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板凳会丨解疙瘩 办实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1 18:01 1

摘要:扎根乡村,履职担当。村里的工作,藏在家长里短的牵挂里,也显在矛盾纠纷的调和中。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正是村民最在意的事。今天的村头板凳会,三位到村任职选调生想和大家聊一聊:初遇矛盾如何破冰、利益纠葛怎样平衡、日常相处如何走心。

扎根乡村,履职担当。村里的工作,藏在家长里短的牵挂里,也显在矛盾纠纷的调和中。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正是村民最在意的事。今天的村头板凳会,三位到村任职选调生想和大家聊一聊:初遇矛盾如何破冰、利益纠葛怎样平衡、日常相处如何走心。

主持人:周晶

本期嘉宾:

潘 磊 江苏省靖江市季市镇花家村党支部副书记

王 霞 海南省万宁市长丰镇南联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许淑玉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城南镇潘岗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主持人:刚到村里时,遇到的第一起村民“家常矛盾”是什么?当时是怎么让大家愿意听你说的?

潘磊:刚到村不久,我就遇上村民老陈因秸秆处理与村干部起争执的事。秋收后老陈嫌秸秆处理麻烦,想就地焚烧,村干部劝阻时两人情绪都很激动。我没直接指责,搬了凳子坐在他家门口拉家常,从今年收成聊到秸秆焚烧的危害。我拿出政策文件和宣传册,用通俗的话讲要求,还举了附近村子焚烧引发火灾、影响空气质量的例子。得知老陈担心秸秆没人收、耽误下季播种,我和村干部一起想办法,通过“秸秆还田+回收”的方式,帮他解决了难题。

王霞:陈阿公和黄阿婆两家的土地纠纷,吵了半年没消停,既伤和气又误农活。刚到村的我,跟着村干部连续两周泡在两家,蹲在门槛上拉家常,从当年互帮互助的旧情聊到如今争地的不值;凑在村委会促膝谈心,耐心听两家倒苦水、说诉求,梳理矛盾症结。我们一边共情他们的心里事,一边拿着土地确权文件慢慢解释,还找来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帮忙劝说。终于,两家握手言和,僵持许久的结解开了。

许淑玉:村里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时,安置小区部分村民因舍不得花坛里栽种的瓜果蔬菜,担心整治后没了“菜园子”,对整治工作产生抵触情绪。我和村干部一起,先上门倾听大家的顾虑,再通过开座谈会讲清整治后的环境改善、组织大家集体观摩示范小区、发动党员带头清理等方式,用耐心细致的沟通赢得了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主持人:处理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矛盾时,难免会有一方不理解甚至抵触,你是如何平衡“公平原则”和“人情温度”,让矛盾双方都能接受的?

许淑玉:我们做环境整治,村里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持反对意见的村民们,观念里虽然已经实现了“拆迁上楼”,但多数老人在田里操劳了大半辈子,楼下那几分菜地,不仅关乎他们的餐桌,更是一种融入骨血的习惯。我们在接触时尽量用“软协商”的办法,让对方感受到我们做好人居环境整治的决心。我和村干部带着村民代表参观附近村落的示范小区,让村民们直观感受到小区环境美化后的舒适与温馨,结合座谈会上向村民们讲解的环境整治优势与整治前后的效果对比,不少村民看着对比图心动了,态度渐渐松动。

潘磊:村里两户村民因宅基地边界纠纷互不相让,险些动手。我和村干部先稳定双方情绪,承诺公平处理。随后查阅宅基地档案,找出原始规划图纸与登记资料,明确法定边界。我们邀请村里威望高的老党员、老干部组成调解小组,一同到现场实地测量。过程中,我耐心倾听诉求、解答疑问,还从邻里和睦角度劝说双方各退一步。最终,详实依据与真诚沟通打动了双方,他们认可测量结果并达成和解,既守了公平,又兼顾了情谊。

王霞:我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村民符某家养猪卫生不达标,刺鼻臭味影响邻里生活,不少人通过12345热线等投诉。我和村干部第一时间上门核实,一边耐心向符某讲明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倾听他的实际困难,一边从邻里和睦角度劝说双方各退一步。最终达成协商:这批猪出栏后停养,若后续再养需建好三级净化池、完善排污设施。我们既遵守环境整治的硬规矩,又顾及村民生计的实际情况,让治理既有力度也有温度。

主持人:除了明确的矛盾纠纷,村里的“家长里短”更需要长期维系,你平时会通过哪些小事拉近和村民的距离,让大家有事愿意主动找你商量?

