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些日子听说城郊那家画廊说拆就拆了,推土机进来那晚连个公告都没贴。住在附近的李叔说凌晨三点灯火通明,工人跟做贼似的,东西往车上搬时特意遮了黑布。有人说里面藏了见不得光的东西,有人说只是换个地方继续搞艺术,议论的人多,但没谁敢靠近看。
前些日子听说城郊那家画廊说拆就拆了,推土机进来那晚连个公告都没贴。住在附近的李叔说凌晨三点灯火通明,工人跟做贼似的,东西往车上搬时特意遮了黑布。有人说里面藏了见不得光的东西,有人说只是换个地方继续搞艺术,议论的人多,但没谁敢靠近看。
城管后来发声明说这是正常商业调整,消防验收不合格才拆的。可怪的是,前半月还有游客在那拍照打卡,突然间就成了违建。更奇怪的是那馆长先前还到处说自己"敌人是艺术",现在倒好,连人影都找不着了。有记者跑去他的社交账号,发现早就注销干净。
拆迁照片被人传到网上,有人盯着看残墙上半幅画。画里是个穿白裙子的女人,被铲车刮掉一半脸。底下评论有人说像他们认识的模特,有人说像十年前失踪的画家助手。评论区很快被人删得干干净净,但截图早就在各群组转疯了。
上周我去旧址转了转,地基处有几块画布碎片,捡回家后发现颜色会随温度变深浅。问了学美术的朋友才知这是特殊材料,能记录环境变化。他说这技术本来用在环保监测上,现在倒成了某种痕迹的载体。
城建局刚公示附近要建市民广场,但论坛上有人整夜蹲守直播。有个账号从拆迁开始拍到现在,镜头扫过废墟时总有几秒突然模糊。最离谱的是前几天,某视频平台出现自称前员工的匿名者,放出一堆文件编号和转账记录,说是被开除前备份的。
这事闹得文化局都发了通报,说正在全面排查全市艺术场馆。我堂哥供职的建筑设计院最近接了个保密项目,图纸上全是防监控设计,据说客户给钱特别爽快。昨天路过拆迁地时,发现地下冒出些彩色涂料,像是从地底渗出来的。
2023年有过个调查,显示76%的人觉得艺术空间没了就真没了,但89%的创作者又说作品形式无所谓。这数据本身像场无声的争吵,现在看着那片空白地,倒觉得数据未必准。毕竟街边小卖部电视里,天天在播类似的传闻和争议。
来源:初晴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