看着你说话我们都想笑,现在怎么那么会说了呢......

可不是吗,班长、学习委员,各学生小干部等,及其配合我了啊,所有学生的情况,我基本能及时掌握的了。例如,见下表格:

我保留的这张表格,是那时的学习委员周芸,按学校的要求,对每天的每节课,学生的出勤情况的记录。一周交一张......学校那时对学生纪律的关注,主要是针对他们在上课的缺席方面。可以看出,我们班里,女同学还是比较好的,问题都是出现在表格的右边名单中,那里都是男同学......

我那个时候上课还可以,比较认真规范,喜欢用自己的经历事物做比喻讲解,在上课时我经常、出乎意料的随手会拿起身边的任何物件......例如拖把、扫把、茶杯、书本、凳子、也包括了学生桌上的东西。有一次,我讲摩擦起电现象,出乎意料的将玻璃棒摩擦后,突然将其贴近前面一位女同学的头发,让同学看她那树立的头发......瞬间激起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和注意。初中学生喜欢添油加醋的对我夸张描述,所以在上课圈有点小名气,经常会有外校的老师来交流听课。好几次,学校都是推送我去上的公开课,我上物理课特别擅长实验的演示,擅长事物的比喻,都是自己想出来的。一次公开课,为分析物体稳度的影响因素,我即兴在黑板上画了个图,让同学回答那个悬挂重物的作用,有没有用,为什么?这个图在黑扳上一出现,下面的学生即刻出现议论且露出理解的笑脸......获得大家的好评,其实那时的我,自己也为能有这样的即兴发挥而得意,这个举例太贴近生活了!

有一次,外地老师来校参观,他们听我的公开课。我课中进行欧姆定律的演示实验,教学演示用的电流表和电压表体积都比较大,一般老师演示的时候,两表是水平分开放置在讲台上......那次上课教室的讲台比较小,我临时改变了主意,将两表上下叠放操作演示(其实是水平摆放位置不够)......课结束后的评价上,老师们认为,两个表上下叠放的效果比水平排放更好!竖直摆放,两表指针偏转角度的比较,一目了然.....哈哈,我无意一个操作,很被他们认可。

我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事能在现在复述出来,是因为那时我有记流水账的嗜好。十五中那几年发生的事,都一一记录在小本上,年月日一清二楚。以下选截几段:

75年11月26日:初二(1)班的纪律应该讲是极好的,象这样的学生,给他们上课很有趣......

75年11月28日:给1、2班上物理课,1班的女生很调皮的,比较“浮”......

75年 11月29日: 5班红卫兵下午活动,到办公室来了,倪建美也是。看样子也是不老实之人,讲自己“老实”不去管她们......

75年12月8日:学生陈岗与俞衡老师几乎差一点打起来。体育教师汪胜林在帮着干......

75年12月19日:一班数学闭卷考了一次。结果全对的人­­­­­­­­­-----100分,只有一个,周芸......

75年12月20日:我现在可以声称自己是一名人民的中学物理教师,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在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76年4月19日的流水日记上记载了两件事:几个小鬼头故意在我面前叫喊一个女生的名字,被我“ 揍 ” ; 我在路边买了根甘蔗吃,被几个学生分享(我教过的高一女生,当时她们在黄龙洞附近劳动,其实那天她们是向我讨......其中的陈天舒同学,是高一的班长,我对她的印象特别好,那时在我的日记里面,多次出现过她的名字,她后来参加了77的高考,入学了上海同济还是交大,忘了。实话实说,我后来决心参加78的高考,在众多的外因驱动因素中,她是其中之一,被她感染,我也想上大学)。

在我的日记里面,还写到一件事(当时我已经在初二年级上课了)。一群高中学生在教学楼边上,围着(物理老师)余老师,看着他在摆弄柴油发动机,原来他们在上物理课,估计余老师遇到问题了,机器发动不起来...... 我当初在杭师学习的时候,去拖拉机厂实习过,对这类柴油发动机熟悉,我提示了余老师,并帮他把机器发动了起来。这件事,后来传到杭州师范,被杭师作为事例宣传(作为工农兵中师生,在教学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是强的)。

离开高一年级的学生,接触到初二的学生,明显感觉到他们在心理成熟上的差异。例如他们对老师的感觉或评价,在语言上,初二的同学更加直接或赤裸裸:

初二年级1----6班的学生,在背后经常议论我,也有学生到我这里来“ 告密讨好 ”: 柳老师,某某同学说你怎么怎么......;柳老师,某某同学说你在家里要跟他们打弹子的......柳老师,他们说你发型好......

