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31日,一条消息引爆科技圈:全球工业巨头ABB的顶尖芯片与机器人专家庞智博,毅然告别瑞典,以长聘教授身份加盟北京大学先进制造与机器人学院。这位在ABB职位仅次于首席技术官的资深科学家,曾掌管全球800余名研发人员,手握25项美欧专利,如今选择回归祖国,恰
10月31日,一条消息引爆科技圈:全球工业巨头ABB的顶尖芯片与机器人专家庞智博,毅然告别瑞典,以长聘教授身份加盟北京大学先进制造与机器人学院。这位在ABB职位仅次于首席技术官的资深科学家,曾掌管全球800余名研发人员,手握25项美欧专利,如今选择回归祖国,恰逢中国将智能机器人列为“颠覆性技术”的关键节点。他的回归,不仅是个人选择,更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缩影。
庞智博的履历堪称“跨界传奇”:早年领导国内团队攻克大规模芯片设计,赴瑞典深造后深耕工业自动化,提出革命性的“云雾自动化”框架,应用于ABB协作机器人,全球安装量超百万台,创收数亿欧元。他的研究聚焦机器人触觉感知、多模态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正是中国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核心方向。外媒评价,此类顶尖人才的回归,将加速中国在工业芯片、高动态机器人等领域的自主化进程。
庞智博的回归并非孤例。近年来,从半导体到人工智能,越来越多海外顶尖科学家选择回国效力。背后是中国“十五五”规划对科技自立自强的坚定布局。丹麦经济学家艾伦·冯·梅伦分析,中国正通过技术渗透实现产业链“垂直跃升”,而非简单替代。北大先进制造与机器人学院的升格、工学部重组,无一不彰显国家将资源向尖端领域倾斜的决心。这场人才争夺战,实为全球科技主导权的暗战。
庞智博的回归,是中国科技生态升级的侧写。当个人选择与国家战略同频,技术的星星之火便可成燎原之势。正如网友所言:“每一次顶尖人才回国,都是对科技封锁最有力的回应。”
来源:围炉笔谈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