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人们,最近咱村口的老槐树下天天聚满了人,话题就一个——养老金。我家隔壁张大爷揣着磨得边儿都卷了的社保卡,蹲在石墩上扒拉手指头算:“每月184块,买袋50斤的大米65,一桶油50,剩下的钱够买两斤肉,要是感冒抓副药,这个月就紧巴了。”说着就掏出收音机,里面正播
家人们,最近咱村口的老槐树下天天聚满了人,话题就一个——养老金。我家隔壁张大爷揣着磨得边儿都卷了的社保卡,蹲在石墩上扒拉手指头算:“每月184块,买袋50斤的大米65,一桶油50,剩下的钱够买两斤肉,要是感冒抓副药,这个月就紧巴了。”说着就掏出收音机,里面正播“十五五”规划提养老金的事儿,他抬头问:“你说咱这钱,明年能涨到500不?”
说实话,张大爷这疑问,也是1.7亿农民的心事。现在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平均才250来块,中西部好多村跟咱这儿一样,刚过200元线。可再看新闻里说的江苏苏州,都给到705元了,这差距让张大爷总念叨:“都是农民,咋差这么多?”我跟镇上社保所的小李聊了聊,又问了村里会计,今天跟大家掏掏实底——2026年想涨到500元,难,但也不是没盼头。
先跟咱说实在的:3个坎儿,让500元难落地
不是我泼冷水,就咱村这情况,明年想领500元养老金,得跨过三道坎。
第一道坎:钱从哪儿来?村里会计跟我说,咱镇去年财政收入才8000多万,光修水泥路、补学校就花了6000万,剩下的钱连给五保户买过冬煤都得挤。往上说,2025年中央给城乡居民养老的补助已经4100亿了,要是全国都涨到500元,得再多拿5400亿——这钱相当于咱县30年的财政收入,哪那么容易凑?
第二道坎:地区差太大。小李说,去年上海的基础养老金都1555元了,云南还有地方守着143元的最低标准。就咱河南,郑州能给到330元,咱县却只能补到184元,为啥?县财政兜不住啊!村里修路时,会计就跟我叹:“不是不想给老人们涨,是真没钱,连村卫生室的药钱都得按月结。”
第三道坎:“逐步涨”不是“一步跳”。前两年咱这养老金每年就涨20元,从144涨到184。按这节奏,2026年顶多能到200出头,就算县财政再补点,撑死230元,离500元还差着一大截。更别说咱村7成老人选的都是每年200元的最低缴费档,缴15年,个人账户每月才领25元,加起来刚过200。
别灰心!这俩事儿,让张大爷心里有了底
虽说明年到不了500元,但最近俩事儿,让张大爷的眉头松了点。
头一个是邻县的例子。跟咱同属河南的淅川县,去年靠村里的猕猴桃合作社赚了钱,从集体经济里拿出一部分补养老金,现在当地老人每月能多领40元,加上基础的210元,就有250元了。小李说,现在不少地方都在学这招,靠合作社、光伏项目补养老,咱村要是明年的花生加工厂能开起来,说不定也能沾光。
另一个是村里王婶的事儿。王婶五年前听劝,选了每年3000元的缴费档,政府每年还补300元。今年她满60岁,第一个月就领了520元——基础养老金184,个人账户336。她跟张大爷说:“当时多缴钱心疼,现在看来值了!”现在村里好几个老人都打算明年提高缴费档,会计说镇里还额外给补贴,缴5000元档的话,政府一年补500,比存银行划算。
小李还跟我透了个信:“十五五”期间中央会加大补助,到2030年,像咱这样的中西部农村,基础养老金有望接近400元,要是再选个中高缴费档,每月领500元真不是梦。
张大爷的收音机,现在录满了养老新闻
昨天我路过老槐树下,看见张大爷正给大伙儿讲王婶的事儿,手里的收音机里存了好几条养老政策的新闻。他跟我说:“明年到不了500也没事,只要年年涨,咱多缴点,以后总能领得多。”
家人们,你们村里现在养老金能领多少?有没有人跟王婶一样选了高缴费档?评论区跟咱唠唠,要是有啥缴费补贴的好政策,也跟大伙儿分享分享,咱一起盼着日子越来越好!
来源:灼见时文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