下宁桥3幢(我住2幢),有位十五中读高二的女学生(她物理作业有问题常来问我),经常会将自己在班内听到的,她同学对我的议论“ 转达 ”告我。我开始很吃惊,她们高二年级的学生,怎么会知道我(在初二)上课的事情。后来我知道了,自己初二年级学生里面,有不少人的哥姐在高二的,他们回家就会说起我在课堂上的事......

他们在背后都说了些什么呢?

说我上课不敢看他们的......说我写粉笔字的时候,手指是兰花指......说我的头剃过了......说我笑起来的时候是双眼皮......说我在老师里面最“洋”了......叫我"小柳”......说我今天换了件衣服......说我今天穿皮鞋了......说我穿了一身的蓝色......说我看他们的样也挂团徽......说某某女同学(叫了几声柳老师),他有趣色的......呵呵,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

不都是说我好的哦,也有明目张胆的文字调侃,侮辱我的词语,我流水帐日记中,都有记录的。下截图来源于1976年2月28日的日记:

那天是下午了,还有4个班的作业没改,感觉来不及了,就叫了两个学生帮我批改,她们在张宇同学的作业本上发现写有“ 柳老师你这个笨蛋、柳老师你这个秃头......”字样,她们笑着递给我看。张宇是我班的学生,他不可能也不敢这样写,他的作业是被其他同学写了后交上来的,他自己也未必察觉到的......

我拿给陈老师看,陈老师沉着脸说,太不像话了,好好查一下!!要他检查作检讨!我说,算了算了......他们也就是开了个玩笑罢了啊......

很多时候,我下班,学生也正好放学回家,我骑车路上屡次要超越他们,他们会在后面叫我,出于礼貌的我,会跟他们扬一下手,打个招呼......那一次下班在黄龙洞路口与5班几个女生打招呼后,她们要我下车,其中一女生林红要骑我的车(玩一下),我的车是28的,她勉强够着在骑,我喊她,你太矮了,不行的!几个女生立刻帮她反驳:“ 蔑视 ”的说,你又不算高的...... 我一米七二的个,应该可以了吧,哈哈......

忆往事,峥嵘的岁月,稠......

尽管之前我下过乡,又读过两年的中专,但那时在实际的班主任工作中,依旧显得粗糙、稚嫩。

一次,教政治的余老师(就是回办公室经常要流泪的)告诉我,我班里一个小男生在她课上犯错,批评他,还顶嘴。我把他叫来办公室核实询问,小鬼头还狡辩,居然和我顶嘴,有点惹闹我了,当着他的面,写了个字条,叫他带回去(约他家长次日上午来办公室)! 据说学生是最怕班主任这一招了,那我也试试?......次日一早我就等在办公室,预演着一会儿的事。毛老师是坐我前面的(她是4班的班主任),她下课回来稍微休息了一下,笑眯眯的转身,将握成拳状的手慢慢的展开......她手里居然拿着我昨天让学生带去的那张纸条,我飞速飘移过目,在落款处,看到了自己昨天的签名居然是:“ 柳肖虫 ”......天哪!昨天我在怒火的状态中的签名,“ 虹 ”字旁边的那个“ 工 ”漏写了,太粗心了!!就因这,该学生没有把字条交给他的家长,而把它交给坐我前面的毛老师了......还好,这个调皮的学生为我保了一次面子,我记得住他的:李华丰同学。

那时候,学校有安排学生的劳动课。那天下午在劳动课之前,班里三位女同学一起到我后面的陈老师那里,嘀嘀咕咕不知道说了点什么,只听陈老师说,这个事,你们要和班主任讲的。

陈老师在后面叫着我:“小柳啊,你们班这三个同学劳动课要请假。”我回头问:“干嘛,干嘛请假?”,一同学说:“ 我们是例假......”,我想都没想,不满意的说:“ 哪里来的例假,没有这种假的! ”

陈老师在后面高调门的训斥我:“ 要西快的......”办公室其他几位老师,都在笑,我被她们笑得莫名其妙......

那时,十五中初二年级共有12个班,分为两段(1-6、7-12),我在1-6段,陈老师是该段年级组长。我与六位班主任都很接近,特别是6班的班主任尹俊哗。

尹老师是代课老师(教语文的,文革前,他是杭大附中老三届66高三,我是68初一),他那时接替了6班班主任工作。在我上课的6个班里面,这个班的课堂纪律是最差了,他经常要把有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叫到办公室训话的。他的办公室与我的办公室是门对门,所以那边的说话声,我这边听得很清楚的......

那一次,是他们班一位女生的家长找上门。可能是尹老师在批评该生的过程中不慎带出了一个词 “ 放屁 ”......那家长声音很响在质问他,你作为一个老师、班主任,怎么可以说“ 放屁 ”......

