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生命的成长,需要的不是一个永远走在前面指点方向的“导航仪”,而是一个能坐在观众席上,为他由衷欢呼的人。
作者/金峰随笔
一个生命的成长,需要的不是一个永远走在前面指点方向的“导航仪”,而是一个能坐在观众席上,为他由衷欢呼的人。
哪怕他的表演稚拙、生涩,你的掌声,也会成为他未来穿越风雨时心底最温暖的行囊。
01 你的看见,是照进他小世界的第一束光
孩子对世界的感知,最初是通过我们的眼睛建立的。我们的反应,是他们认识自我的第一面镜子。
有位妈妈和我分享过这样一个片段:她的女儿喜欢把落叶捡回家,贴在纸上,称之为“秋天的信”。有一天,孩子举着一幅贴得歪歪扭扭、叶片碎裂的作品跑过来,满眼期待。
她没有评价作品,而是轻轻摸着那片最小的叶子问:“这封信是梧桐树写给大地的吗?它飘下来的时候,有没有悄悄告诉你什么?”
女孩先是一愣,随后整张脸都亮了起来。她钻进妈妈怀里,开始讲述“风怎么带着叶子跳舞”的故事。
那个下午,这位妈妈忽然懂得:真正的捧场,不是一句客套的“真棒”,而是我愿意停下来,走进你独一无二的宇宙,听懂那些你还没说出口的诗。
就像每个孩子都可能是小小的造梦师,而我们最容易犯的错,是太快用“现实”的尺子去丈量他们的梦境。
你专注的倾听与好奇的追问,远胜过千万句敷衍的夸奖。这种被珍视的感觉,会内化为孩子一生的情感基色——我值得被关注,我的想象很有价值。
02 你的接纳,是他闯荡世界的勇气来源
成功时的掌声固然响亮,但失意时的“在场”才真正珍贵。
我们很容易在孩子达成某个目标时给予赞美,却常常在他搞砸时流露失望。
可是,恰恰是那些“不完美”的时刻,最需要我们用行动说:“没关系,我依然爱你。”
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校园短片:小男孩代表班级参加跑步比赛,却中途绊倒,最后一个冲过终点。他低着头走回班级区域,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而他的父亲什么也没说,只是张开双臂紧紧拥抱了他,然后掏出口袋里准备好的小水瓶:“跑这么累,先喝点水。”
没有指导,没有安慰的大道理,只有一个全然接纳的拥抱。
几年后,已在中学成为田径队主力的男孩在日记里写:“那天爸爸的拥抱让我知道,就算我输掉了全世界的比赛,我还是他心里的冠军。”
真正的捧场,从来不是只喝彩于高光时刻,而是在他跌落时,你依然愿意做那道最温柔的光。
这让孩子敢于尝试,不怕失败——因为他的价值,从不依附于任何外在的成绩。
03 你的掌声,会长成他内心的回响
我们给予孩子的欣赏与认可,不会止步于当下。它将慢慢沉淀为一种内在的能量,让他在独自行走时,也能为自己鼓劲。
想起一位培养出两位博士的农村母亲。她不识字,讲不出大道理,但她有个习惯:无论孩子从学校带回什么——一张涂鸦、一个手工,甚至只是学会写一个新字,她都会郑重地把它贴在土墙最显眼的位置。客人来了,她会带着点“炫耀”地说:“瞧,我娃做的。”
那面渐渐被贴满的土墙,成了孩子们最初的“荣誉墙”。
多年后,女儿在博士论文致谢中写道:“妈妈贴满一面墙的‘了不起’,成了我心底永不谢幕的掌声。”
我们给孩子最初的肯定,就像播下一颗种子。岁月流转,它会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他内心的声音。
让他在遭遇冷眼时,依然能坚信自己的价值;在无人喝彩时,依然能为自己骄傲。
其实,我们不必做那个永远正确的导师。外面的世界已经给了孩子太多标准和评判。
我们最需要做的,是成为他生命中那个特别的观众——无论剧目如何,永远专注,永远在场,永远在他谢幕时,献上最热烈的掌声。
若这些文字与您共鸣,欢迎点赞、收藏或转发。也很期待在评论区读到您的故事与感悟,感谢您的支持!
来源:金峰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