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5日上午,长安终于雨过天青,湛社琴文学作品分享座谈会在长安区原柳研会办公室举办。本次座谈会由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主办,长安作家协会协办,来自省内外的8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气氛热烈,与会专家和文朋诗友对湛社琴的小小说集《一弯月儿跌进水碗里》和长篇小说《
10月25日上午,长安终于雨过天青,湛社琴文学作品分享座谈会在长安区原柳研会办公室举办。本次座谈会由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主办,长安作家协会协办,来自省内外的8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气氛热烈,与会专家和文朋诗友对湛社琴的小小说集《一弯月儿跌进水碗里》和长篇小说《小汐流浪记》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会议由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董颖夫和柳研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杨广虎共同主持。董颖夫对大家的到来表示了感谢,并对作者进行了介绍:湛社琴,笔名湛之晴,甘肃省作协会员、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理事、长安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出版小说集《丝路故事》、长篇小说《小汐流浪记》,诗集《大漠魂》《我在长安等你来》等多部作品,作品散见《中华诗词》《星星诗刊》《微型小说月刊》《青年作家》《飞天》《奔流》《鸭绿江》等文学期刊。曾获第四届全国石油职工文化大赛一等奖、全国征文大奖赛二等奖、第八届河北小小说优秀作品奖等……
(湛社琴老师)
作家王海霞朗读了甘肃省作协主席叶舟先生发来的点评和澳门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朱寿桐教授发来的评论。
杨广虎评论:湛社琴《一弯月儿跌进水碗里》与《小汐流浪记》两部小说,具独特创造力,以“梦幻、魔幻”为基调,用碎片式叙事打破传统结构,语言生动且富诗意,将梦幻魔幻与现实生活有机融合,如《小汐流浪记》时空交错,兼具批判与思考。同时也指出其作品存在“冒险”,叙事过碎、结构松散,或影响人性挖掘深度,对读者理解亦有挑战。湛社琴在自己的创作之路上完成了自我突围,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魏宝荣:纵观整部小说集,魔幻与现实相结合的描写、刻画和叙述不胜枚举,且各有特色。创新与重塑是小说技法的永恒话题,不少作者只是说说而已,而湛老师却义无反顾地倾力践行,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难能可贵,可喜可贺。
西安市作协秘书长、长安作协主席张军峰:湛老师是一位恬静不多言语的人,也是一个可以做朋友的人。她没有事不打扰你,有事了很客气地说出她的事,总是不急不躁的样子。她的这一本书题名为《一弯月儿跌进水碗里》,月亮是温情的,不像太阳温度那么高,但是越是薄凉,似乎才能显示它的温度。湛老师人如其文,文如其人。我也出了几本散文集,两本都是和月亮有关——《掬水向月》《月挂东天》,所以我们都是热爱月亮的人。她的这一本《一弯月儿跌进水碗里》我认真读了。因为时间关系在这里就不展开了。分享结尾一点感受。合上书时,仿佛看见那弯月儿仍在水碗里摇晃。它照见了奶奶的小脚,照见了包子的热气,照见了秦岭的雾,也照见了每个读者心中被忽略的诗意。这或许就是这本书最珍贵的馈赠——在奔波的人间,为我们留了一处能“寄养灵魂”的屋檐,让我们知道:平凡生活里,藏着最动人的奇迹。
长安作协副主席张立:湛社琴老师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其实她不仅是长安作家,更是在甘肃、河北等地开过作品研讨会,作品影响广泛。她的《一弯月儿跌进水碗里》是一部举重若轻的作品集。她刻画梦境的作品很多,广度和深度令人惊叹,她以轻盈、魔幻的笔触勾勒多重生活,以有限的篇幅容纳无限的可能。在这部集子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作家对文学形式的娴熟驾驭,更是一个灵魂对世界温柔而敏锐的触摸。
长安作协副主席刘欢:湛社琴的小说语言具有鲜明的诗化特征,常常通过"跃跳性的语言和诗意的隐喻"构建独特的审美体验。她擅长将微小的物象提升至隐喻高度,实现了小小说创作的自我突破。她的作品证明:在有限的篇幅内,通过精妙的隐喻系统和叙事创新,小小说同样能够承载深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培华学院教授崔雅男:在与湛社琴的交往中,她“阳光、博学、诗意、优雅、勤奋”的形象深入人心。作为知心姐姐,她如“湛之晴sunny”般温暖他人;饱读诗书、跨界多职的她,受邀赴港澳高校主讲哲学诗学,尽显博学。她与友人共创六一诗社,诗歌与小说皆饱含诗情画意。更令人钦佩的是她的勤奋,诗社活动、讲座内容总能迅速整理成公众号推送,尽显记者出身的“手快”特质。其小小说集《一弯月儿跌在水碗里》极具特色,《大雪球和小雪人》充满魔幻色彩。作品以儿童与魔幻双重视角,融合乡土与诗意,用“干公鸡”等质朴语言,实现现实与魔幻的无缝衔接,尽显文学魅力。