尹老师很淡定,他笑着说,为什么不能说“ 放屁 ”呢,主席都在说呢,尹老师随口就诵出毛主席诗词《念奴娇·鸟儿问答》最后那几句: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这面的我们听到都笑了,我们的笑声掩盖了那边的声音......我后面的陈老师笑着说:小柳啊,你看,人家尹老师的经验就是比你老!哈哈......

他是班主任,他班里的学生也跟他很接近的,几个女学生也经常在他这里调皮,故意找点数学、物理、化学题“ 请教 ”他,“ 为难 ”他,那一次,可能一个问题他没有能回答正确,被她们笑,他懊恼了,去图书馆拎了一叠书回办公室。我一看,呵呵,全是高中的数理化教科书,他愤愤的说,我用十天的功夫把它们全部复习起来,看他们谁再来为难我!

尹俊哗,在后来78的高考中被人民大学录取。

当时,师资匮乏,学校有好多代课老师哦,代课语文、化学、外语、数学......我那时在初中上课,就知道自己周围(初中代课老师)的情况,高中不太清晰。跟我一起在初中代课的有陈斯凤、刘浩立、姚新建、李研尘(女)、华晓维(女)、黄国序(女)、尹俊骅、吴明光......

吴明光是代课教化学的,他住文一路那边,我住文二路这边,所以上下班我们经常一起骑车同行。他跟尹老师一样,也是杭大附中老三届66高三的,人绝顶聪敏。他教化学,我教物理,所以很有话说的,我们经常互相“ 吹捧 ”:我说他好,他说我好。我们说上课、说学生、说班级、说老师。我告诉他,学生对他的上课印象蛮好:喜欢他的课,目光炯炯有神、语言畅通、教学清晰流利......他牛哄哄的说:“ 其实,我俩的记性都是绝好的,我上课不用带教案的,东西全装在脑子里,一支粉笔就够了......”

“ 一支粉笔 ” 这事,后来被学校不点名的批评......实际上,他的上课学校是很认可的......

吴明光,在后来78的高考中被浙江大学录取,以后又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研。当年我们分手前,一起合了影......

“ 放屁 ” 、“ 一支粉笔 ”, 都是我初上讲台时的铁杆好友,他们待人朴实友好,工作勤奋、踏踏实实......

这张照片摄于1977年春季,我们年级段几位班主任老师、岑遥校长(最中间位)与军训的解放军在一起。我边上的就是尹俊骅老师,最右是5班班主任俞衡老师,最前排左一,是3班班主任俞颖可老师,左二是语文朱老师,左三是4班班主任毛倩老师,她边上、中间戴眼镜的,就是我们年级组长陈莲君老师,她右边,是2班班主任顾彩霞老师,前排最右,是代课老师华晓维。

教学中的我,自觉不自觉的会有点感情用事或失误。

无论怎么样,老师也是普通人,况且是那时候的我。面对几百个学生,总会有看得顺或看不顺的。看不顺的,主要是基于课堂秩序的不遵守......看得顺的,主要基于他作业上的优秀;个别名字很特别的学生,也会引起我的注意;当然,外貌品行家庭的特异也会......

一次在4班,我进行期末化学的监考(对4班同学印象颇好)。试卷大概有点难,时间到点了,还有好多同学没完成。我没有催促他们交卷,有点不忍,这其中就有顾莹同学----我看得顺的一位同学。对她的注意来源于她的名,我读不出来,差点读为“ 顾宝 ”,是请教别人才知道的(后来我上物理课就注意到她了,一直不错)。顾莹当时被一道题卡住了......我来回几次观察,就那个题是空白的(估计她确定不了怎么下手,顾莹物理学的还好,化学不可能差。本来我化学也不懂,恰好那时我准备高考自己也在看化学,这题我知道怎么解)。超时好多了,我提示了她......

3班的刘浩同学,一次物理的期中测试,一道大题解后,漏写了答(那时要求解题写“ 已知、求、解、答 ”),被我狠心扣掉了10分(该题12分)。当时我是恼火,怎么那么粗心,给她点教训......这个10分实在是扣得过了,不然那次,她的成绩是很靠前的。

在我76年1月24日的流水日记中记录了自己的一次“ 犯错 ”:2班一女生物理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是“ 99 ”分,我登记她的成绩错写为“ 79 ”。晚些时候,卷子发下去,她发现了,到办公室来说......当时,期末各个学科总成绩都统计完毕上交了,我非常的内疚......

初上讲台的我,在对学生品行的判断很多也是粗糙、武断的,也是我个人的不成熟......反之,是他们的友善不断地改变、鞭策了我的言行......

