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跟杜鹃是同事,她前阵子刚从北京来成都找工作,那天中午她突然发微信给我,语音里都带着惊呼声:“你快看我拍的!双流这边有人遛猪!我一开始还以为是拉布拉多,凑近了才听它‘哼’了一声,差点笑喷又有点懵!”
我跟杜鹃是同事,她前阵子刚从北京来成都找工作,那天中午她突然发微信给我,语音里都带着惊呼声:“你快看我拍的!双流这边有人遛猪!我一开始还以为是拉布拉多,凑近了才听它‘哼’了一声,差点笑喷又有点懵!”
我点开她发的视频,一眼就瞅见那团“雪白毛球”——肚子圆得像揣了个小西瓜,走一步晃一下,尾巴还悄悄卷着,身上穿的卡其色棉衣都被撑得鼓鼓的,男生手里的牵引绳松松垮垮的,女生推着露营车,里面好像还放着个小毯子,仨“人”步调慢悠悠的,跟逛公园似的。
这视频发出去没俩小时,评论区就吵翻了。有人在里面抬杠:“这猪就是新鲜劲儿,养到100多斤肯定嫌麻烦,到时候扔了才叫造孽”;立马有成都本地网友回怼:“你家住海边啊管这么宽?人家手续齐、不扰民,宠自家‘毛孩子’咋了”;还有人好奇:“这猪会定点上厕所吗?掉不掉毛啊?”——说实话,我也跟着好奇,直到后来刷到后续,才知道这猪叫“猪蹄花”,主人是个在读研究生,叫月月。
月月后来在采访里说,三年前她在养殖场看见猪蹄花时,那小家伙才6斤重,粉鼻头湿漉漉的,缩在铁笼角落,她伸手过去,猪蹄花就轻轻蹭了蹭她的手心。“当时眼泪一下就下来了,跟我之前丢的小汤圆太像了。”月月跟镜头说这话时,语气还带着点哽咽——我后来刷到她的直播,有人问小汤圆的事儿,她才说当年小汤圆丢在雨夜,她在小区里找了三天三夜,连花坛缝都没放过,最后也没找着,“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没护好它”。
谁知道这猪蹄花是个“潜力股”,去年冬天体重直接飙到130斤,把家里的小沙发都压塌了。月月说当时男友嘴嘴还开玩笑:“咱这哪是养猪,是养了个‘大胖小子’啊!”可玩笑归玩笑,俩人还是立马空出一间小卧室,给猪蹄花装了独立卫浴,又买了个小衣柜——我前阵子刷到月月发的日常,衣柜里挂着件粉色加绒卫衣,袖口还缝了个小猪图案,她配文:“猪蹄花的新年装,怕它过年冷,特意选了厚的”,底下有人评论“比我穿得都好”,月月还回复“它怕冷,得宠着”。
日常照顾更是细到骨子里:每天早上六点多,月月就起来煮粗粮粥,混着切碎的青菜和胡萝卜;零食只给去皮花生和无盐牛肉干,怕它吃咸了不舒服;就连喝水,都得晾成温水才倒进它的小水盆。有人算过,猪蹄花一个月伙食费得一千多,比不少刚毕业的打工人生活费都高,可月月半点不心疼:“它陪我写论文到半夜,我累了就摸它的毛,软乎乎的,比啥安慰都管用;嘴嘴弹吉他时,它就趴在旁边,尾巴跟着节奏晃,特乖。”
当然,争议也没断过。楼下张阿姨一开始找过月月,说猪蹄花夜里偶尔哼唧,影响她睡觉。月月没辩解,第二天就抱着隔音棉上门,还把猪蹄花的检疫证明递给张阿姨:“阿姨您放心,手续都齐着,要是它再吵,您就给我打电话,我立马起来哄它。”后来我刷到月月的朋友圈,张阿姨居然拿着一把青菜跟猪蹄花打招呼,月月配文:“现在张阿姨每次买菜,都特意多买一把青菜,说给猪蹄花改善伙食”——你看,真心总能换来理解。
最戳我的是月月妈妈的转变。一开始妈妈打电话哭着说:“你一个研究生,养头猪像什么话?同学知道了不笑话你?”月月当时没敢反驳,只说“我会照顾好它”。结果去年冬天,妈妈悄悄坐高铁来成都,手里提着个保温桶,掀开盖子是炖得软烂的南瓜。“你这小家伙,跟汤圆一样爱吃南瓜啊。”妈妈摸着猪蹄花的头说,月月当时就红了眼——原来妈妈一直记得,小汤圆最爱吃南瓜,也记得女儿心里的遗憾。
有次月月带猪蹄花去公园,有人举着手机凑过来:“这猪有传染病吗?养在城里合规吗?”没等月月开口,妈妈就站到猪蹄花前面:“我们每月都带它做体检,疫苗也都打了,手续全着呢,你别这么近拍,它胆小,会怕的。”——你看,家人的支持,永远是最硬的底气。
其实啊,哪有什么“奇怪的宠物”,只有没被理解的真心。有人养宠物是图新鲜,三分钟热度过了就扔;可月月和嘴嘴把猪蹄花的需求刻进了生活:出门必戴嘴套,怕它乱拱土伤着自己;专挑平坦的路走,怕它蹄子卡进缝里;因为猪蹄花胆小,俩人连长途旅行都不敢去,就怕它独自在家孤单。月月说以后想攒钱买带院子的房子,再买辆房车,带着猪蹄花去看风景——这种把“陪伴到老”挂在嘴边,还真能做到的承诺,比说一百句“我爱你”都实在。
我现在每次路过双流那片梧桐道,都忍不住往路边瞅,想再看看猪蹄花晃着肚子走路的样子。说实话,养宠物从来不是看你养的是猫是狗还是猪,是看你有没有把它当成家人,有没有拿出真心去护着它。
你要是遇到这种事儿,会像月月一样,不管别人怎么说,都坚持把猪蹄花当成家人吗?或者你家有没有啥“不普通”的宠物,比如养仓鼠、养鹦鹉,甚至养更特别的?快在评论区说说,我特想听这些暖心的小故事!
来源:小孙讲故事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