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内市场上,康师傅、统一、今麦郎和白象四家品牌几乎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彼此之间的竞争从未停歇,这场持续了三十多年的较量,见证了中国方便面市场从无到有、从繁荣到转型的全过程。
曾几何时,一包热气腾腾的方便面是多少人心中最温暖的记忆,无论是深夜加班、旅途奔波,还是简单解决一餐,它都是无数人的首选。[无辜笑]
国内市场上,康师傅、统一、今麦郎和白象四家品牌几乎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彼此之间的竞争从未停歇,这场持续了三十多年的较量,见证了中国方便面市场从无到有、从繁荣到转型的全过程。
最早进入大陆市场的是统一,1992年统一在河北廊坊建立了第一家工厂,凭借袋装面和鲜虾口味,统一迅速打开了局面,在当时的方便面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
但康师傅很快发现了一个被忽略的需求,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量农民工在外务工,他们在工地、车间吃饭时,袋装面需要找碗、烧水,很不方便,1996年康师傅率先推出桶装方便面,配上浓郁的红烧牛肉口味,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
这个创新彻底改变了市场格局,桶装面自带容器,只需要热水就能吃,完美契合了流动务工人群的需求,康师傅凭借这一产品迅速反超统一,成为行业第一,统一感到了巨大压力,随后也跟进推出了桶装产品。
进入2000年后,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各家品牌开始在产品和包装上展开正面竞争,2008年统一推出高端产品线“汤达人”,主打非油炸、汤底浓郁的特点,定价比普通方便面高出一倍。
康师傅很快作出反应,2012年推出了同样定位高端的“汤大师”系列,无论是产品形态还是价格定位都与汤达人高度相似,统一在2014年推出“一袋半”大分量方便面,康师傅2015年就推出了“多半袋”。
产品同质化的背后,是各家都在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白象和今麦郎作为后来者,也在寻找自己的突破口,白象近年来因为招聘残疾人员工的举措在网络上获得大量关注,2022年通过直播带货实现了销售额的快速增长。
今麦郎则在区域市场深耕,特别是在北方市场推出的老坛酸菜面一度卖得很好,公司高层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能在市场份额上赶超统一,进入行业前二的位置。
然而从2019年开始,整个行业都感受到了寒意,曾经打得火热的四巨头,如今却共同面临市场萎缩的困境,根据世界方便面协会的数据,2020年至2023年中国方便面消费量从463亿包下降到约420亿包,减少了约40亿包。
曾经支撑方便面行业的价格优势正在消失,2019年康师傅经典红烧牛肉面桶装版的零售价还是4元左右,到2023年已经涨到了5元以上,统计显示康师傅在2020年、2021年、2023年分别进行了涨价。
涨价带来的影响很快显现,康师傅2023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方便面业务收入同比下降,销售额减少了超过10亿元,虽然涨价提高了单价,但销量的下降抵消了涨价带来的收益。
价格因素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对方便面行业构成了更大的挑战,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食品营养成分,高油、高盐、高热量的方便面逐渐被视为不健康的选择。
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更是直接冲击了方便面的生存空间,2015年前后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开始大规模扩张,花费十几元就能点到热腾腾的饭菜,相比之下,方便面虽然便宜,但口味单一、营养价值有限的劣势就凸显出来了。
预制菜的兴起也在分流方便面的消费者,这几年各大超市的冷冻食品区都扩大了不少,从水饺、馄饨到各种加热即食的菜品,选择越来越多样,价格虽然比方便面贵一些,但营养和口感都更好。
一个容易被忽略但影响巨大的因素是交通方式的改变,上世纪90年代到2010年前后,绿皮火车是长途出行的主要方式,一趟车往往要坐十几个小时甚至更久,车上没有餐车或者餐车太贵,方便面成了最佳选择。
但高铁网络的快速建设改变了这一切,2008年京津城际开通,到2023年底,全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经超过4万公里,过去需要坐十几小时火车的旅程,现在三四个小时就能到达,旅途时间大幅缩短,在车上吃饭的需求自然下降。
面对困境,各品牌也在积极寻求转型,白象在口味创新上做了不少尝试,推出了香菜、折耳根等小众口味的方便面,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不少讨论,2024年10月白象官宣王一博成为品牌代言人,希望借助明星效应拉动销量。
今麦郎也在代言人上发力,几乎同时官宣了演员张凌赫为产品推广大使,从过去很少请代言人,到现在密集地签约流量明星,可以看出各家对市场竞争的焦虑。
除了请代言人,各家还在产品线上下功夫,统一推出了重庆小面、武汉热干面等地方特色口味,今麦郎推出了河南板面系列,白象推出了螺蛳粉口味,这些产品试图通过地域特色来吸引消费者,开辟新的增长点。
康师傅则在高端化路线上继续深耕,推出了使用真空冻干技术的速达面馆系列,售价达到15元以上,虽然销量不算大,但毛利率比普通方便面高出不少。
从曾经的“国民食品”到如今面临挑战,方便面的兴衰折射出消费市场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当年那个用热水一泡就能解决温饱的产品,如今需要面对更加挑剔的消费者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大家纷纷对方便面有着复杂的情感,既有怀念,也有吐槽。
“以前坐绿皮火车,不吃碗泡面感觉旅程都不完整,那味道就是旅途的象征,现在高铁太快了,还没觉得饿就到家了,确实想不起来吃了。”
“根本不是涨价五毛钱的事!关键是涨了价,面饼和料包也没见变多变好,感觉不值这个价了,有这钱我点个外卖优惠券不香吗?选择还多。”
“康师傅那个几十块钱的高端面真是惊到我了,这价格我都能下馆子吃碗真材实料的牛肉面了,为啥要买泡面?定位完全跑偏了。”
“白象请王一博代言这步棋走得对!我就是为了支持他才买了几箱,发现汤好喝系列确实不错,希望其他品牌也学学,多找点正能量明星带动一下。”
“说方便面不健康的,其实偶尔吃一次没啥吧?谁天天拿它当饭吃啊,主要是现在替代品太多了,预制菜热一下就行,比泡面还像顿饭。”
“今麦郎的拉面范其实挺好吃的,口感比传统泡面好,我觉得他们走品质升级路线是对的,但不能只涨价,得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
“最怀念的还是小时候的‘小浣熊’干脆面,不是为了吃,是为了集卡,现在的泡面除了吃还有啥乐趣?品牌们得在创新和情怀上多下功夫了。”
“我是农民工,说实话在工地上泡面还是刚需,方便,但我们也希望吃得稍微好一点,品牌别光想着搞高端,把基础款的质量做好,价格稳住,我们就很感谢了。”
“统一和康师傅打来打去这么多年,最后发现对手根本不是对方,是外卖和预制菜,真是时代变了。”
“高铁普及真是对泡面最大的打击,以前春运泡面是必备‘干粮’,现在车厢里都很少闻到那个味道了,有点怀念那种热闹的旅途氛围。”
对你来说,在什么情况下你还会选择吃一包方便面,是深夜加班、长途旅行,还是单纯怀念那个味道?
官方信源:界面新闻
来源:三楼的泡芙一点号