3班(还是2班?)有一男生王敏杭,课上一直自由散漫,我对他印象不好,也是看不太顺的。这天下午我上他们班第一节课,上课铃都响过了,我都准备开讲了,他才匆匆的进入教室来到讲台边,向我请假。他说,柳老师,家里有急事,我马上要回去一下,你的课我不能上了......我盯住他眼睛一动不动,无声的和他对视着(因为他在我眼中是“ 差生 ”,我怀疑他是调皮撒谎),他没有躲闪。猛然,我感觉到他的眼神,是那求助的、期盼的神色,是真实的。我答应了他:那你去吧......看得出来,王敏杭当时非常的感激!可能是在全班同学的面前,柳老师居然那样爽快的同意了他,是他想不到的吧。自那以后,他对我非常的尊重,上课再也不随便说话,见面老远就会叫我:“ 柳老师......”

自己班女生张妮娜,说话咋咋呼呼的,好像没正经时候。我时常提醒她,女生要文气一点......在我的日记里,曾经被我这样描述:" 怎么像泼妇一样 "......我对她的印象不是太好的。数十年后,一次上10路公交,驾驶员之间正在交班,其中一人突然叫了我:" 柳老师! "......是她!是我那时看不顺的她,师生见面十分激动......她当时,那种对我尊重、高心的表情,使我汗颜,真有点对不起她啊......

那时照片拍得太少了,太遗憾了。难得还存有几张合影留念,是77年的上半年,我跟随他们在浙大军训时的随拍。

带队学军 和(4)班的同学在一起,我在最右。

带队学军和本班的同学在一起, 我是班主任(最左)当时不知道低头在看什么。

77秋天,高考恢复,杭十五中是一个考点,我参与了监考。

就在那几天,在高考现场(看到好几位自己的学生在考场上)的感染下,我萌芽出参加高考的意念:我是工农兵中师生,我喜欢当老师,但是我的资历、学历不够,我还年轻,应该再进学校学习。

我那时根本没有把握,能否考上大学,按自己的知识水平,在考理科的6门课(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和外语)中,能与别人博一下的,只有两门:数学和物理(作为中师生,在杭州师范学习的两年,学了物理、数学和政治,外语、化学和语文不学的)。我是老三届68初一的,入中学不久文革就开始了,语文和外语的水平可以想象,化学一节课都没上过.....

但是,77、78的高考,外语可以免试。这又激发了我......

我对周围老师说:“我很想去尝试一下高考的味道......",他们一致鼓励我应该去试一下,拼一下!

说干就干!我即刻行动起来了。本职工作要管住的,一周6个班十二节课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班主任七七八八的杂事不可拖延。全天都是在学校,只要有时间空余,学生那边的初、高中化学课、作文辅导课,我尽可能去旁听......每天的晚上,开足马力自学、复习......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1978年7月20日,我参加了全国统一命题的高考,考场就是在自己熟悉的杭十五中......

全靠个人的努力和拼搏,那年的化学我考了81分......“ 一支粉笔 ”是教化学的,他对我的考分极为惊讶和赞叹!

特别是物理,我考出了94分的好成绩......

当年,我填志愿的时候过于保守(想到自己的外语没有参加考试,浙江大学没敢报填),第一志愿填的是杭州大学......

最后,我被杭州大学物理系录取。

我要离校上大学去了, 9月18日,岑遥校长召集全体物理老师在校门口汇合,与我合影留念......

2013年冬,我与原杭十五中我任班主任的那个班(部分同学)高兴地聚集在一起......

2019年6月,6班部分同学汇聚,我和尹老师被邀参加,还有一位是教化学的吴双老师,那时也担任过他们的班主任。

6班,我初上讲台的时候,这个我印象中最“ 差 ”的班......

事实上,应该说,他们都是我的好学生!!

桃李满天下,这几个字组成的词语,现在看起来真有意思。

2025年初,deepseek出来后,我特异(好奇)对它提问:

deepseek是这样回答的:

1978年是中国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考试难度较大,竞争激烈。物理满分一般为100分,94分属于非常高的分数,表明你在物理学科上表现优异,远超平均水平。

具体来说,1978年高考录取率极低,只有约4.8%,能考上大学的都是佼佼者。你的物理成绩94分,不仅意味着单科成绩突出,也说明你在理科方面有很强的竞争力,很可能被重点大学录取。

总体而言,94分的物理成绩在1978年是非常优秀的,反映了你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出色的应试能力。(全文完 2025.10.补充修改)

作者简介:柳肖虹 大学教师 已经退休

来源:小桔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