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湘潭大学宿舍投毒案”罪犯周立人已于10月31日被执行死刑。案件要追溯到2024年4月3日,周立人因琐事积怨,向室友共食的麦片罐中投入秋水仙碱粉末,导致一名室友中毒身亡。时间回到2023年6月,周立人调入湘潭大学琴湖学生公寓10栋608室,
2025年10月31日,随着死刑的执行,湘潭大学宿舍投毒案画上句号。一罐有毒麦片,两条人生道路,三个年轻生命,在这起悲剧中无可挽回地改变。
记者从湖南湘潭相关部门获悉,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湘潭大学宿舍投毒案”罪犯周立人已于10月31日被执行死刑。案件要追溯到2024年4月3日,周立人因琐事积怨,向室友共食的麦片罐中投入秋水仙碱粉末,导致一名室友中毒身亡。时间回到2023年6月,周立人调入湘潭大学琴湖学生公寓10栋608室,与张某某、周某某成为室友。他们都是2022级的硕士研究生,本该拥有光明的未来。共处一室,关系却日益紧张。日常生活中,周立人与室友因卫生打扫、开窗通风、作息时间等问题屡次发生争执。2024年3月底,矛盾升级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张某某生前在日记中吐露心声:“上学期结束来了一个新室友,是近段时间一切痛苦的根源。”他形容周立人“非常自信,没有边界感”,喜欢输出观点教育别人,甚至点评他的水杯太“女性化”,爱喝的饮料太便宜。2024年4月3日,导火索被点燃。周立人得知两名室友已向学校申请将他调离寝室,不满情绪爆发。
案件细节令人心惊。早在2024年1月,周立人就已从网上下载了大量关于秋水仙碱的资料,并购买了这种剧毒物质藏于寝室衣柜中。周立人大学本科就读生物工程专业,所学内容涉及秋水仙碱。他利用专业知识,选择了这种能够致命的物质。投毒后,张某某在4月7日食用麦片后出现严重呕吐症状。可悲的是,在张某某毒发抢救的關鍵时期,周立人选择了刻意隐瞒真相,这一行为直接延误了救治时机。4月13日,张某某经抢救无效死亡。医院死亡记录显示,死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但当时“病因的诊断仍不明确”。直至一审开庭,家属才得知毒物是秋水仙碱。
2025年4月7日,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本案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周立人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法院经审理认为,周立人“为泄私愤,向寝室内两名室友共食的罐装麦片内投放剧毒物质,致张某某一人死亡,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一审后,周立人提出上诉。2025年7月11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审理此案。二审时,周立人否认预谋杀人,其辩护律师认为一审量刑过重。他当庭辩称购买秋水仙碱是为了“给自己制作预防痛风药物”,投毒则是“想做人体实验”。然而,检方指出,周立人案发前下载了百余篇秋水仙碱相关论文,且投放的秋水仙碱含量远超致死量。这些证据最终未被二审法院采信。2025年8月14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最高人民法院最终核准了死刑判决。
这起案件折射出高校宿舍管理的隐忧。湘潭大学多名学生反映,不同专业学生混寝在该校研究生中并非个例。开学前学生可在系统中选择寝室和床位,但若中途有人退寝,会有新室友随机补入。
更值得关注的是宿舍生活中的边界意识。四川和光临床心理学研究院理事长姜启壮分析:“宿舍本质是具有私密属性的公共空间,建立并遵守共同认可的秩序准则是和谐共处的前提。”
他指出,当代大学生普遍权利意识强烈,但若过度伸张个人权益或价值观,忽视他人边界,冲突便难以避免。在宿舍这种狭小空间里,情绪无处缓冲,矛盾更容易升级激化。案件中一个细节令人唏嘘:张某某已通过司法考试,曾写下:“我有多喜欢法律呢,希望有一天,我有资格对他(法律)宣誓就职。”而投毒者周立人,据其本科同学回忆,曾经是“比较开朗的人”,喜欢运动,曾获得辩论赛冠军。执行死刑的消息传出后,网民评论几乎一边倒地支持法院判决。法律专家指出,此类案件的处理表明了司法系统对校园安全的零容忍态度。高校宿舍管理问题随之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不同生活习惯的年轻人如何共处一室,需要更多的理解与包容。张某某的姐姐在一审后曾表示:“这个结果应该可以告慰他。”如今,案件终于画上句号,但两个家庭和整个校园的伤痛,仍需时间慢慢抚平。
来源:溪旁捉小虾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