长安作协副秘书长尉妙英:《小汐流浪记》的主人翁小汐,这个智力超群、能力超强、正义果敢、意志力强大的女性形象,该当是作者内心一个理想高标。我们熟悉的作者湛社琴老师平和、内敛、文弱、不争,我们从小汐身上可以一窥湛老师内心的另一种特质。小汐正是作者对自我身心局限性的一种成功突破,令人感佩而欣慰。201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代表作《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也是一部关于梦境的作品,颁奖词是“以百科全书般的热情和想象力,探索了人类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我们看湛老师的作品,也不乏这样的特点和倾向性。在此,也希望湛老师的作品能受到更广泛的传播与关注。
长安作协副秘书长王小侠:在当代文学的星空中,总有一些作品以其独特的光芒引人注目。湛社琴的《小汐流浪记》竟以其超前的思维,预言了日后肆虐全球的病毒,展现出作者深邃的忧患意识。毛野人这一奇幻形象,既是对传统民间故事的致敬,也是对现代文明中“他者”处境的存在主义思考。
柳研会副秘书长苗晓瑛:我在参加柳青文学研究会活动时与湛之晴老师相识。近期她创作的近八十万字长篇小说《小汐流浪记》问世,这是她二十多年知识积淀,也是她辛勤耕耘的结晶。主角小汐能预知梦境却遭误解,以寻夫流浪为主线,腋下黑痣暗合宿命感,交织出命运无常的底色。作者将儿时记忆、民间传说融入故事,用象征手法把现实议题藏进奇幻叙事,既显童话想象,又具现实穿透力,她借小汐的经历引发读者思索生命价值,是值得细品的佳作。
长安作协评论委员会主任王剑利:要谈湛老师的作品,梦幻是绕不开的话题。可以毫不隐讳地说,没有梦幻,就没有她的长篇小说《小汐流浪记》;没有梦幻,她的小小说集《一弯月儿跌进水碗里》就要逊色许多。湛老师笔下的梦境亦真亦幻,有吸引人的地方,也有让人扑朔迷离之感;既有成人化的成份,又充满了童真童趣。第三点,作者试图将梦境与现实结合起来,这从作品的语言表述和主题吻合上表现出来。其中确实含有让读者似懂非懂的地方,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蓝田作家王博:读湛老师作品,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梦境叙事的本质,它不是给文学添光点彩的装饰,而是人类内心深处意识的直接表达,也就是说,梦境是文学母体的必然。湛老师的创作很难归到科幻或玄幻,它体现了梦幻小说的核心特点“混沌性”。《小汐流浪记》看似散乱,甚至不完整,其实,正是“梦的考古",也就是说,碎片化的梦境叙述正是梦境的本质。
长安作家王选信:读完湛社琴的《一弯月儿跌进水碗里》,我一下子来了精神,感觉心中有光,似乎开悟了。此前读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以访谈形式记录了精神病人对世界的独特认知,探讨正常与疯狂的边界。而湛社琴恰好站在“正常”与“疯狂”的中线上,以极具美感与创新的文字,在梦幻与现实间自如切换,或让二者交融共生,写就一篇篇令人“迷离”的作品。我坚信,湛社琴的文字是在特异状态下写就的——唯有在特定状态中,才能挖掘人的潜能,写出这般异于常人的作品。
长安作协监事长张庆安:我认为每一部小说,都是一个独立的空间体系,作品里的时间空间,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全取决与作者的搭建和取舍。作品的格局境界,是作者格局境界的映射。思想是灵魂,格局是骨架,细节是血肉。湛社琴老师的小说,需要构建其中的神仙体系,基本上是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小说搭建起来的,而科幻小说又需要一套科学理论体系,比如刘慈欣的三体,他就有自己的科学理论体系。湛老师作品里还涉及军事武功等,如把这些不着痕迹糅合在一部作品里,浑然一体,令人拍案叫绝!
作家刘省平朗读了外省作者对这两本书的评论。
宝鸡高级教师李素华 :湛社琴是一个热爱写作的人,她的文学梦源于求学时期。她的创作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代表作是《丝路故事》。《丝路故事》是一个怀揣文学梦的人献给生活最珍贵的礼物。近几年,她的作品以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为主,如小小说集《一湾月儿跌进水碗里》、长篇小说《小汐流浪记》。这样的创作手法灵活,表现力强。情节跌宕起伏,环境切换迅速,意象含义丰富,多角度解读,增强了作品的广度和厚度。 湛社琴心中的精神追求,有些渗透在现实中,有些是理想国的花朵,美好而遥不可及。她把这些追求融进作品中,变成精神营养,以单薄的身躯,强大的心灵,面对现实世界的风风雨雨,纷纷扰扰,思考着个体的命运,国家的命运,也思考着人类的命运,践行着一个作家应有的使命。世间最幸福的事就是追梦人梦想成真,湛社琴做到了,祝愿她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王延利朗诵了王彩维、张明让、陈苍正等人写给湛社琴的诗歌。
湛社琴在致答谢词时说:“我想说的是,在这 100 多万字的故事当中,创作的初心就是试图去重新发现古老的生态与伟大文明的来路与去路,获取今天的力量与担当。我个人以为,《小汐流浪记》《一弯月儿跌进水碗里》的关键词总归还是那一句老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会议期间,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秘书长王正学等文朋诗友给湛社琴赠送了书法和绘画作品,冯宝琴老师演奏了埙曲《坐望》。座谈会上,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最后,董颖夫老师满怀激情地说,近期还将有两位作者的作品要分享,他承诺在传承柳青精神、扶持文学作者的路上继续前行。
参加会议的还有:王炜、金海森、每小平、张培忠、陈苍正、王彩维、赵娟、梁艳华、袁益善、韩荣辉、杨建印、卢小龙、郭育良、卢永信、路桄畅、翟芳、章帆、刘亚平、穆海峰、张明让、杨天良、王甲寅、解亚鹏、吕军保等五十余人。
现场花絮:
来源:长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