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鲁大地上有这样一所“文物医院”,你或许没有听过它的名字,但多半在博物馆里见到过从这里“重获新生”的文物,它就是山东省文物保护与修复鉴定中心。近日,赫士袍服正在这里进行修复,记者对山东省文物保护与修复鉴定中心进行了探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文璇
齐鲁大地上有这样一所“文物医院”,你或许没有听过它的名字,但多半在博物馆里见到过从这里“重获新生”的文物,它就是山东省文物保护与修复鉴定中心。近日,赫士袍服正在这里进行修复,记者对山东省文物保护与修复鉴定中心进行了探访。
工作人员对赫士袍服进行修复。李文璇 摄
走进中心的现代化实验室,傅里叶红外显微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仪等“高精尖”设备整齐排列,这些“文物CT机”正为每件文物做着细致“体检”。一旁的无机质文物保护部中,青铜镜、唐三彩的碎片正被拼接、加固;有机质文物保护部里,书画、纺织品在专业人员手中进行脱酸、修补。
据了解,中心成立十年来,已管理实施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预防性保护等项目800余个,其中“山东沂南河阳社区墓地出土纺织品保护修复项目”“长清灵岩寺彩塑罗汉像保护修复项目(一期)”先后荣获“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
山东省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建设了现代化实验室。李文璇 摄
在文物保护一线,中心的工作人员始终与时间赛跑。据山东省文物保护与修复鉴定中心主任王斌介绍,他们正在对我省一大批重要遗址出土文物进行修复。目前已启动泰安市博物馆漆木器类文物、高密市博物馆馆藏金属文物、青岛市博物馆馆藏石佛造像须弥座、赵家徐姚墓地出土青铜器、济南市大辛庄遗址出土青铜器、山东单县博物馆馆藏古籍等多项保护修复项目。正在实施莒县小桃园出土漆木器和铜器、鄄城出土古船、济南章丘出土陶质文物、济南市博物馆馆藏书画、邹城李裕庵墓出土纺织品、樊家遗址出土文物、元代济南王张荣墓出土文物等保护项目。顺利完成滕州汉画像石馆馆藏金属文物、齐文化博物院藏三件一级青铜器文物、东营市历史博物馆馆藏书画、荣成出水木船舵等本体保护修复项目以及文物保护修复工场预防性保护项目。
不仅如此,他们还精心编制临沂考古出土简牍棺椁等饱水文物、青州地区出土青铜器、东营市历史博物馆馆藏书画的保护修复方案,为2026年15个新项目埋下“伏笔”,让每一件受损文物都能得到“科学救治”。
另据介绍,2025年4月,国家文物鉴定区域中心(济南)、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山东管理处在省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揭牌。未来,中心将整合全省的文物鉴定资源,打造集文物鉴定、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来源:齐鲁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