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攻入乌东重镇红军城!乌克兰再延长战时状态和总动员令90天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1 16:06 1

摘要:黑海塔尔汉库特角附近的海面,一艘5.5米长的无人艇突然抬升,一枚导弹呼啸而出,俄军米-8直升机瞬间冒起黑烟,飞行员在无线电里嘶吼“砰的一声,我被击中了”,这段被乌军截获的通话,成了战争形态改变的直接见证。

Ai主播讲新闻

黑海塔尔汉库特角附近的海面,一艘5.5米长的无人艇突然抬升,一枚导弹呼啸而出,俄军米-8直升机瞬间冒起黑烟,飞行员在无线电里嘶吼“砰的一声,我被击中了”,这段被乌军截获的通话,成了战争形态改变的直接见证。

这事发生在去年12月31日,乌克兰用Magura V5型无人艇创下“无人艇击落直升机”的首例,印度《欧亚时报》随后证实,另一架俄军直升机也在攻击中受损,芬兰国防分析师乔尼·阿斯科拉直言这是“现代海战的里程碑”。

没人想到无人装备会以这种方式“反杀”,Magura V5本是自杀式无人艇,巡航速度40公里每小时,作战范围800公里,之前主要用来偷袭俄海军基地,2024年它就击沉过俄军护卫舰、登陆舰等4艘舰艇,逼得黑海舰队不得不退守远海。

俄军之前压根没把这当回事,觉得无人艇没还手之力,常用直升机挂着机枪和火箭弹居高临下打击,直到乌军在无人艇上装了R-73空对空导弹,这款原本是米格-29战机的武器,能锁定75度范围内的目标,射程还超过直升机的武器,2024年5月俄军曾击毁过一艘改装原型艇,却没放在心上,现在终于吃到了大亏。

天空中的对抗更激烈,10月26日凌晨,101架俄军无人机扑向基辅,乌军拦下90架,还是有3人被炸死,其中6个是孩子,央视新闻10月28日的通报更具体,27日一晚俄乌就互相投射几十架无人机,拦截与突防的数字每天都在更新。

俄军的新招更难防,乌克兰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都承认,俄军光纤制导的FPV无人机成了“巨大问题”,传统无人机靠无线电遥控,反无人机枪一干扰就失灵,但光纤能直接传递信号,电子战设备基本起不了作用。

扎波罗热战场的视频记录下恐怖一幕,一架四旋翼无人机先扔手雷炸开坦克防护网,另一架紧接着投下反坦克手雷,从破洞钻进炮塔引爆弹药,库尔斯克方向,这种无人机还毁掉了美制M1A1坦克,先炸瘫痪履带,再补射要害。

“盾”也在跟着升级,陆军某旅的演练里,蓝方20多架无人机搞“蜂群”偷袭,红方用TDOA设备很快就定位了目标,这东西能识别800多种无人机,5公里内都能探测到,反制设备一开机,蓝方无人机要么返航要么坠毁,操作员的位置还被实时追踪。

国际上的反制装备更五花八门,乌克兰“针刺四”无人机已经击落600多架敌方无人机,瑞典“克雷于格”能装在各种车辆上,德国“猎人”更厉害,2.5公斤的体重能飞25公里,速度达405公里每小时,30秒就能爬到4千米高空。

这场攻防战背后是产业逻辑的变化,俄罗斯在胜利日阅兵彩排中亮出“天竺葵”-2无人机的移动发射器,用卡马军用卡车改装,能快速转移,靠近前线发射,这意味着无人机不再是零散装备,成了规模化作战的核心。

美国早嗅到了商机,帕兰提尔公司靠大数据平台拿到北约大单,市值比洛克希德·马丁加波音还高,Anduril公司的自主无人机赢了军方合同,科技公司正式挤进军工核心圈,马斯克的“星链”看着是商业项目,其实早成了战场通讯的关键。

有人说无人机只是“廉价消耗品”,这说法早该过时了,俄军“天竺葵”-2能挂90公斤弹头,打2000公里远,还能装温压弹头炸加固工事,乌军改装无人艇花的成本,换来的是黑海制海权的动摇,这笔账显然很划算。

真正的关键不是无人机本身,是它背后的技术自主,俄军光纤制导突破电子战,乌军把空空导弹装在无人艇,都是把现有技术重新组合创新,反过来看,美国军工复合体拉着科技公司入局,本质是想垄断这种创新能力。

对比之下更清楚,乌克兰靠西方援助装备,改型时总受限制,俄罗斯能国产“天竺葵”-2,还能造移动发射器,底气就足得多,我国演练中的TDOA探测设备、精准反制技术,也是自主研发的结果。

这场无人战争的升级,给所有国家提了醒,未来战场,谁能快速整合技术、实现装备自主,谁就有主动权,那些还在依赖采购的军队,可能很快会发现,连无人机的备件都拿不到。

接下来的看点不在基辅的夜空,在光纤制导技术会不会扩散,在科技公司如何改写军工游戏规则,俄乌战场的这些碎片,正在拼凑出未来战争的模样,不是靠核武器吓阻,是靠无数架自主可控的无人机,在攻防循环中决出胜负。

自主技术的价值,在无人机的轰鸣声里听得最清楚,这不是口号,是被导弹轨迹和爆炸火光验证的事实。

来源:红茶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