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践行“大侨务”观念 引侨回归助力乡村振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1 15:29 1

摘要:闽北山川秀丽,人文荟萃,为中原文化进入福建的走廊,拥有超过四千年的城市历史,享有“闽邦邹鲁”的盛誉,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始终镌刻在闽北儿女的身上。近年来,南平聚力探索山区打好新时代新“侨牌”的新路径,久久为功将侨界“爱国爱乡”情怀转化为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

闽北山川秀丽,人文荟萃,为中原文化进入福建的走廊,拥有超过四千年的城市历史,享有“闽邦邹鲁”的盛誉,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始终镌刻在闽北儿女的身上。近年来,南平聚力探索山区打好新时代新“侨牌”的新路径,久久为功将侨界“爱国爱乡”情怀转化为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唤起乡愁,把侨亲引回来

“离乡再远,根永远在这里。”这是张青兰在新加坡打拼二十载后最深的感悟。2018年,弟弟带她回访高峰村时,漫山杨梅无人打理、村民守着绿水青山却难寻出路的景象,让她彻夜难眠。最终,她不顾新加坡亲友劝阻,带着200多万元积蓄回乡,一头扎进了杨梅园的建设改造中。

张青兰的“归巢”,正是南平市委统战部以乡情为纽带,通过精准宣传成功唤起海外游子乡愁、引导他们返乡创业的生动缩影。

为有效建立并拉紧这种情感联结,南平市委统战部深耕“两号一栏一会”宣传矩阵,创新打造“侨小宣”工作品牌,持续向海外推送家乡发展变化与乡情资讯。同时,积极拓展外宣渠道,联动欧洲华文电视台、华人头条等海外媒体,制播《“侨”见南平》双语宣传片,并成功推动考亭书院获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与暨南大学共建港澳台侨青年国情教育基地,系统构建起一个覆盖广泛、富有感染力的“乡愁”引力场。

“我是通过亲戚转发‘侨小宣’的信息,了解到家乡的扶持政策,也是冲着报道里的青山绿水回来是。刚回来时啥也不懂,是科特派专家手把手教嫁接技术,村‘两委’帮着协调土地流转,这些支持让我敢放手干。”张青兰回忆说。

不仅如此,南平还通过举办“闽北籍海外新生代研习营”“海外侨胞南平行”“侨家乐福建美食文化交流活动”等品牌活动,以及聘请海外招商大使,推动茶文化、竹文化亮相国际舞台等举措,为宣传闽北文化,吸引海外侨胞返乡研学考察、投资兴业搭建了平台。

在这一氛围带动下,张青兰也在高峰村办起了“杨梅文化节”“茶文化体验日”,让游客在采摘、品茗中感受乡村魅力,去年仅此一项就带动增收50万元,成功将个人的“归巢”故事,续写为助力家乡发展的佳话。

贴心服务,助侨商健康发展

“这样的活动为侨商与本地企业搭建了高效的对接平台,有力推动了南平特色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在“福品销全球”南平站暨“南平好物卖全球”供需对接会上,吉尔吉斯斯坦侨商巫旺珠深有感触地说道。

巫旺珠的获得感,源于南平以机制创新为抓手,系统构建的服务侨企发展新生态。当地持续开展“侨资企业服务年”行动,不仅成立全国首个新阶人士侨联、首个外省商会侨联,还实施统战系统干部挂钩联系侨企机制,为侨胞回乡投资创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金融支持方面,南平与厦门国际银行合作推出“侨e贷”等普惠金融产品,截至目前相关业务总量已达4.94亿元,精准化解了侨企普遍面临的融资难题。同时,法治护航同步跟进,市侨联与市中院通过案件协调座谈会等机制,积极维护侨界群众的合法权益,营造了安心经营发展的法治环境。

服务的内涵不止于“引进来”,更体现在助力侨企“走出去”的全球布局。南平市委、市政府领导率团出访法国、比利时、日本、意大利等国,推动在西欧、东南亚布局海外仓,支持“武夷山水·茶空间”落地俄、日、韩、法等7国。持续开展“网络名人看武夷”等各类活动,推动建阳建盏、松溪版画、浦城剪纸等一系列文化符号借助侨胞网络突破时空限制,为本土产业打开国际视野。

作为这一服务体系的亲历者与推动者,海外招商大使、意大利华人服装行业协会第一常务副会长邱伟表示:“我始终致力于在海外积极展示武夷茶文化,希望让更多国际友人了解家乡的优秀产品。”今年1月,南平市侨联在欧洲、非洲、美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聘任了邱伟在内的8位闽北籍侨领为首批海外招商大使,并组织他们实地考察“武夷山水”品牌与重点产业,将乡情资源转化为助力家乡发展的合力。

搭建平台,把侨力凝聚起来

“没种吊瓜的地方有谢特派,种了吊瓜的地方更有谢特派。”这句朴实的夸赞,是南平吊瓜农户对“侨特派”谢从寿及其团队工作的认可。

近年来,南平深化拓展科技特派员机制,创新打造“侨特派”工作平台,引导侨界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一批以谢福鑫、谢从寿、卢璋、周胡斌等为代表的“侨特派”典型涌现出来,他们带动归侨侨眷推广葡萄、香榧、吊瓜等特色作物,累计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超6亿元。如今,“侨特派”的作用已从技术指导延伸至资源整合。他们借助市场机制,推动科技人才与农村资源深度联结,将电商思维、短视频宣传、农旅融合等新业态引入闽北,持续做强本地“土特产”,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建阳区徐市镇南槎村村民陈久乐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福建省第一批省级科特派、新加坡侨眷谢从寿(左)现场指导农民种植吊瓜

在项目引领方面,2023年以来,南平推动国家级台创园、武夷山香江茶人小镇等重点项目落地,助力本土产品对接粤澳葡语国家食品供应链中心,带动侨界投资逾30亿元。侨胞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更有新视野与新渠道。在“福品销全球”南平站暨“南平好物卖全球”供需对接活动中,来自美国、意大利、匈牙利等地的侨商与本地侨企代表共聚一堂,为“南平好物”出海建言献策,内容涵盖市场拓展、技术合作与渠道建设等多方面。

与此同时,南平积极搭建宗亲恳亲、慈善公益等多元平台,激发侨胞爱国爱乡热情,团结引导海内外侨胞积极开展公益事业。如支持浦城章氏、邵武黄氏等宗亲社团开展港澳台侨恳亲联谊活动,助力打造“仁善侨心苑”“黄屯侨心桥”等侨界慈善载体。通过建好、用好这些平台,有效引导侨界人士在 送医送学、帮困解难等公益服务中反哺桑梓,不仅传递了侨界温暖,更在实践中凝聚起服务家乡建设的强大合力。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