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越外网爆发骂战,却都拿中国说事情!只抄到中国文化的皮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1 18:29 1

摘要:外网近期的一场骂战看得人五味杂陈:韩国与越南网民因一桩外交丑闻互撕到破防,却在争执最激烈时,双双把中国拉作 “评判标尺”,用带着中国印记的标签攻击对方,这场闹剧的背后,藏着两国多年来 “想逃离却又依赖” 的文化困局,比丑闻本身更值得深思。

外网近期的一场骂战看得人五味杂陈:韩国与越南网民因一桩外交丑闻互撕到破防,却在争执最激烈时,双双把中国拉作 “评判标尺”,用带着中国印记的标签攻击对方,这场闹剧的背后,藏着两国多年来 “想逃离却又依赖” 的文化困局,比丑闻本身更值得深思。

10 月 21 日,韩联社披露了一个迟来的消息:9 月某场韩越安全对话晚宴上,越南国防部副部长对韩国国防部女公务员实施了侵犯与语言骚扰。

来源网络

要知道,当时两国正处于军事合作升温期,韩国刚向越南赠送轻型护卫舰,还达成了火炮出口协议,这般 “蜜月期” 里闹出丑闻,瞬间点燃了舆论火药桶。

骂战的升级速度远超想象,双方的攻击逻辑却截然不同,韩国网民率先以 “恩人” 姿态发难,一边质疑事件曝光的滞后性,一边甩出经济数据施压。

韩国对越南投资约超500 亿美元,在他们眼中,越南此举是典型的 “恩将仇报”,越南网民则直击韩国的历史软肋,不仅怒斥其 “千年藩属国” 的过往,更直指事件是韩国设下的 “武器销售陷阱”。

随着争论激化,战火彻底烧向文化领域:韩国人指责越南 “偷窃中秋文化”,越南人立刻反呛其 “文化源头在外”,污言秽语中,最荒诞的一幕出现了 —— 两国都把中国当成了攻击武器。

韩国人嘲讽越南 “被宗主国称作猴子”,越南人则回敬 “棒子称号才是你们的底色”,仿佛得到中国的 “负面认证”,就能证明自己更高贵。

这场景恰恰戳破了两国最拧巴的矛盾:这些年他们都在拼命 “去中国化”,韩国将端午祭申遗,试图割裂与中华文化的关联;越南修改历史教材,刻意弱化千年文化影响,可真到了需要证明自身 “优越性” 的时刻,却不约而同地拾起中华文化标尺,这种依赖早已刻进骨子里。

细究起来,双方争执的焦点都绕不开中国印记。“棒子” 一词源于清末民初的特殊历史背景,“猴子” 则是流传已久的贬义标签,如今却成了韩越互撕的 “利器”。

就连吵得最凶的中秋文化归属,答案本就明确 —— 早在唐朝,中秋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就已成型,后经文化交流传入朝鲜半岛与越南,韩国的秋夕、越南的中秋虽有地域特色,根源却清晰可考,韩国硬争 “首创权”,本质是想抢夺文化话语权,可惜历史无法篡改。

更讽刺的是,这种依赖不止于文化层面,韩国对越南的 500 亿美元投资中,不少产业链环节依赖中国供应链;越南的传统节日、民俗习惯,骨子里仍是中华文化的变体,就像这场骂战,若真彻底与中国切割,他们连攻击对方的 “武器” 都将失去。

如今骂战渐歇,却没有赢家。韩国没能证明自身 “占理”,越南也未洗清 “质疑”,反而将深层的文化焦虑暴露在全世界面前,两国总想在文化上 “自立门户”,却始终找不到比中华文化更稳固的参照系,只能在 “逃离” 与 “依赖” 间反复撕扯。

其实真正的文明自信,从不需要靠贬低他人或借外力佐证,中国从未想过当谁的 “裁判”,但韩越网民的拉扯,恰恰说明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从不是刻意就能抹去的。

这场闹剧终会落幕,但那份拧巴的文化矛盾若找不到解方,未来恐怕还会闹出更多笑话,毕竟,文化认同的根基,从来不是靠 “切割” 建立的。

来源:万物喵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