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如同一个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可再生能源通常被视为实现净零排放的关键路径,它有望使电力成本与国际油气市场脱钩,从而降低消费者电价。但这属于中长期目标。在短期内,向清洁电力的过渡,必然涉及对发电能力和输配电系统的巨额投资。而这些投资成本,要么通过电费直接转嫁给消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智子说观点
这如同一个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可再生能源通常被视为实现净零排放的关键路径,它有望使电力成本与国际油气市场脱钩,从而降低消费者电价。但这属于中长期目标。在短期内,向清洁电力的过渡,必然涉及对发电能力和输配电系统的巨额投资。而这些投资成本,要么通过电费直接转嫁给消费者,要么通过增税筹集补贴资金,间接由公众承担。因此电价非但不会下降,反而可能上涨。 这对政策制定者构成了一个两难困境:当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效益需要数年后才能显现时,应如何赢得公众的支持?
但若说这是政府和行业巨头的难题,对“能源科技”(Energy Tech)领域的创新者而言,这无疑是敞开的大门。那些既能助力实现净零排放,又能为客户提供更优方案的企业,将有机会在这个传统上由巨头主导的行业中开拓出自己的天地。
英国市场蕴藏着独特机遇。根据国际咨询公司普华永道(PwC)的报告,2024年英国“气候科技”(Climate Tech)领域的投资总额达到45亿英镑,较上年增长24%,而同期全球在该领域的投资额却下滑了30%。
乔·麦克唐纳(Joe McDonald)指出,能源技术已从气候科技领域中的“灰姑娘”,逐渐成为风险投资机构关注的焦点。麦克唐纳是英国能源科技公司Tem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该公司去年在由欧洲风投机构Atomico领投的A轮融资中筹集了1370万美元。“该领域正涌入大量资本,”他表示,“最初这些投资披着气候科技的外衣,如今能源本身才是最令投资者兴奋的领域。”
在他看来,该领域正受益于若干有利的趋势,尤其是政府和企业都认识到电力需求必将上升,而成本必须得到控制。这种需求是由耗电量巨大的AI使用增加,以及电动汽车在道路上的普及所共同驱动的。
麦克唐纳指出,电力成本上涨问题亟需政策层面解决。“各国政府正意识到这种局面不可持续。若放任发展,民生成本将攀升,制造业将外流,最终沦为依赖旅游业的国家。”
英国是欧洲首批实现电力私有化的国家之一,但如今其电价在邻国对比中显得格外高昂。根据英国上议院的报告,英国电价比欧盟平均水平高出19%,尽管较低的天然气价格略微抵消了部分影响。政府的应对方案是加大对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的投资,但这又回到了消费者抵制短期电费上涨的老问题上。
那么,初创企业如何参与其中?雅各布·布罗(Jacob Bro)是专注于城市可持续性的风投公司2150的创始合伙人,能源是其投资策略的核心。
“系统内部的效率提升蕴藏着巨大机遇,”他表示,“这意味着通过软件和智能解决方案——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其他技术——优化现有基础设施的使用方式,或优化工业流程的系统运用。”
乔·麦克唐纳则指出,创新需要聚焦三大领域:发电、输配电,以及供需方的交易环节。
Tem公司将业务重心放在了交易环节。其软件平台旨在直接连接发电方与可再生能源供应商,实现无中介采购。
“我们发现交易费用存在巨大节省空间,”他解释道,“这意味着60亿英镑的潜在节省空间。”
由此可见,尽管业务涉及可再生能源,Tem实际销售的是以成本节约为核心的服务,而非可持续性理念。“若无法降低成本,就难以获得市场认可。这标志着行业重心已从可持续性论述转向实际效益——必须创造实实在在的成本节约。”麦克唐纳强调。
这并非意味着初创企业忽视了可持续性的重要性。更准确地说,是宣传策略发生了转变。“我们不再主张‘应建设更多可再生能源设施’,而是强调‘通过建设更多可再生能源设施,企业能获得更廉价的能源’,从而间接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麦克唐纳解释道。
英国初创企业Allye Energy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乔纳森·卡里尔(Jonathan Carrier)对此表示认同。该公司刚完成25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卡里尔解释说,他们提供的电池技术,既能为建筑工地、影视片场等离网场景提供稳定电力,也能在电力需求激增且可再生能源加速并网时为电网提供支持。他强调,必须提供能为客户创造经济效益的服务。
“任何清洁技术解决方案首先要具备经济可行性,”他表示,“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减排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净零目标。我们专注于开发能为客户创造卓越投资回报的解决方案。”
然而,初创企业的创新能力正受制于现行监管框架——该框架设计于电力高度集中的时代。 半个世纪前,无人预见到本地的太阳能设备或电动车充电站会向电网回馈电力,更未料到电池将在供需平衡中扮演关键角色。
卡里尔指出,现行法规禁止电网运营商持有包括电池在内的发电资产,这正成为阻碍发展的障碍。他认为,政策制定者若能重新审视监管框架,并调整补贴与定价机制在电费账单中的层级结构,短期内即可为创新开辟道路并降低成本。
能源供应公司Smartest Energy的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格罗夫斯(Robert Groves)同样强调变革的必要性。他带领这家公司从20人的初创团队发展到如今拥有800余名员工的规模。该公司为企业客户提供定制化供电合同及可再生能源消耗追踪工具,并通过电池储能系统帮助客户应对供电的间歇性问题。格罗夫斯主张市场应向创新开放。
“电网改革必须持续推进。当前容量(配额)常被预留给未获批的项目,这制约了能源发电的进度。关键在于确保获批项目能获得容量支持,这将为新进入者打开能源市场大门,而非让老牌巨头垄断所有控制权。”
尽管如此,2F150风投的布罗认为创新仍有空间。“需要开展更多类型的服务和交易。在电网的边缘可以存在相对大型的业务,例如买卖双方的点对点交易。”
能源科技企业的进展亦可能受政治风向影响。现任英国政府虽承诺达成严格的净零目标,但包括官方反对党在内的两大主要政党均已撤回了相关承诺。这可能影响客户的决策。卡里尔指出:“因政策信号混乱,我们正面临逆风。政策连贯性至关重要,企业依赖稳定环境。”
英国能源科技行业正在蓬勃发展,从业企业表示,在不增加客户成本的前提下实现净零排放存在切实的机遇。进展取决于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能否为创新开放市场,而这需要与净零议程的一致性举措同步推进。
能源转型的真正战场,似乎已从实验室和风电场,转移到了监管机构的听证会和政客们的议程表上。当“可持续性”必须包装成“成本节约”才能被市场接纳时,这本身就揭示了这场变革的底色。它首先是一场经济账,其次才是一场环保革命。那些灵活的初创企业已经找到了破局的钥匙,但真正能打开大门的,终究是那些掌握着旧时代规则的守门人。
“清洁能源”与“廉价能源”真的无法兼得吗?如果你所在的行业也面临类似的创新与监管的博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察。
作者:特雷弗·克劳森
来源:无敌浩克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