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等了三年,国内终于要迎来本田小ADV!”近期,关于新大洲本田ADV150即将上市的消息在骑士圈传开。这款从海外ADV160“衍生”而来的跨界车型,特意将排量缩至150CC以规避购置税,还保留了单缸水冷、双通道ABS等核心配置,预估1.698万-1.798万元
#EO羿欧值不值得买#国内本田ADV150将至:缩缸至150CC避购置税,比海外ADV160少10CC却多了这些优势
“等了三年,国内终于要迎来本田小ADV!”近期,关于新大洲本田ADV150即将上市的消息在骑士圈传开。这款从海外ADV160“衍生”而来的跨界车型,特意将排量缩至150CC以规避购置税,还保留了单缸水冷、双通道ABS等核心配置,预估1.698万-1.798万元的价格,让不少期待小排量ADV的车友直呼“值得等”。
从160CC到150CC:缩缸不是减配,而是“精准适配国内需求”
国内ADV150最受关注的改动,就是将海外ADV160的157CC引擎“缩缸”至150CC——但这并非性能妥协,而是精准贴合国内用户痛点。其搭载的单缸水冷四气门引擎,与本田NS150GX同款(型号SH-EP),技术源自海外PCX160的动力平台,只是通过调整缸径冲程降至150CC,既避开了150CC以上车型需缴纳的购置税(约省1500元左右),又保留了成熟动力的可靠性。
从参数来看,这款150CC引擎实力不俗:最大输出功率12.2Kw、最大扭矩14.4Nm,爆发马力达15匹PS,对比同级别150CC ADV(如雅马哈XT155、光阳KRV150 ADV版),功率和扭矩均领先5%-8%。实际骑行中,低扭表现尤为突出,起步轻快不“肉”,爬坡或载物时动力储备充足;配合本田特调的传动系统,百公里油耗可控制在2.6L左右,加满油(预估油箱容积10L)续航能突破350公里,兼顾城市通勤与小长途摩旅。
比海外版少10CC,却在配置上“更懂国内骑士”
虽然排量比海外ADV160少了10CC,但国内ADV150的配置却针对性升级,尤其是在“安全”和“实用性”上更贴合国内路况。
安全配置直接拉满:前后碟刹+双活塞卡钳是基础,还标配双通道ABS+TCS牵引力控制系统——这套组合在150CC小ADV里并不常见,湿滑路面紧急制动时能避免车轮抱死,砂石路段起步也能防止打滑,对新手或经常跑非铺装路面的骑士格外友好。对比海外ADV160(部分版本仅单通道ABS),国内版的安全保障更全面。
避震系统也偏向“硬核”:前倒置阻尼式双叉(海外版为正置叉),后弹簧式加粗可调双减+气瓶辅助,既能过滤城市路面的颠簸,又能在轻度越野(如碎石路、土坡)时提供足够支撑,坐姿舒适性比传统街车更优,长时间骑行不易腰酸。
外观设计则延续海外ADV160的硬派风格:高耸的风挡(可手动调节高度)、棱角分明的车身护板、裸露的车架与发动机防摔块,搭配全LED光源(前大灯为双灯组设计,夜间照明范围广),既有ADV的“野性”,又比纯越野车型更显精致,日常通勤也不会显得“过于夸张”。
1.698万起?这个价格能“打穿”150CC ADV市场吗?
结合新大洲本田以往车型定价(如PCX160约1.78万、NS150GX约1.58万),以及同级别竞品价格,ADV150预估1.698万-1.798万元的定价,性价比优势明显。
横向对比来看:同配置的合资150CC ADV(带ABS+TCS),价格多在1.8万-2.2万区间(如川崎J150 ADV概念车预估价1.98万);国产150CC ADV虽价格低至1.3万-1.5万,但缺乏合资品牌的动力技术与品控口碑。ADV150以“合资品质+越级配置+免税优势”,刚好卡在1.7万左右的“黄金价位带”,精准击中预算有限但追求可靠性的用户。
两类骑士最适合等这款车:
- 新手进阶党:想从125CC升级到150CC,想要ADV的通过性和颜值,又担心大排量难驾驭——150CC排量+电控配置,上手门槛低,容错率高;
- 实用主义者:既需要日常通勤的便捷,又想周末跑轻度越野或周边游,还在意用车成本(购置税、油耗、保养)——ADV150的“一车多能”和低使用成本刚好契合需求。
目前,新大洲本田尚未公布ADV150的具体上市时间(预计2025年底或2026年初),但从经销商透露的信息来看,新车已进入路试尾声。对于期待小排量合资ADV的骑士来说,这款“缩缸却不减配”的车型,或许会成为2026年150CC市场的“黑马”——毕竟,能花1.7万左右,买到一台带本田技术、双ABS+TCS、还能省购置税的硬派ADV,这样的机会并不多。
来源:升升好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