王霞:村民们客气地叫我“书记助理”,却总有一层无形隔阂。我知道,得用实招融入村里。为了联系群众,我特意制作“连心卡”,上面印上姓名、电话和职责贴到每户显眼处,帮低保户申请过冬物资、给行动不便的卓大爷挑水、为困难学生争取资助、调解邻里琐事,信任在点滴实事中慢慢建立。中秋时我组织猜灯谜、做灯笼等“闹”中秋活动,平时和村干部带党员开展爱老敬老服务,还推行“积分制”:村民搞卫生、做公益、简办红白事能攒积分,兑换大米等生活用品。符大姐兑到大米笑着说:“打扫卫生还能换东西,以后更要保持!”如今,村民只要有事都愿意主动找我商量。

许淑玉:初到村里,我是村民眼中年轻的“外地小孩”,虽然对这个村不熟悉,但会点手机操作的“技术活”,所以遇到“技术”问题总会下意识地找到我。种粮大户彭大叔在农安康系统生成草莓种植溯源码时无从下手,我便带着他找到管理员一步步操作完成;村民们需要在手机上进行医保缴费、土地二轮延包网签,我便利用手机领着他们操作。也许这些系统对年轻人来说简单易懂,但对于老年人却是难上加难,正是在处理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中,拉进了我与村民的距离。

潘磊:我落实镇里“三到三帮助”方案,每日入户走访往村民家跑,帮着代办医保缴纳、补贴申请,耐心听大家吐心声、疏导堵心事儿。我走访撞见村民在地里忙活,就挽起袖子搭把手,锄草、摘菜的空档拉家常,把他们的难处、诉求一一记在本子上,转头就加急办。村里办文艺活动,我忙着搭舞台、凑节目,跟着大伙一起热闹。平时还参加镇里的“政训”和后备人才培训,学沟通技巧、现场解纷方法,把“少讲官话、多唠土话”落到实处。一来二去,他们真把我当自家人看了。

主持人:村里事务繁杂,除了矛盾调解,还会有政策落实、产业发展等工作,你是如何区分“矛盾处理”和“日常事务”优先级的?

潘磊:我用“清单化+台账制”兼顾事务与矛盾:上班先列详细日计划,按轻重缓急明确任务节点,预留弹性时间处理突发纠纷。简单口角误会当场调解,宅基地、经济纠纷等复杂问题,先安抚情绪再约定调解时间,不打乱重点工作。建台账记录每日事务与纠纷,定期总结优化,确保工作按时推进、村民诉求及时回应。

许淑玉:我觉得基层工作就像“耕耘”加“排雷”,日常事务要稳推,矛盾处理得留余地。每周跟着村委会调度会明确重点,把材料上报、常规事务、矛盾隐患都列在办事大厅小白板上,分清轻重缓急,给重点工作留好“专属时间”。遇上突发矛盾,先靠网格化下沉,让网格员、包片干部发挥熟悉村情的优势,当好“信息员”“调解员”,拉村民坐下喝杯茶平复情绪;要是我处理不了又没人在岗,就把诉求记下来,能办的马上办,办不了的第一时间交接,绝不让村民吃“闭门羹”,总让大家觉得“屋里有人”。

王霞:我靠“时段划分+专属记录”平衡村务与纠纷:每日到村先花十分钟理任务,把政策宣传、项目跟进等固定工作,安排在精力集中时段,再留弹性时间应对突发情况。村民诉求分类处置,情绪激动的请进调解室喝水沟通,复杂问题就明确约定具体时间。设计“每日工作纪实表”,记下事项、矛盾与次日计划,靠复盘优化让村民“找得到我、办得成事”。

作 者 | 周晶

编 辑 | 刘琼

如需转载本微信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稿件来源、作者;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微信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聚焦三农工作队伍聚力乡村振兴战略

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xcgbbtg@vip.163.com

来源:乡村干部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