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欧洲边境着实热闹不起来,白俄罗斯往立陶宛边境放了不少气球,直接致使航班停飞、边境紧急关闭,这事儿在国际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最近欧洲边境着实热闹不起来,白俄罗斯往立陶宛边境放了不少气球,直接致使航班停飞、边境紧急关闭,这事儿在国际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这些气球可不是小打小闹的玩具,个头跟大型汽车差不多,表面上说用来走私香烟,可实际带来的航空安全隐患,让不少国家捏了把汗。
各国情报机构现在都在忙着调查,好好的怎么突然冒出这么多气球,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门道。
作为直接受影响的国家,立陶宛的反应那叫一个迅速。
先是总理英加・鲁吉涅涅确认,要无限期关闭与白俄罗斯的边境,紧接着在周二,也就是欧盟分发联合声明草案的当天,立陶宛还首次针对这些气球启动了防空措施。
立陶宛这么紧张也能理解,毕竟边境线就在那儿,这些不明意图的气球飘过来,换谁都得提高警惕。
立陶宛外长凯斯图蒂斯・布德里斯直接把这事儿定性为“混合战争”手段,还呼吁欧盟赶紧加强联合防备,再对白俄罗斯搞一波新制裁。
可这边立陶宛急得上火,白俄罗斯那边却一脸无所谓。
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直接否认有不当行为,说欧盟这是“小题大做”。
本来想说白俄这回应有点敷衍,后来发现这也符合它一贯跟欧盟对着干的姿态。
毕竟这些年,白俄和欧盟的关系就没怎么顺过,之前就被指控把非法移民“武器化”,现在又来这么一出,双方的矛盾只能越来越深。
事件发生后,欧盟本来想以27个成员国的名义发表联合声明,明确谴责白俄罗斯这事儿是想破坏欧盟稳定。
欧盟这想法挺合理的,遇到外部问题“抱团”总比各自为战强。
可谁能想到,匈牙利偏偏在这时候站出来拆台。
据Politico报道,匈牙利在闭门谈判里一个劲儿游说,就是反对公布“白俄罗斯气球飞行旨在破坏欧盟国家稳定”的评估结论。
这一下,联合声明草案直接陷入停滞,多日没进展。
其实熟悉欧盟的人都知道,匈牙利这不是第一次“唱反调”了。
今年8月,俄罗斯空袭乌克兰,连欧盟驻基辅代表处都受了损,匈牙利愣是拒绝签署谴责声明,最后那份声明只能靠其余26个成员国名义发布。
之前反对对俄能源出口新制裁、否决乌克兰入盟申请,匈牙利的操作一直挺让人意外。
匈牙利为啥非要这么做?个人觉得核心还是利益和立场问题。
一方面,匈牙利在能源上对俄罗斯有依赖,自然不想过度得罪俄方,毕竟白俄罗斯是俄罗斯的亲密盟友,这层关系摆在这里。
另一方面,欧尔班政府的民粹主义政策,让它在对外关系上更愿意保持独立立场,不想轻易被欧盟的整体安排绑住手脚。
如此看来,匈牙利的选择虽让欧盟为难,却也有它自己的考量。
这事儿也暴露了欧盟的老问题:想推动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可成员国各自的小算盘太多。
每个国家的利益诉求不一样,遇到关键问题自然难以达成一致。
立陶宛这些和白俄接壤的国家,面临的安全压力更直接,肯定希望欧盟态度强硬,但有些国家担心冲突升级,想法就相对谨慎。
这种分歧让欧盟在应对外部挑战时,总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其实白俄和欧盟的矛盾早就埋下了伏笔。
除了移民问题和这次的气球事件,双方在能源、人权等多个领域都谈不拢。
欧盟动不动就对白俄实施制裁,白俄也用各种方式反制,你来我往之下,关系只能越闹越僵。
就像2021年的移民危机,白俄开放边境让中东移民涌入欧盟,直接引发波兰、立陶宛等国的边境冲突,那次的影响至今还没完全消散。
截至目前,匈牙利和立陶宛驻欧盟的常驻代表机构都没回应置评请求,欧盟能不能就这事儿达成一致,还不好说。
如果匈牙利一直不让步,欧盟可能只能换个思路,比如让部分成员国联合行动,或者通过其他渠道对白俄施压。
这次的气球事件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欧盟内部的分歧,也让外界再次质疑欧盟的团结和决策效率。
欧盟想实现真正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怕是还有不少坎要过。
而白俄和欧盟的关系,经过这事儿,未来的互动态势只会更值得关注。
毕竟地缘政治这盘棋,牵一发而动全身,谁也不知道接下来还会有什么变数。
来源:史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